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太极拳,如何才能做到“不见形”?
洪式太极——通过力学原理阐释实战技击;通过人体经络运行感知节节贯穿;通过辩证哲学述说平衡与和谐。本微信平台愿与世人共同探索太极拳的奥秘和唯美!
征稿邮箱:jy6108@163.com
《用武要言》中说:“遇敌以得人为准,以不见形为妙”,那么什么是“不见形”?如何才能做到?
有的人以为快得不见形,形如鬼魅,快似流星,当然见不到形了。这是一种理解,是普通人的理解,是绝大多数人的理解,不过也是错误的理解,因为人可能很快,但快不到眼都看不见的程度,只可能看不清,比如拳打得快的,还有现代跳绳比赛,肉眼无法数次数,因为太快了,但是可以看见的。
“不见形”的正确理解是出手、出脚、出腿或者用某个身体部位击打时没有预兆,没有预备动作,动作时没有里缺外拐,没有明显的易判断的迹象。很多人见所未见,当然就想不到,更不可能做到,也就无从理解了。
内家拳讲究一,不需要蓄势,能直接出手、出腿。外家拳和所有的搏击不讲究这个,比如泰拳,做鞭腿的时候身子有个明显的倾斜,脚、肩、身、胳膊都有明显的预备动作。拳击的肩身也动。多数练得不好的内家拳在这方面还不如外家拳和自由搏击,不但不藏形迹,还故意晃,故意抖,平时练着以为浑身舒服,用时也改不了这些毛病。看“武林风”等节目,如果双方近身,总要把人推开才能再出拳出腿。泰拳好点,会用膝用肘,但总不会贴身靠,证明发力还是需要距离,总是预备——发力,是二,不是一。内家拳讲究一气、一意,意气合一,“捶自心出,拳由意发”。没有预备动作,也没有这里晃,那里动。
“不见形”对方不好防。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不见形”?
孟师伯提出原地转,就像车轮在车轴上转。《用武要言》说“不贪不歉”,就是不往前够,不往后挪,不抖不晃,还要伸得尽,屈得紧。车轮转得好看上去跟没转一样,只能试而后知;转得不好才能看出它在转,前后左右都有形迹。按照太极拳论的说法就是“无过不及”。比如拳击出拳可能是肩尽量往前够,打得远,但内家拳要求不是这样,肩在转处转,甚至要塌,有往回的劲,往回的劲又往前催。出腿时也一样,用身体内部螺旋启动,不像泰拳那样侧身蓄力。有的太极拳出腿时咋咋呼呼,浑身动,自己感觉挺好,但那不是内家拳,不符合“不见形”。
开始练习,肩都耸,都会晃,我练好几年还耸肩,这是因为没有松开,松开后就不耸了。胯也一样,松开后出腿就不紧了,抬腿就是,有人说用根节的劲,实际上用的是周身的劲。因此,我们练拳是尽量不见形,而有的拳是故意抖、故意晃,耸肩、起肘,还搞什么裆走后弧,我看发科祖教的徒弟们都没有裆走后弧的,都不晃来晃去。
肩胯肘膝在练习的时候要稍稍逼住点,让它们尽量不晃、不耸、不抖,尽量绕轴转,别挓煞。挓煞不是圈大,是绕轴不贴实。也就是无论圈大小,紧贴着轴转才叫不挓煞。
再就是练一气。这个一气必须通过不撇、不停、不流水来练。前面讲的是没有凹凸,没有里缺外拐,转得圆。这里讲的是不停、不顿、手脚协调,但又节奏分明,看似矛盾,但必须一致。出腿总要动下脚,出手总要收一下,这些都是练拳的时候没有做到一气,还是个二的问题。不是不能二,是要掌握一的本领。
我以前有位师兄弟,练退步双震脚时,右腿总像一条大尾巴,往外一扫一扫,说是练后扫,这就是不知规矩,凭想当然。练后扫有专门练后扫的式子,练后扫也不会看着别扭才行。
总之,用时要想做到“不见形”,练时必须守规矩。太极拳的规矩很多,很细,岂是常人所想的那样“大道至简”。
快,当然也要快。任何功夫都需要快,更快更强是任何功夫的要求。又规矩又快最好。很多人错误地理解王宗岳的“快何能为?”以为慢才是真正的太极拳。他讲的是内劲快,也即身体内部的劲的转换,不是外形动作慢,如果外形也快更好。一般人的思维总是非此即彼,不能辩证地看问题,所以片面、武断。
“洪式太极”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号:hongshi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