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Polar H10轻松测得VO2MAX(潜力)

“ 最近一个月腿脚小恙后室内练习比较多,写了好几篇关于polar的使用文章。我喜欢在室内训练时用它,并不形成使用推荐。事实上,要从polar产品的使用中得到充分的利益,很关键的一个前提条件,是使用者的英文一定要好......”

跑步爱好者没有不知道最大摄氧量这个概念的,它是指在人体进行最大强度的运动,所能摄入的氧气含量,是身体重量的每公斤可以使用的氧气的升数,是反映人体有氧运动能力的重要指标,高水平最大摄氧量是高水平有氧运动能力的基础。

一般来说,最大摄氧量大的跑者,进行高水平长距离的奔跑的可能性和上升空间就大。

一、最大摄氧量的测试方法

跑者所熟知的测量方法有:

1、实验室法。通过专用仪器和平台进行监测,一般人没有可能去做这样的测试。

2、推算法。根据跑者在运动中的表现,来推算一个数值。我们在跑完后,有时候会出现的新记录,出现 A new vo2max detected(监测到一项新的最大摄氧量)就是此类。这个可能是跑友们最常采用的方法。

3、12分钟竭力跑。我也曾经试过这个方法。但是觉得操作中不好把握,对公式Vo2max=35.97 x 距离(英里)-11.29并不熟悉,可能跟我们不习惯用英制这个使用习惯有关吧。

其他还有一些检测的方法,可以在网上查查。

不过一般来说,大部分人都是根据运动后手表自动检测出来的结果为自己的最大摄氧量值。

譬如佳明用户有时候就会出现这样的数据:

在以往的认知中,无论是测得vo2max,还是提升vo2max,都是一项极为艰苦的事情。我的手表里有一个提高VO2MAX的训练,不定期地会动用:

这个是从佳明官方app佳速度里下载的。从上述内容看,400米190-250步频的6趟,是比较辛苦的,我一般是步频跑到220-230,跑到第四个就觉得很累了,第五第六个再维持这个步频就有点难了。

这是针对“提高”的训练而言,真实测试当然是一次过的,但是测试过程----无论是单独为了测得这个数据,还是在其他运动中,通过“竭力”来获得,都是很辛苦的。

二、用polar轻松测得vo2max

Polar有一项在体能测试,是通过自厂的polar心率带配合专用app来完成的。

具体操作是这样的:

这个测试,是要预先设定我们的运动习惯,以及每周运动强度。前提不同,测得的结果是不同的-----我按照每周5-8个小时的条件,测得的结果是:

根据结果的解读,它实际上指的是我们的VO2MAX提升空间,就是按照我们所给出的训练强度,我们的vo2max可以达到的水平。并非我们“此刻”的状态。

但是这个数据比通过奔跑中测得的数据,其参考性更大一些:

1、让我们知道我们自己的vo2max潜力在哪里。因为这个能力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遗传,而我们很多时候没有办法知道这个潜力。

2、达到这个潜力,需要多大的训练量。这就与我们说的“科学训练”很容易结合起来。如果我们设置不同的每周训练强度,这个能达到的成绩,就会不一样。譬如,我设置每周3-5小时的密集型训练(前述是5-8小时的半专业训练),得到的这个潜力值是:

正是因为有这样随着训练条件不同而呈现出潜力的不同,所以,我觉得是比较可信的。

三、“躺测”的科技支撑

这里有一篇文章,对于“躺测”做了解释,看起来很有道理的样子。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415811509944613&sudaref=www.baidu.com&display=0&retcode=6102

这篇文章还有一个姊妹篇,可以两相对照着看。

https://weibo.com/1494818470/I237vwla5?from=page_1005051494818470_profile&wvr=6&mod=weibotime&type=comment%23_rnd1568289206076&sudaref=weibo.com#_rnd1608776119616

