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育良:留苏往事

告别仕途的高育良离开了汉东省,搬到京城西三环一个普通的小区。

一日晚饭后,正当高育良寻思着去玉渊潭公园打太极的时候,侯亮平和钟小艾夫妇前来拜访。

侯亮平:高老师,您有过留苏的经历吗?

高育良:你这猴崽子,今天的问题怎么这么直接……

钟小艾(瞅了侯亮平一眼):高老师,您别见怪,亮平是最近看了几篇苏联的文章,对苏联特别着迷。

高育良(感慨道):原来如此。

高育良: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历史烙印。

高育良:在新中国的历史上,二三十年代出生的那一代仕途中人,很多都有过留苏经历。

高育良:像我们这些四五十年代出生的人,留苏的便很少了。

钟小艾(计算状):二三十年代生人,在五十年代中苏蜜月期大概二三十岁,正是读大学或者大学刚毕业的时候。

高育良:没错。

高育良:我们四五十年代出生的这代人赶上的历史浪潮是上山下乡,又是一番完全不同的人生经历了。

侯亮平:高老师,那您清楚五十年代什么样的人会被选派留苏吗?

高育良(回忆状):亮平同学,老师不如就从一张图开始说起吧。

年轻的钱其琛(1928年生人)与汪家镠(1929年生人),曾经是一起留苏的同学

高育良:老师要是没记错的话,1998年的那次记者会上,有一位俄罗斯记者问过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问题。

高育良:他向新当选的朱总理提问道——

“有人讲,因为您不像有的中国领导人在前苏联留过学,所以也许您当总理后会在中国对俄罗斯的态度方面带入一些新的内容……”

钟小艾:高老师,我有印象,好像是一位来自“苏维埃俄罗斯报”的记者。

侯亮平:老婆大人好厉害,这你都记得?

钟小艾(得意状):那当然,你平时要是不好好表现,小本本给你记下来,二十年后一样翻你旧账!

(高育良被他们小两口逗得大笑。)

高育良:朱总理的回答很艺术。

高育良:他说我在上届政府中主要负责经济工作,外交管的很少,然后邀请钱其琛副总理对这个问题作一点补充。

钟小艾:钱副总理可是外交战线上的老同志了。

高育良:钱副总理给出了非常简短的回复——

“任何一届政府里面有人在前苏联或者其他国家留过学,就认为这届政府一定对那个国家怎么样,我看这个逻辑不存在。

不管从哪里学习回来,有什么经验,中国政府都是代表中国的。”

侯亮平:回答的好!

钱其琛访问苏联

高育良:俄罗斯记者朋友问得很委婉。

高育良:他提问中用了“有的领导人”,其实当时在任的留苏领导人有很多。

钟小艾:都是超级大咖。

高育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曾经有大批留苏学生在各级政府中担任要职。

高育良:比如钱其琛同志,他曾在1954至1955年间在苏联中央团校学习,之后留在驻苏使馆任职。

钟小艾:那个年代的驻苏联大使馆可了不得啊,地位极高。

高育良:当然。

高育良:再比如和钱其琛一起留学的汪家镠同志。

高育良:她曾担任过北京市共青团大学部部长,1956年留苏归来后升任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副书记。

侯亮平:总之当时能留苏都是非常辉煌加分的一段履历呗。

高育良:五十年代还有一大批人是留苏专门学习技术的,他们后来也都成为各自岗位上的佼佼者。

高育良:其中部分人也走上了“技而优则仕”的道路,大放异彩。

钟小艾:早期仅有的一点重工业是国家的金疙瘩,很容易出成绩的。

高育良:小艾说的没错。

五十年代和留学生在莫斯科(C位),学习汽车厂供电系统,1956年回国后任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动力处副处长、副总动力师

高育良: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后,向苏联派遣留学生的工作迅速被提上日程。

高育良:次年,中国派出第一批380名留学生。其中留苏学生375名,其他5名去的东欧国家。

侯亮平:万里挑一啊!

高育良:差不多。1951年之后开始逐年增多,达到一两千人的规模,但相比今天来说还是少之又少的。

高育良:那个年代能被选派留苏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

高育良:要先到留苏预备学校学习,然后经过层层选拔和至少三代以上的政审,才能成行。

侯亮平:这么严格?

