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真正的投资高手的策略你都学不来?

因为这社会里,任何商业逻辑和模式,任何实业的运转规律,甚至是任何组织都是复杂的。

绝大部分人是在低估整个商业逻辑的复杂性,高估了公式,套路和惯性在复杂环境里的作用。

1

上周和朋友吃饭喝酒聊起他们的工作,聊起为什么工作里总有很多傻逼,包括老板有时候都是傻逼。

抱怨过后,其实很值得讨论的一件事就是,其实大部分的工作体系里,

组织架构建设有一个经典理论就是 公司都是2成的人贡献了8成的收益,而另外8成的人存在的意义就是留住这2成的人。

从另一个角度讲,有一个傻逼老板,反而能让你有能力获得更多资源,特别是当你的第二,第三份工作的时候。

而有很多傻逼员工,反而才能分出更多资源出来给你积累。

其实人力组织研究透彻了,是非常复杂的,甚至有时候是反常理的,一群优秀员工在一起未必会比2:8占比混到一起更有产出效率。甚至很多时候你就不能招最贵最厉害的人,而应该招一些比较中庸的人,让组织更蜂窝化。

2

不仅仅是工作组织,其实大到城市规划治理,金融货币体系,到各行各业的发展和模式,再到流量模式,商业化模式,任何一个领域其实都是非常复杂的。

它的复杂,指的不是本身题目有难度你需要很长时间理解,它的复杂其实指的是题目本身就不会有答案。

人能在多大程度上在复杂的框架里做出突破,就有多大程度的概率上提升运气,进而获得社会财富。

3

当代投资能够克服大部分复杂的只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能真正了解所投资的领域中“行业”的部分,一种是能用极大量的资金去克服投资中的不确定性。

听起来很简单,但其实很多人恰恰忽视了第一条的难度。

因为绝大部分人在工作里都很难快速触碰到全貌,也很难打通自己对行业的深刻理解,要么是生产端供应链端,要么是在销售端,而更多人可能是局限在销售辅助端口上,比如财务人力行政法律职能部门,很难快速建立自己的方式应对复杂的模式。

这绝非看看研报或者看看产业报告就能解决的,更不要说绝对部分的研报报告啥的也不过就是为了给大众看的厕所读物而已,其真实目的是帮助企业做好市值管理和形象,拉拢企业和金融的关系,还有帮领导层把想做的事情找一个理由罢了。

所以你说企业做战略的,外面做咨询的,甚至四大做财务的,也很难快速实现这种能力。

想实现这种能力只有一种方式,那就是靠效率和时间深耕一个行业多年,你自然能够对行业有深刻的理解。

然后根据你所在的行业节奏和周期节奏,拨快一年或者延迟半年,放到股市里基本你就可以做到纯粹的价值投资。

曹德旺去炒玻璃一定比任何人都牛,雷军去炒芯片股投资芯片股一定比任何人都能踩到点。

这也就是这个世界的有趣之处,当你拥有了应对复杂行业的能力的时候,你干嘛不去在这个行业做生意做出成就呢?这不必炒股投资带来的成就大多了。

雷军要是只做顺为资本,他的形象最多凝固在金山上市那一刻完事了。哪怕后面毁誉参半的所谓耍猴小米,也比单纯的投资要好多了。

没有步步高之前,就没有段永平。一个道理

说起来很简单,但深刻理解一个行业,很多时候那些复杂的细节,小坑,只有去做了才做到,并且一旦当你真得经历了,这些小坑马上都会变成无价之宝,串起来成了一个项链。

4

另一种投资方式,则是用大量的资本规模去堆。这个很简单了,为什么基金经理能够比你厉害,正是因为这个道理。从某种意义上,这是去应对二级市场的复杂性的一种方式,但绝对不是唯一公式。

但是并不是基金经理或者在券商的人真的做投资就能够比你厉害,常年累月锻炼的还是操作层面和炒股的感知能力,但是第一种应对复杂能力的本事不是做金融锻炼出来的。

所以往往金融出身的人也很难去做实业从零到一。

整个股市无论从宏观层面看还是指标的相互关联上看,再到真的股市与债市,房市的整体在大资金池里的联动,再关联到整个全球国际化的流动中,再拆分到各个行业,各个行业的资金的博弈上。其实某种意义上,做金融的人主要处理的是这些复杂圈圈里的临时应对方式。

也并没有一个完美的公式:比如十年期美债跌了,美元指数涨了A股就一定下降这样的说法。

大多数人在这个过程中磨练的,还是对公司估值的把握,而这种把握也不是绝对的,很多时候你就是要右侧加仓跟着时代的红利走,这时候股市是不看估值的,比如去年下半年和1,2月份。

但很多时候当时代红利没了,你也必须要采用估值法去看,低估的股票提前布局进去(而到底是不是低估,可能你也需要第一种能力),然后等着后面看。你如果第一种能力足够强,你可以放很多,甚至在公司极低估值的时候进去放很久,这才是真正的价值投资。

