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叙事:男生宿舍“除秽”记
江西省吉安市的刘忠华老师是一所乡村小学的副校长,他在《中国教师报》上撰文,介绍自己对住宿男生小便问题的处理,具体情况如下:
也许下面的这件事和这些文字,在一些人看来不能登大雅之堂,但这确实是我——一个乡村小学副校长在工作中做的实实在在的一件事。
开学后好几天,我一直没休息好,半夜和一大早总是被住在楼上的寄宿男生跑上跑下的声响吵醒。后来一查问,原来他们总是被尿憋醒了,只能起床到宿舍楼下较远的厕所去小便,所以发出了很大的声响,弄得整栋楼闹哄哄的,吵得人不能安睡。
我又观察了一段时间,发现寄宿生就寝时到楼下方便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夜里上下楼梯不安全,二是对其他师生的休息造成很大影响,三是时间久了学生的就寝纪律就会涣散。得想办法改变这种状况。我找到负责后勤的王主任,和他商量了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买几个尿桶放在宿舍外的走廊上,让学生夜里要方便就在宿舍走廊上解决,再安排值日生第二天早上去倒掉并清洗尿桶。
王主任给两个男生宿舍各买回两个尿桶放置在宿舍走廊上。我对所有的寄宿男生讲了放尿桶的原因以及一些要求后就开始投入使用了。这一招效果果然不错,整栋楼乃至整个校园都清净了许多。老师们对这一办法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正在我得意的时候,问题却来了。几天后,值日教师总结情况时,多次提到男生宿舍走廊上不卫生,尿桶周围有许多尿渍,气味十分难闻。毫无疑问,这是学生在方便时不小心洒落的。我想,如果不赶紧教育及制止,以后宿舍的卫生会越来越糟糕。
我又把男寄宿生集中起来,告诉他们往桶里小便时要小心,要找准位置,然后再方便。为了便于学生操作,我还总结了“三字经”:一看,看清桶的位置;二对,对准桶口;三拉,再方便。看到学生们心领神会的样子,我想就这样一件小事,经过如此强调,学生们应该能做好。
可以后的几天检查,尿桶周围还是有洒落的尿渍。我有些生气了,觉得学生太不听话了。我又一次集中所有男寄宿生开会,狠狠地批评了这种现象,要求学生之间互相监督,并宣布将对违规者罚扫卫生。
然而事情并没有往好的方面发展,过后的检查中发现尿桶周围的卫生还是不尽如人意。我有些纳闷了,不知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在这样再三教育强调下,学生不可能故意搞破坏。我单独找了几个男生来了解情况。我这才明白,因为桶放在地上,与学生的距离较远,学生起夜时,由于憋得急难以控制,一下很难准确无误地尿到桶里,难免会洒落在外面了。
找到了事情的原因,就得想法予以解决。我思考良久,想到一个办法,给每个宿舍再配一只带端手的小桶,学生起夜时,先端起小桶方便,完了再倒入大桶中,这样就不至于因难以控制尿洒在外面了。果然,一段时间过后,男生宿舍走廊上再也看不到肮脏的尿渍了,也再没有了难闻的气味了。
事后我进行了反思,刚开始时我对这个问题有些想当然了,认为有桶摆放在那里,学生应该知道如何使用。因为在我这个成人看来,“方便”应该是每个人都能做好的小事。现在看来,这种想法大错特错了。在学校管理中,诸如“方便”这样的小事,如果不从细节上加以注意和考虑,制定出来的方案或制度的效果一定会大打折扣。
几点启示:
1.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很多事情,在教师和家长看来,都是个人能够做好的一些小事,不足挂齿。但教育面临的其实就是这样一系列的小事,这些小事处理不好,往往导致教育上的无序和混乱。
比如说,课间10分钟是学生的休息时间,这是每个教师都应该遵守的基本规则,是每天教育活动中的一件小事,但很多老师根本就不把它当回事。下课铃响了许久,教师还在“拼命”的抢时间,进行讲解。表面上看老师多讲点是为学生好,但实质上教师做出了一个很坏的榜样——可以不把规则当回事。有了这样的“表率”作用,学生违反校规校纪的时候,心里就会坦然很多。
学生的小便问题,在学校管理中当然也是一件小事。但小事处理不好,也会变成一件大事。每天尿桶周围的点滴尿渍,让全校的老师和学生都感到难以忍受,这就成了影响学校形象、给师生心情添堵的事。如果学校里类似“拖堂”、“小便”之类的事情多了,学校的管理必然失位,教育教学秩序也就没有了。
2.要求要具体,措施要到位。面对影响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小事,学校一定要找明原因,拿出具体的要求和切实可行措施来。“保持校园卫生整洁”就没有“消除尿桶周围的尿渍”具体;“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就没有“给学生准备一把带手柄的小桶”到位。当要求的指向明确,采取的措施也到位的时候,具体实践的人就能明确如何做,管理的效果就会显现出来。
这让我想起了刚刚过去的这一学年虹口教育所做的实践。大家普遍感到中学生的学业负担比较重,需要减负增效。但这个口号喊了很长时间,并没有明显的改观。我们分析了原因,在调查研究和文献检索的基础上,将减负增效的要求具体到“作业有效性”、“试卷讲评课有效性”两个点上,而且出台了学科中心组研究作业和试卷讲评、邀请学科专家给予审定和评议等一系列操作起来非常便捷的措施,效果很快显现了出来。
教育教学管理,最忌讳的就是泛泛而谈,要找准问题。教育现象纷繁复杂,实施管理最要紧的是抽丝剥缕、化繁为简,找出最容易改变的要素,明确要求,措施到位。
3.要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很多时候,成人对某一现象的思考和判断,与孩子的生活实际是有很大区别的,一些成人总以为自己经验丰富,说话权威,总是从自己的角度去判断问题,这很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还常常会造成师生之间、学生和家长之间的关系紧张。上述的案例中,刘校长给孩子们总结了小便的“三字经”,看到尿渍没有因此而消除之后又很生气,这些都是才能够成人角度所做的一系列管理行为。
在遇到管理问题的时候,听听孩子们是怎样想的,这本来是一件非常自然、非常容易的事情,但在现实生活中常常做不到。在家长和教师的眼里,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他们的任务就是按照我给你设定的路线去走,没有什么好商量的。但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有自己的想法,他有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如果我们的教育措施不能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合拍,教育就不能产生共振,不能形成合力。
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就会少很多抱怨和批评,多几分理解和赞赏。毕竟,人们都不愿受到批评和指责,都想尽力将事情做好。刘校长“单独找了几个男生来了解情况”,才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寻找到了师生都满意的解决办法。
小事不小,小事中同样隐含着教育和管理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