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印度大米煮熟后是散状,我国的却是胶团状?原因让人意想不到
米饭,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主食,在中国人的饮食文化里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众所周知,但就米饭的品种而言,南北方之间都有巨大差异。北方的水稻是一季稻,颗粒比较饱满,口感也比较香甜。而南方的则是两季稻或三季稻,吃起来自然要比北方的次一些。
不过,不管是南方大米还是北方大米,煮熟后都是成胶团状的。虽然没有糯米那般富有粘性,但总体还是能揉搓成一团的。而这个世界上,除了中国人的主食是米饭,印度的主食也是米饭。不过,印度的米饭跟中国的比起来,完全是另一个概念。
有些读者或许吃过“泰国香米”,而这种米和印度那边的大米便非常相像。其又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米饭煮熟后非常干散,颗粒分明,质地还很硬。尤其是吃到嘴里后,甚至还有一丝扎嗓子的感觉。不过,这种米饭有一个好处,就是做成炒饭后,口感要比胶团状的大米好。
之所以如此,正是因为这种印度大米里缺少油脂,做成炒饭后,补足了这一缺憾,因此吃起来才会更加可口。
其实,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品种不同,印度大米是一种叫籼米的品种,而我国的大米则是以粳米为主。从营养学上来看,粳米对胃更加温和,有补脾养胃的功效,也更利于消化。籼米的优势在于其蒸饭快,出饭率高,更适合饭店商用。
其实,印度这种籼米,我们国内之前也有不少。国人称之为野米,现在已经没有什么人种了。主要是因为袁隆平的杂交水稻问世,不管是产量还是口感上都完爆野米,所以其才慢慢被淘汰。
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长江流域生活过的人都知道,那会南方的水稻分为两种。一种是双季的早稻和晚稻,还有一种是单季的中稻。其中,这个早稻就是所谓的国产籼米,也就是散状米,一般不用来做米饭,而是用来煮稀饭。甚至在四川一些地方,还被用来喂猪。
但印度那旮沓出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产不出粳米,水土决定了他们只有籼米可以吃。而且,籼米在印度兴盛多年,已经融入了他们的宗教文化。在印度,籼米被看作是众神的食物,还有个非常霸气的名字,叫做龙牙米。主要是因为籼米米粒比较长,比普通的粳米要长个五六倍,远远看上去,就像龙的牙齿一样。
由于印度籼米煮熟后太散太干,用筷子基本很难吃得动。所以,我们经常看到印度人吃手抓饭,正是因为米的问题。虽然理论上籼米的口感比不上粳米,但要让印度人吃一次粳米,他们肯定也吃不习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他们吃粳米的时候,就如同北方人吃籼米时味同嚼蜡的感觉。
所以,造成这印度大米和中国大米差异的,说到底还是气候和水土环境的影响,正如橘生淮南则为橘,生淮北为枳。而每个地区的人都有自己的口味,也没有谁高谁低。任何东西,好和坏都是相对而言的,只有适合,才是绝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