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大赛组委会祝贺李慧老师大赛特等奖作品发表啦!

参加大赛即可获得免费发表刊登机会!

大赛组委会老师一直连续不断的将往届参赛作品向《幼儿教育》《学前教育》《早期教育》《幼教园地》《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山东教育》等专业期刊和国家级报刊推荐参赛选手的获奖作品和文章。

日前,来自重庆市城口县示范幼儿园的参赛选手李慧老师的论文组特等奖作品《

从终身教育视角谈幼小衔接》在《山东教育》幼教园地成功发表!在此,大赛组委会老师们对李慧老师表示衷心的祝贺!我们也将继续不断的向更多期刊杂志推荐。敬请期待·······

 《第十届“当代杯”全国幼儿教师职业技能大赛》已经启动,请各位老师抓紧时间报名吧!能否获得免费的发表机会就看你的啦!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李慧老师的作品吧!

论文组

特等奖

《从终身教育视角谈幼小衔接》

作者:李慧/重庆市城口县示范幼儿园

【摘要】:

幼儿园与小学教育存在明显差异,但目前的幼小衔接工作并不完善,如忽视教育的连续性,衔接的单向性和片面性等。要解决这些问题,让幼小衔接踏上终身教育轨道,必须坚持终身教育理念,使各级教育协调统合,进行适合儿童发展的教育,并联合各方面力量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关键词】:

终身教育  幼小衔接  适应

【正文】:

一、终身教育及幼小衔接的含义

(一)、终身教育的含义

终身教育是由保罗·朗格朗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第三届促进成人教育

国际委员会上提出的,他认为终身教育概括而言,即指“人的一生的教育与个人及社会生活全体的教育的统合。”①

日本学者持田荣一等人则将其定义为“是教育权的终身保障,是专业和教养的统一,是不再产生未来文盲的途径。”②

总之,终身教育包括了教育的所有方面、所有内容,是从一个人出生一直到生命终结时的不间断的发展,也就是各个发展阶段之间的有机联系。

(二)、幼小衔接的含义

Fabian和Dunlon将“衔接”定义为,一个儿童(与他们的家庭)从一个场

所转换到另一个场所的转变过程。③

国内学者蔡春美认为,衔接就是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从一个较基础的求学场所转入另一个较高层次的求学场所。换言之,指的是从一个求学阶段转入另一个求学阶段的连接过程。④

而笔者认为,做好幼小衔接就是要让幼儿适应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为终身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当前幼小衔接存在的主要问题

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是贯穿于终身教育的两个紧密联系的阶段,他们是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在教育思想、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相互关联。但目前,幼小教育存在许多差异,导致两阶段教育的间断。虽然当前已实施部分措施以促进幼小衔接,但并不完善,主要是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育差异过大导致教育间断

终身教育贯穿于人发展的始终,注重人发展的统一性、全面性和连续性。而当前,幼小教育在学习、生活环境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忽视了衔接的连续性。如:教学方面,幼儿以游戏活动为主,而小学生以教学活动为主;学习内容方面,幼儿多接受闲散的趣味性知识,而小学则是系统的科学知识;生活环境方面,幼儿园生动、丰富的环境与小学的整齐划一也截然不同;而人际关系方面,幼儿在进入小学后与同学和老师的交往将面临更大的挑战。终身教育强调从一个人出生一直到生命终结时的不间断的发展,而儿童须适应这种种差异才能实现不间断地发展。

(二)衔接的单向性

不少幼儿园把幼小衔接工作置于重要地位,积极开展幼儿入学前的准备工作,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各方面都努力向小学教育看齐,幼儿园大班后期的活动主题也多与促进幼小衔接有关。而小学则很少主动与幼儿园联系、合作,小学教师也很少关心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与程度,家长也往往将幼小衔接的主要责任抛给学校和老师,社会对此问题的关注更是少之又少。这种单方面的努力在缺乏其他力量的配合下是见效甚微的,也严重违背了终身教育要建立多维的国民教育体系的宗旨

(三)衔接的片面性

由于家长希望幼儿能进入较好的学校,往往只看重孩子语言、算术等方面的成绩,而且以孩子的成绩作为评判幼儿园质量的主要标准。为了顺应这种要求,幼儿园在幼小衔接工作中就只能多侧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幼儿学习兴趣、能力培养和独立生活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受挫能力等的养成;只关注生理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只重视单项智育或技能的发展而忽视全面发展的要求。如此种种显然违背了终身教育的目的——养成学习的习惯和获得继续学习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即所谓的“学会学习”。

三、坚持终身教育理念,促进幼小衔接

终身教育给了我们两点启示:其一,“教育应贯穿人的一生”,即教育要纵贯幼儿期、青少年期、成人期和老年期,由此形成一种统合而协调的体系,这也是终身教育发展的目标之一;其二,终身教育意在打破学校对教育的垄断,一个国家未来的国民教育体系应该是连接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是各方面力量共同努力的结晶。⑤由此,在促进幼小衔接工作中我们应做到以下两点:

(一)进行适应儿童发展的连续性教育,使幼小教育统合协调

终身教育不单单是学习时段的扩展,更重要的是学习过程的统合。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虽处于不同阶段,但应将两阶段整合,找到儿童在幼儿和小学奠基阶段持续发展的契合点。不要一味要求他们适应小学生活,而要强调让教育适应儿童的发展。