我并不能完全看懂,不过我还是相信这个方法。尤其是,当我设置不同的训练强度作为前提后,测得的数据也有差异,我相信对于以“心”的研究而著称的业界泰斗来说,将这样的技术加载到自家的产品里,是应该值得信任和使用的。

除了H10心率带配合app以外,它的手表也有这样的技术:

不过冬天皮肤干燥,并非次次都能成功。而心率带则每次都是可以的。

四、顺便说说M430

上图中那块看上去酷似小天才电话手表的polar m430,是目前还在产的运动手表中,少见的黑白界面,以及功能简单,返璞归真的存在。

在知乎上有位大咖写的polar设备选购介绍的文章中,将它定位成“严肃跑者的选择”。基本理由,是在于它的gps精确性。需要说明的是,该文作者不是polar方面的人,因此比较客观。文章在此:

https://zhuanlan.zhihu.com/p/338429684

说到gps精确性,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跑步轨迹漂移的经历(不是整体偏移,是轨迹像毛线一样的飘移)。一发生飘移,就会导致gps计距离不准。

我有一次将阶段性成绩贴在朋友圈里后,有个跑友问我怎么取得这样的好成绩,我才注意到在几个pb中,夹杂着一个1公里2分多钟的pb,显示是个“冒进”的成绩。而导致这样冒进的成绩,轨迹漂移,导致里程记录偏多,是罪魁祸首。

我看到过网上有跑友贴出这样的轨迹的,是很贵的一款手表所记录的:

类似的情况我也遇到过。我唯一一次徒步三环,就是因为图中反复漂移,没走多远就记录1公里,不得不中途停表,以至于这个“唯一”一场,其轨迹不得不分成了两段,而不能组成北京城区方方正正的三环形状。

这块Polar M430的亮点 ,除了它配置了6-led这个比较成熟的腕式心率外(现在同厂有9-led了,但因为是新产品,好像还没有取得对6-led的压倒性数据,而且该厂著名的臂带,也是同一个6-led),还有一个大大的亮点,是配置了sirf instant fix的gps模块,据说是其轨迹精度的保证。

就连厂家的官网上,在产品谱里,也对这个信息,进行了绝无仅有的注明:

一般认为,新出来的gps组件,在降低能耗和定位精度方面做了平衡,这个话我没有办法去印证。但是有一个电池数据可以对照:

M430,各种用途下的续航表现:

1、日常用途,开启心率追踪,不做训练,不开通知,待机14天;

2、日常用途,开启心率追踪,每日训练(通常指1小时),开通知,待机5天;

3、连续开启GPS和心率,持续训练,8小时

另一块定位比较接近的通常跑表vantage m的电池续航表现,先看官文:

电池续航:

1、开启连续心率追踪(并没有说每日训练1小时),续航5天;

2、开启gps和连续心率追踪进行训练,续航30小时

也就是说,在日常不涉及gps的时候,VANTAGE M,续航性能还不如M430,但同样在开启gps训练时,VANTAGE M可以持续30小时,而M430只能持续8小时,说明M430开启GPS以后,会急剧费电。

而业界有个说法:后续的GPS芯片在能耗和精度之间做平衡,也就是说,续航好了,精度降了。M430开启gps后的能耗大大增加,续航能力大大降低,似乎可以印证其gps精度更高的说法。

事实上,在我所看到的所有厂家的产品中,这是唯一一款官网特地把产品搭载的gps模块给写出来的,大概也是觉得自豪吧。

等我腿完全可以跑的时候,我把实测结果再向大家公布。

这两天写了不少polar的内容,是因为我喜欢在室内练习时喜欢用它。不表示推荐大家转向它。老实说,要想从polar的使用中,得到充分的好处,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是英文一定要好,我恰好具备这方面的条件。

# 如果您觉得本篇内容引起了您的共鸣,请点个赞或者在下方留言,以便作者了解来访者的阅读爱好,使互动更加有针对性;

# 如果您觉得本篇内容对您有帮助,请转发给您所关爱的人,让更多的人走入健康生活的行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