“日本鬼子”一词的由来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编 辑: 小 宁
历史上,我们称犯我海疆的日本人为“倭寇”。清朝后期以来,我们称日本侵略者为“日本鬼子”。这个词是怎么来的,有什么寓意?有人作了考究:
“鬼子”这个词,是中国人首创的,是中国人对侵略者表示蔑视的一种称谓,也泛指一切坏人,称西洋人为“洋鬼子”,称日本人为“日本鬼子”。至于“鬼子”这个称呼的由来,有多个版本,下面这个故事有智慧有趣味,彰显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甲午海战前,清朝的一位高官到日本去谈判。在会见记者时,有一日本记者想要借机炫耀自己、羞辱大清朝,就对那位大清的高官出了一个难题:
“听闻大清文化渊博,喜欢对对子,我们日本也有这样的爱好,我们日本有个上联,还不曾有人对出下联,只好求助于汉字发源地的官人了“。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那日本人亮出白绢,上面写着:
“骑奇马,张长弓,琴瑟琵琶八大王,并肩居头上,单戈独战!”
此联的意思是:我大日本兵强马壮,驾驭的是奇异的千里马,张的是长弓;文的也不简单,光“大王”就有八个,他们都有雄才大略。示之以文德,陈之于武功,日本“单戈独战”可踏平中国。
清朝那位高官暗自感叹:日本人竟将我汉字文化学得如此透彻!不过他也不甘示弱,礼貌地请日方准备砚台磨好墨,铺好白绢,稍加思索后,大笔一挥写出下联:
“倭委人,袭龙衣,魑魅魍魉四小鬼,屈膝跪身旁,合手擒拿!”
那日本人见此惊得说不出话来,虽内心压火,但不好发作,只能称赞。
此联用的是拆字联,对仗十分工整,且与上联针锋相对,其意思是:你日本人骑奇马张长弓,其实就是一伙来偷抢我大清龙衣的倭寇,琴瑟琵琶八大王,就是魑魅魍魉四个小鬼子,已经屈膝跪在我身旁,你如胆敢单戈独战,我就合手擒拿。
此对子传出后,有人干脆称小日本为鬼子,再加上后来的抗日战争,日本人的暴行更加符合鬼子的特征,“日本鬼子”便叫出了名。
还有另一类似传说:说八国联军进犯中国时,腐败无能的大清政府屈膝求和。在议和会上,有位联军的代表公然提出,要求清政府官员应对上联:
“骑奇马,张长弓,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单戈作战”。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这也是一幅拆字联:
“骑”字拆开为“奇”和“马”字
“张”字拆开为“长”和“弓”,
“琴瑟琵琶”四字上有八个王字,意寓八国联军,暗含侵略者不可一世的嚣张气焰。
当时清廷一位官员昂然对出下联:
“伪为人,袭龙衣,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合手即拿”。
清廷官员巧用“魑魅魍魉”喻八国联军,可谓有力打击了八国联军的嚣张气焰。
今日不追究,当年清朝官员与日本鬼子和洋鬼子的对仗是否属实,就此对联对仗的工整,寓意的深邃,大长了国人威风,值得推崇!
注释:琴瑟琵琶(qin se pi pa),指的是中国古代的琴、瑟、与琵琶,都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
魑魅魍魉(chī mèi wǎng liǎng),是古代传说中害人鬼怪的统称,现代指形形色色的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