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水啊保水(下)
是不是一切ok了?
对于用户,应该是ok了,到目前为止,我所接触到的所有香菇保水剂里,卢总这个产品是最好的,许多大规模的企业和合作社都开始使用,晚的也开始试用,但许许多多的散户,对此还是不知情的。
但对卢总来说,问题还不小,第一个问题自然是推广,这个快不了,只能慢慢来,我建议卢总搞省级分销制,因为这样零星发货的问题可以克服。
然而最大的问题并不在这里,而是作为一个真正的新东西,它没有相关的标准,虽然目前大家都可以相信它的无毒,但做商业广告要求的一些许可也不好弄,所以卢总非常无力,他感到了创新两个字,做到不难,但认可不易,这是体制弊病在食用菌行业的又一体现。
在食用菌行业,我们常常看到许多狗屁不通的标准化内容,比如培植技术,凭什么你是标准而别人不是?实际上由于环境和管理路线,产品状态的市场化差异,标准技术一说是完全不成立的,那些东西应该由市场去决定,谁更符合市场要求,谁就该多赚钱,你的套路换个地方可能就得滞销,所以鲜菇品生产技术标准一说等同于胡说。但产品总是有一些方面可以有标准的,比如某些物质含量,某些安全卫生要求。
而卢总渴望的就是自己这个产品也有一个标准,但这种标准的确立,常常是一个权力和技术交媾的烂问题,这不是卢总的强项,需要业内的有话语权的人来推动。这种工作,是行业基础性的,极为需要,但操作难度相当大。
我们行业里的很多高层,其实有点哭笑不得,他们每天忙忙碌碌东奔西走的好像提线木偶,言不由衷或者心不在焉的说着日复一日的重复话语,在专业会议上讲一些本科生都不屑听的内容,却很少看见他们谈过菌业里真正需要讨论的问题,光伏企业几个小钱,就把菌业里那些大腕玩弄于股掌之中,罔顾事实的叫好连天。甚至我不太尖刻的批评之下,还有人喊冤,说做人难,但我知道,做人不是那样的难法,不能反对还不能不唱赞歌么?
就在写本文的此刻,我一不小心看到某论坛有人曝光问题,这个害群之马似乎存在不是一天两天了,而从其用词看,似乎也不是一家小企业,因为**基地,意思是该公司不止一个基地,而日产二万斤,那意味着10吨,差不多是日产2-3万包了,这样的大企业,可能偷偷摸摸做么,周围会没有人知道么,协会和联盟们都哪里去了?这种砸行业牌子的事情能无声无息的继续么?
曝光问题帖子截图
保水剂的出现,不啻为香菇代料培植的第三次革命(第一次是压块,第二次是制棒)。因为压块是从无到有,脱离了原料的桎梏,而制棒是降低工作量和操作步骤的一次飞跃,成本大为下降,品质还有上升。而保水剂则是一次产量质量都提高的进步。
卢总自然认识到了这个意义,所以,他计划邀请一些知名菌业人士来讨论一下保水剂的前景,藉此咨询如何获得相关的许可并制定标准。对此我是非常赞成的,但不知道届时邀请时,受邀的对象会不会因为卢总的“人微言轻”而拒绝,因为这个讨论可不像那些大型展会,有进场收入来提供报酬。
如果保水剂得以被认可,形成正式批文,并结合到具体标准,那么,竞争就会有序化,未来无论谁胜出,都是行业的福祉,而现在,实际上仿制卢总产品的类似产品私底下也在应用中,由于不是大批量的产品面世,目前也无从了解其相关状况。
卢总也不能高枕无忧,保水剂之外的其他手段也仍旧存在,如台湾模式就是不全脱袋,浙江陈俏彪的定向出菇也是不全脱袋,未来的竞争未必一定胜负立判,也可能是相持不下。
有趣的是,陈俏彪先生和卢总还是好友,他们不仅没有相互排斥,还相互欣赏,这应该是一个行业佳话,而幸运的我,与他们都交好,是可以坐下来猛侃的一个小队伍。
不久前接到山东良工马欣老总的信息,客气的谢谢我对他们的支持,但我知道,我不是因为他马欣,而是因为他的产品,这种支持是道义的、经济的、应当的,如果产品不行,给钱我也不会写什么。
而对卢总的保水剂,亦然!
(全文结束)
动身之前,说声再见,得大约10天了,不好意思,中秋与十一接着就来了,可能只有十月才能静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