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胡索与黄曲霉毒素
在2020版药典的指导下,部分药材的新问题逐渐显露,比如部分批次延胡索黄曲霉毒素超标的问题。
2015版药典未对此做规定,2020版对此做了新增。
那么文献中一定有相关的研究,提示延胡索可能存在这样的隐患,所以增加了黄曲霉毒素检测项目。
对此,找到了两篇相关文献,我们一起做一个学习。
【基源】罂粟科植物延胡索(Corydalis yanhusuo)的干燥块茎。夏初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洗净,置沸水中煮或蒸至恰无白心时,取出,晒干。
【黄曲霉毒素】
照真菌毒素测定法中黄曲霉毒素测定法第一法测定。
本品每1000g含黄曲霉毒素B1不得过5μg,
含黄曲霉毒素G2、黄曲霉毒素G1、黄曲霉毒素B2、黄曲霉毒素B1的总量不得过10μg。
【含量测定】 同药材,含延胡索乙素不得少于0.040%。
【性味与归经】 辛、苦,温。归肝、脾经。
【功能与主治】 活血,行气,止痛。用于胸胁、脘腹疼痛,胸痹心痛,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跌扑肿痛。
【用法与用量】水煮:3~10g;研末吞服,一次1.5~3g。
【贮藏】 置干燥处,防蛀。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AF)主要是由真菌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和寄生曲霉(A. parasiticus)产生的毒性次生代谢产物。
黄曲霉毒素于1993年被世界卫生组织的癌症研究机构定为Ⅰ类致癌物。
其毒性比砒霜大68倍,仅次于肉毒霉素,是目前已知霉菌中毒性最强的。
其中较为常见的AFB1、AFB2、AFG1、AFG2为AF系剧毒物质,AF具有强致癌和致畸性。
其中以AFB1的毒性最大,分布最广,其毒性是氰化钾的10倍,对肝脏有明显的损伤,能诱发原发性肝癌。
延胡索为罂粟科植物延胡索的干燥块茎。延胡索是常用理气止痛药,具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功效。
临床常用于胸胁、脘腹疼痛、经闭痛经、产后淤阻、跌打肿痛等症,延胡索主产于浙江,是“浙八味”之一。
但其采收和加工在5~6月份,梅雨气候环境适宜黄曲霉的生长,极有可能感染霉菌并产生AF,进而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根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AF测定法的第二法,测定浙产延胡索中4种AF的含量。
参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AF规定,有7批样品的AFB1超过限量,6批样品AF总量超过限量,而1号,11号,15号样品超出限度的10倍以上。
20批药材的产地均为浙江,咨询饮片企业,大多来源于磐安和新昌,从批号来看,往往4~5月和10—12月的延胡索检出率较高。
分析其原因:
采收加工多在4—6月,由于气候条件较为湿热,外观、气味均无明显异常,但从上述检测结果来看,如若不及时采挖和加工,会增加AF产生的风险。
10—12月的延胡索AF的产生可能是由于贮藏条件不好所致。
中药材由于不恰当的采收、加工、运输和贮藏,极易滋生曲霉菌进而产生黄曲霉毒素,可直接影响中药的质量、安全与疗效。
延胡索作为“浙八味”之一,是主产于浙江省的道地药材,采收于夏初茎叶枯萎时。
前期调研发现延胡索的采收加工目前仍以散户为主,且因其自身的特殊性,如果烘干,外皮皱缩严重且切片时易碎,产品得率较低,按照传统,水煮后晒干是最佳的加工方式。
南方时值梅雨季节,天气闷热潮湿采挖后如不能及时加工,或水煮后不能及时晒干。
或药材水分含量过高即装袋存放,经过一个高温潮湿的梅雨季,很容易发霉长菌。
对收集到的23批延胡索药材进行了黄曲霉毒素含量测定,23批样品中有10批检出,并有4批样品超出药典规定限度,表明黄曲霉毒素污染情况较为严重。
10批样品中检出了AFB2、AFB1,未检出AFG2、AFG1,这可能与延胡索感染的曲霉菌类型有关。
经咨询相约本草的安同学:经过水煮且含淀粉的药材,正常储存很少有加工好之后再发霉的,比如天麻,这样的药材角质样,硬的很。黄曲霉超标基本是加工的问题。
综合上述文献分析,在新的产新季来临前,希望产地在加工上多加注意。
尤其文献中提到的“考虑产品得率较低,水煮后晒干,遇到梅雨季节,易生霉”,这种情况就要注意避免了。
新的药典是要检测黄曲霉毒素的,一旦超标,卖不出去,就比较头疼了。
声明
医家讲求“辨证施治”,人人“证”皆不同。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为探讨学习之用,不构成用药建议,如有需求,请谨遵医嘱。
参考文献
(1)UPLC-MS/MS检测浙产延胡索中4种黄曲霉毒素 谌宇 刘宇文 张伟 卢智玲 杭州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 杭州
(2)黄曲霉毒素提取与净化技术用于延胡索药材中黄曲霉毒素检测 张伟 谌宇 施思 伍勋 卢智玲 杭州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 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