高育良:留苏预备学校最初设立在北京俄文专修学校,而后者的校长即是毛泽东的首席俄文翻译……

钟小艾:师哲。

五十年代苏联有轨电车

红场附近的莫斯科古姆(国立)百货商店,摄于1959年。彼时的苏联对中国来说是花花世界

高育良(感慨道):往日不同今时。

高育良:那个年代国家经济上万般困难,但还是尽最大努力保障这些留苏学生的衣食条件。

高育良:周恩来总理曾亲自指示——

“出国留学生不能搞得面黄肌瘦,国家再穷,也要保证他们的健康。”

高育良:不仅如此,1951年8月19日这天,在第一批留苏学生出发前夕,周恩来总理还在北京饭店设宴欢送他们。

高育良:何等的荣耀啊!

侯亮平:这么高规格?

高育良:据当事人回忆,留苏学生在出发前会收到国家准备的两大箱衣服,从夏装到冬装,齐齐整整。

钟小艾:不容易。

高育良:的确,当时坊间还有“三百个农民养活一个留学生”的说法呢。

高育良:正因如此,当留学生们赴苏联后,刻苦学习、报效祖国的想法是非常强烈的。

高育良(话锋一转):哪像你们上大学的时候,就知道谈恋爱玩!

侯亮平:那是您的得意门生祁同伟。

钟小艾:高老师,八卦一下,当时去苏联后有谈恋爱的留学生吗?

高育良:这老师也不知道。只知道有的派遣单位出发前会专门告诫,不准去谈恋爱。

侯亮平:啊……这……

1957年11月17日,访苏的毛泽东在莫斯科大学礼堂对留苏学生讲话

高育良:1957年毛泽东第二次访苏时,曾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给留苏学生们做了一场报告,三千多人有幸聆听。

高育良:这场报告中有一句名言流传甚广——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

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侯亮平:原来是出自这里啊。

高育良:根据官方的统计,在五六十年代一共有8000多人公派前往苏联留学,主要是五十年代。

高育良:1959年之后由于中苏关系的恶化,留苏学生开始逐渐减少。

高育良:原本极为红火的北京俄语学院也在这一年与北京外国语学院合并,组成了新的北京外国语学院,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外国语大学。

侯亮平:也就是说59年之前北京有一个“外国语学院”,还有一个与之并列的“俄语学院”?

高育良:是的,那个年代俄语就是这么特殊。

钟小艾:恍恍惚惚,一代人的记忆。

高育良(感慨道):留苏学生们归国后,迅速成为各自领域的中坚力量。

高育良:算起来,他们的影响得到新千年之后才慢慢消散。

钟小艾:绕梁三日,余音不绝。

(回家的路上)

侯亮平:老婆大人,你说的五十年代留苏厉害,还是八十年代留美厉害呢?

钟小艾:都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

钟小艾:相对来说,前者在政治上的成就要远远高过后者。

钟小艾:你想想这八千多人中后来出了多少大咖啊……

侯亮平:为什么他们的成就这么高呢?

钟小艾:一颗红心,时代造就。亮平同学,识得唔识得啊?

(0)

相关推荐

  • 高育良:严于律己

    一日傍晚时分,侯亮平钟小艾夫妇拎着一大笼活蹦乱跳的螃蟹来到高老师的挑空大别墅. "高老师,吴老师,给您带螃蟹来啦!"侯亮平喊道.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你这个猴崽子,还 ...

  • 孙家栋:从哈工大到赴苏留学,从导弹到航天,幸运总围绕在他身边

    作者:山佳 孙家栋,被誉为"航天之父"."北斗之父",也曾是"两弹一星"科学家中最年轻的那位.这位在恩师钱学森眼中最看好的年轻人,如今都92 ...

  • 侯明明:素描作品1-9号(70年代)

    侯明明:素描作品1号(70年代) 侯明明:素描作品2号(70年代) 侯明明:素描作品3号(70年代) 侯明明:素描作品4号(70年代) 侯明明:素描作品5号(70年代) 侯明明:素描作品6号(70年代 ...

  • 新中国赴苏公派计算机留学生

    20 世纪50.60 年代中期,中国先后派遣了近八千名大学生.研究生和进修教师,以及近八千名实习生赴苏联留学,还有少量到东欧留学的学生.要想精确统计出究竟有多少人到苏联学习过计算机及相关技术,是十分困 ...