拥有第一种能力的人往往吃的是第二种钱,而拥有第二种能力的人吃的大部分是第一种钱。

而绝大部分人在少许赚钱的时候自以为自己是吃了第二种钱,其实是吃了第一种钱的一部分。

而在亏钱的时候自以为自己吃亏在第一种上,实际上是两种都吃亏了。

5

我记得之前看过个视频,一个年轻人给马云提问,说:“马总你别扯没用的,我现在就想赚钱,你告诉我怎么办”

可能很多人也会想,你竟说些听不懂的,讲没用的有什么用,我看你在蔚来上也赚了50倍收益了啊,你就算投100万进去也5000万出来了,而且你不也不是做新能源汽车的么。

对,那是因为我用个人角度的大规模资金去赌的。但你没看到我在其他领域赌的失误,而且这些失误,恰恰是因为我自以为自己懂了

但是那些行业里的小坑我都没踩过,但这些小坑最终才决定了我到底是不是真的能在这个行业里赚钱。

比如艾利科技(隐适美那家),我就栽了跟头,因为我虽然懂了国内他们的运作模式,但我忽视了他们和医院签的多层协议,但这些,我之前都不知道,因为哪怕跟你关系再好的医生,也不会说,这是涉及到人家兜里钱的问题,甚至可能夫妻间都不会说。

你不踩坑不自己做,就绝对不知道,而这个不知道,会让你后面很多部分不懂,比如你不懂多层协议,就肯定不懂他们为什么要和诊所签不同的协议,也就很难去理解他们返工和后续服务的溢价性,等等。

6

对所有人来说,如何去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世界?

工作组织复杂,工作领域复杂,行业上下游复杂,赚钱的商业模式也复杂,那怎么应对?

人无法通过找到一个公式解决复杂的环境,能做的只能是尽量做到比别人好,比别人懂,提升行业成功率就行了。

因此无论做哪个行业,深耕进去,打通销售和生产逻辑,认真做几年,永远不吃亏。这才是真真的长期主义。

那如果发现行业不好怎么办?很简单,再换,因为通过几年的积累,其中20%的复杂性是相通的,不至于全部浪费。

更主要的是,锻炼出了这种长期深耕的能力。

大部分大佬创业和之前的工作都不是一个领域,但是其中的销售逻辑,返点模式,仓库运营模式,甚至线上运作模式都是一样的。20%不用积累了。但大部分大佬之前都会锻炼出深耕一个行业的能力。

人为什么要努力工作?

你工作不努力你就是那8成的人,别人眼里的傻逼,HR眼里的为了集体利益而牺牲的人。

人为什么要深耕一个领域?

锻炼出长期主义的能力,这不是嘴上说说的。积累20%的价值,慢慢到一定程度之后,做投资还是做生意都随你,你适合哪种就做哪种。

因为本质上,投资是包含了所有权股份和利益的模式,而生意只不过是把投资的利益模式嵌套进商业化模型和组织公司运作里。

喜欢打游戏,那就去做第一种,喜欢又打游戏又出去玩,那就去做第二种。

7

世界的复杂性远超人的想象,也正因为如此,社会才永远有新的机会,没有一种公式能直接和多年的积累划等号。警惕股神,警惕暴富,你看不到背后的其他代价。

也正因为没有公式,真正的投资高手的策略你都学不来。因为长期积累踩坑要靠自己,而大资金的堆叠是靠资源。

对一个顶级聪明的普通人来说,一个行业深耕五年,4大模块都做过了,拿出一定的时间投资所在的行业的二级市场,基本就很难很难失手了。

而如果把这五年的时间拿去在二级市场里深耕,也足够一个聪明人变成能够攒到很多资源的大资金池,然后用这种资金池去应对复杂模型了。

就像顶级物理学博士出来进公司五年也能做到CEO助手,但出去做二级量化对冲五年后也能募集到一定资金一样。

划等号的。喜欢哪个就去做哪个。

但对大部分人平凡人来说,同样五年时间,在行业里深耕一定比5年里得过且过然后天天炒股妄想一夜暴富,来的更划算。拉到长期来看,你再贴现回来,差距可能是指数性的。

让投资敦促普通人对行业的理解,形成协同溢价,不要让投资变成普通人的主业,将人拉入深渊。

这就足够了。

真正的投资高手是很少给你信息的,因为从头教一个人对一整个行业的战略的理解,是非常难的,让一个没打过仗的人学会纵深包抄迂回战术,不如让新兵蛋子直接上战场打一打,才能看出有没有天赋。

因为第一种能力,其实是向下兼容第二种的,更高级。社会都是公平的,第二种能力是给聪明人的捷径,但第一种普通人只要坚持用时间换的能力却更高级。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但却给所有人开放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