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寿与房玄龄


陈寿(233~297)自己花钱编《三国志》,房玄龄(579~648)国家花钱主编《晋书》。《三国志》有诸葛亮传,晋书有陈寿传。陈、房两人隔了两晋南北朝三百多年,但却在一个人的评价上交集,并由此引来千余年的争议。

问题出在陈寿诸葛亮传里的几个关键词:“然亮才,於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幹,优于将略”。诸葛亮子诸葛瞻“工书画”,能力“有过其实”。

《晋书》分析,为何陈寿贬诸葛,原因是有私人过节。陈寿老爸当年是马謖的参军,失街亭后陈父受了“髠刑”(割发),诸葛瞻大陈寿几岁,平时也瞧不起他。陈寿落笔时,便在关键处给诸葛亮添堵。后世人因此对陈有非议(议者以此少之)。房玄龄认为陈寿不地道,还举了几个例子,其中为丁仪兄弟立传事最具杀伤力。一天,陈寿对丁的儿子说,只要你给我“千斛米”,“当为尊公作佳传”。“丁不与之,竟不为立传”。此事真假成迷,也不知道《晋书》从哪里搞到的黑材料,反正黑陈的目的达到了。

房玄龄为何不惜笔墨,全文引陈寿句且给陈上眼药?多年来众说纷纭,窃以为从《晋书·宣帝》寻找根由会是一条路径。《晋书》第一篇“纪”就是写宣帝司马懿。该“纪”总评价部分是由唐太宗李世民亲自撰写(所谓”制曰”)。这篇总评对司马是二八开,基本给予负面结论。其中涉及与诸葛亮战事内容有98字。试列精彩话语:司马在与诸葛对峙中处于有利地位,“而返闭军固垒,莫敢争锋,生怯实而畏前,死疑虚而犹遁,良将之道,失在斯乎?”至于司马阴险奸诈,“逼有余之魏祚”,唐太宗更是嗤之以鼻,连石勒的耻笑,东晋明帝闻家史羞愧以被蒙面的传闻都一一列举,并用上了古语,“积善三年,知之者少,为恶一日,闻于天下”。

在李世民眼力,诸葛在与司马较量中,军事才能明显高出一筹。这只是其次,诸葛亮君信臣忠,受遗托孤,匡辅社稷,堪比周公,其德其行,有利国家,有利黎民,更有利于政权稳定。因此,将诸葛完美化神化,不仅是李世民,而且是每个君主发自内心的要求与呼唤。即使六出岐山,军事成就有限,也不能以此贬低诸葛的军事才能。于是,讨好司马且不能尽臣节的陈寿便成为对李世民内心深有体味的房玄龄的靶子,且发掘醜事恶心于他。

由此不禁心生感慨:史家难得尽善尽美,吃谁的饭就得为谁说话;被史家描述的人物也不要得意,今天歌之颂之,明天就可能讽之詈之。尤其是以阴谋篡权者,“虽自隐过多年,而终见耻后代”  (李世民语)。就是类似杀人狂石勒之类粗人也会耻笑其得之无方。


作者:顾德欣,中国老教授协会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原国防大学教授。作者乃饱学之士,涉猎甚广。本号将连续刊载作者多年写就的读书笔记、游记随笔,以飨读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