  • (诵读)岁月如磐 || 侯新华(湖北)&诵读/伤木

    岁 月 如 磐    文/侯新华   诵读/伤木 编辑/落英小桥 (一)琴台惜旧 高山流水遇知音, 从此钟俞传古今. 人间故事佳话在, 长河岁月美名存. 相见如故歌一首, 再会依然倾衷情. 不羡华容亲 ...

  • 50年代中苏友好宣传画

    学习苏联先进经验,建设我们的祖国. 中苏友谊万岁.(更多历史图文资料请点击右上角关注!) 宇宙火箭上太空,东风阵阵压西风. 沿着十月革命的道路胜利前进.(更多历史图文资料请点击右上角关注!) 苏联是我 ...

  • 两德合并的结果,为何是东德消失,而不是对等的谈判呢

    二战后,发动了法西斯战争的德国分裂为了东德和西德两个国家,东德走向了社会主义道路,而西德向西欧靠拢采取的是资本主义制度.然而即使这样,在经过了近几十年后,两德还是再次走向了统一. 但是令人没有想到的是 ...

  • 侯亮平钟小艾去了北京,祁同伟了乡镇,他们都有光明的未来

    一个班的同学,到了毕业的时候,侯亮平和钟小艾去了反贪总局,女朋友陈阳也去了北京,祁同伟因为被他拒绝的女老师的父亲小小的任性了一下,从农村来,又到农村去,去了乡镇司法所. 虽然受了打击,祁同伟还是没有屈 ...

  • 《人民的名义》中,高育良、李达康都是副部级,究竟有何区别?

    <人民的名义>中,高育良与李达康如同一对欢喜冤家,二人渊源颇深.李达康原先是赵立春的秘书,后来出任吕州市市长,也是当年汉东省最年轻的大市市长,搭档就是高育良.由于李达康比较强势,本该是一把 ...

  • 人民的名义:如果提拔省长,李达康和高育良谁有可能当选

    在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李达康和高育良都是十分有能力的人,同时也是竞争的对手.如果汉东省的刘省长退休,要提拔一个省长,李达康和高育良谁有可能当选. 第一,从两个人的在汉东省委常委的排名来 ...

  • 高育良:从省城到县城

    一日晚饭后,侯亮平钟小艾夫妇来到高老师在省委家属院的挑空大别墅拜访. 闲聊几句后,高育良改不了大教授好为人师的毛病,便开始给亮平和小艾同学讲起了课-- 高育良(关爱智障的眼神):亮平同学,上次给你讲完 ...

  • 明哲保身,踢皮球,高育良这波操作,一举两得,手段高明值得学习

    " 职场智谋 " 潜心研究古人的智慧,总结提炼智谋精髓,古今结合,详细揭秘职场潜规则以及办公室政治 [参考书籍]<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一 [事由]皇甫嵩的侄子皇甫郦向皇甫 ...

  • 《人民的名义》4:想想高育良,就会明白公知们为什么梦想民国

    <人民的名义>4:想想高育良,就会明白公知们为什么梦想民国 文|黄饮冰 本来不想再评论<人民的名义>的,但是想想高育良,实在可惜.高育良这个人物设计真的很好,他是知识分子从政的 ...

  • 高育良祁同伟生活中的女人们--人民的名义系列之7

    很多党员干部看完了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感慨.感动.感想都有.其实这部电视剧的内容博大精深(当然剧情编辑的瑕疵还是有的),除了描写形形式式的的政治斗争.职务犯罪和其他刑事犯罪外,其揭示的党 ...

  • 人民的名义:高育良被抓以后,侯亮平凭什么能晋升他的职位

    本文仅从电视剧<人民的名义>进行解析,纯属娱乐.在这部电视剧中,高育良是汉东省的政法委书记,他被抓以后,侯亮平凭什么能够晋升他的职位? 高育良的职位有多大 高育良的在学校的时候,是法学院的 ...

  • 高小琴和祁同伟、高育良,谁是主角?

    <人民的名义>之五: 高小琴和祁同伟,作为大人物的玩物的两个小人物 萧武 先要说明,写高小琴起因于一个朋友的建议. 按我自己的想法,其实之前写祁同伟那篇,多少已经带到了高小琴.她和祁同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