对于幼儿的教育应遵循其身心发展特点,在形象生动和温馨的环境中通过游戏活动对幼儿进行教育,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游戏活动要给予幼儿足够的自由探索空间,只有自主自由的探索才能激发幼儿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教师只能是观察者、伙伴或是材料提供者,而不是幼儿行动的指挥者。就算进入大班阶段也应以此为主,切忌突然改变活动方式,中断幼儿学习的惯性。只是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游戏活动的内容可以融入其进入小学后需要了解的常识。如在儿歌中学习数数,在科学活动中开启大自然探索之门,在童话故事中感受语言美等。其实,儿童在游戏的天堂里已逐渐为小学生活打下基础,刻意的使幼儿园“小学化”唯一能做的就是掠去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为将来的厌学埋下还种子。为使幼儿在进入小学后尽快适应,可以通过幼儿感兴趣的方式让他们了解小学,对将来的小学生活充满期待。比如,可以带幼儿参观小学,进入小学课堂和哥哥姐姐们接触,观看或者参与小学的一些有趣的课外活动。

当然,小学也要为幼儿的适应贡献力量,如使小学低年级教育“幼儿园化”,开展儿童感兴趣的主题活动,以儿童的主动探索代替教师的直接教学;尽量将教室环境布置得活泼、温馨,让儿童找到归属感;教师在课余要加强对学生学习和生活上的关心,而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考试后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成绩;加强幼儿园和小学教师的深度合作,如组建一个团队,让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一起规划课程计划、实施、评价等一系列重要事项。

(二)打破学校垄断,集合多方力量共同促进幼小衔接

上文已提到,终身教育应联合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面力量,而目前的现状却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常常“我行我素”。家庭教育得不到有效的规则和指导,还处于一种十分原始的“自然推进”过程中;学校教育所热衷的还常常是被越来越推向极致的“智力教育”,不关心儿童长期的发展;而社会教育又常常处于“可有可无”、“无所规划”的状态。⑥因此我们应将他们统一、综合,形成相互沟通、相互衔接、有机有序的一体化组织。幼小衔接工作也应如此,集合幼儿园、小学、家庭和社会的力量,共同帮助幼儿适应入学生活。

1.关键因素——幼儿园

首先,幼儿园应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在保证幼儿拥有健康身体的基础上发展幼儿的语言、思维、情感、个性等。其次,幼儿园老师应主动与小学老师沟通,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与小学老师共同探讨,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并且向他们详细介绍幼儿的发展状况或者给一份幼儿的详细情况表。此外,家长对幼儿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幼儿园应该定期或不定期的与家长交流育儿知识,提高育儿素质,纠正其不正确的态度和方法,确保幼儿能在家长的科学指导下更好更快地适应小学生活。最后,当幼儿进入小学,幼儿教师还应关心他们入学后的发展动向,给予家长一定的建议。

2.主要因素——小学

幼小衔接工作目前存在单向性倾向,幼儿园积极主动向小学靠拢,而小学却不以为然或只做表面工作。因此,小学的首要任务是引起对幼小衔接的足够重视。小学可以主动走访幼儿园,了解幼儿园工作,对于幼儿园的参观访问也应热情接待,积极帮助幼儿了解小学的各方面情况。此外,小学教师可以将幼小衔接作为小学的研究课题,对初入学儿童心理、入学准备策略和初入学儿童教育方法进行研究,用科学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指导幼小衔接的实践工作。

其次,教师应全面了解幼儿。儿童进入小学,学习和生活环境发生很大改变,儿童是如何看待这个新环境,在新环境中最大的问题和困难是什么,儿童最需要什么,儿童的表现出于何种原因,这些都是小学教师必须了解的问题,这不仅可以提高小学教育的有效性,还可以帮助幼儿顺利衔接。

3.重要因素——家庭与社会

家长对儿童的影响举足轻重,子女初入学的家长应了解幼儿园、小学的差异和联系,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水平。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假期对幼儿能否成功过渡有着不可小视的影响,家长应抓住这个关键的时期,安排好幼儿的暑假生活,使他们生活规律,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要照顾好幼儿的起居饮食,使幼儿身体健康;帮助幼儿克服转折阶段的一切困难,让幼儿对自己和未来的小学生活充满信心。

社会方面对幼小衔接工作的影响虽多是间接的,但也不能忽视。社会认同和重视会带来积极的社会力量,而社会的忽视或是不支持则会产生消极影响。因此,为了儿童的发展,应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普及终身教育思想,让幼儿在其中逐渐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之,幼小衔接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环节,只有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才能使幼儿身心和谐全面发展,保证基础教育质量提高。只有结合国情、集合各种力量,才能使我们幼小的花朵茁壮成长,从而为终身教育目标的达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景凡.浅析我国幼小衔接中的问题与策略.当代教育论坛[J].2008

[2] 高志敏.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 霍力岩.日本的“有效一贯学校”.外国教育研究[J],2006

[4] 刘冰.浅谈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当代学前教育[J],2009

[5] 刘薇.重视幼儿素质教育切实搞好幼小衔接.辽宁教育[J],2007

[6] 吴遵民,黄欣.实践终身教育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7] 吴遵民,末本 诚,小林文人.现代终身学习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8] 张承宇.从小学的角度审视幼小衔接问题.教育研究与实验[J],2010

[9] 周飞跃.小学与幼儿园衔接刍议.学前课程研究[J],2007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