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有个传统,那就是祭祀祖先。每个家族祭祖的日子不尽相同,而清明,是最多人祭祖的日子。小时候,每到清明,我们都要回到老家扫墓。一天扫自己祖先的墓,一天扫村里的公墓。每到上香时,面对从未见过面的祖先,每个孩子都毕恭毕敬地祭拜。小时候不懂祭祖的道理,只知道那是每年都会做的事,而且要很诚恳地做的事。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方才明白祭祖隐藏着的大智慧。古人讲究德行,最大的德行就是孝。在古代,一个孝顺的人,可以举荐为官,这就是人们所熟知的“举孝廉”。不止选官,历代帝王也推崇孝道,身体力行,祭祀先祖。这代表着“我”是个不忘根本的人,“我”秉着感恩之心治理国家,让百姓放心。没有祖先就没有父母,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祖先是我们的根,离开他们,我们将一无所有。孔子说:“祭如在,祭神如神在。”祭祀祖先的时候,就当做祖先就在眼前,只要我们心中有祖先,祖先就会跟我们有感应。祭祀不在于物资是否丰盛,而在于虔诚、恭敬,在于精神的连接。如果对往生的祖先都恭恭敬敬,我们就会养成一颗孝顺的心、感恩的心、厚道的心,家族就会兴旺,社会就会和谐。我们生活在节奏太快的社会里,时间久了难免忘了来自何处,要去哪里。祭祖时我们会追忆祖先,回忆起我们的根在哪里,也更明白要去向何处。修德,要从孝开始。祖先为我们开辟的天地我们不能糟蹋,给我们留下的财富我们不能浪费,努力去做好家族的榜样,用祭祀的方式告诉祖先,自己正在变得更好,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古时候,大家族中有孩子做错了事,最大的处罚不是被打一顿,而是罚跪祠堂,在祖宗面前反省。中国人最怕的是“愧对列祖列宗”,这种敬畏之心,于无形中归正了我们的行为。祖先已经远去,所幸还有眼前人可以珍视。“子欲养而亲不待”是对子女及时行孝的最好警示。
曾听过一句令人动容的话:“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我们尽孝,一定要趁早,父母在时,就要守孝悌。孝,不是指给了父母多少钱,而是忙碌之余,抽一些时间留给父母,陪伴他们慢慢变老,就如他们陪我们慢慢长大一样。多一点耐心,多一点关怀,这比物质上的丰盈可贵得多。
每一次祭祖,都是对自己的提醒。时间匆匆,三年五载一晃而过,我们该珍惜时光,不要轻视自己,将时间花在无聊的事情上,到老年才不会感慨时不我待。不辜负祖先的希冀,也为子孙做好榜样。祖先活在你的心中,你才可能活在子子孙孙的心中。只要活在子孙的心中,人就能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