鎏金铜佛像的秘密
现藏于日本东京永青文库的刘宋元嘉十四年(公元437年)的韩谦造鎏金铜佛坐像,就是南朝佛教造像的典型,它是目前所发现纪年最早的小型鎏金铜佛像。隋唐两朝,南北统一,国富民强,佛教造像也进入了成熟期。
鎏金铜佛像是指用铜或青铜铸造,表面鎏金的佛造像,俗称“鎏金铜佛像”。鎏金佛像为了彰显光耀灿烂的神性,佛像的色彩都是灿烂的金色,因过于珍贵,鲜有纯金佛像,绝大多数以汞镀金在铜佛表面贴金。这种佛像是供宫廷、寺庙、使用;它的出现始于两汉,盛行于隋唐,延续至明清。到民国,乃至现代的港台地区,鎏金铜佛像仍在使用。鎏金铜佛像的种类有若干,常见的有释迦牟尼、观音、文殊、普贤、天王、母度等。
早期的汉传金铜佛造像作品。此类造像,从三国、两晋、十六国、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至隋唐、五代,包括宋、辽、金、西夏、大理等…不同时期的金铜佛造像,这类造像艺术又称之为——高古与中古金铜佛造像。此类佛造像内容丰富,绚丽多姿,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同时也是我国古代佛教文化美术的主流。
明清佛像打磨、錾刻等细加工精密,帔帛、裙边的斑纹都是錾刻而成,且非常精美。新仿佛像则打磨、錾刻等技术粗糙,乃至没有錾刻,裙边、帔帛等上面的斑纹都是铸上的。
随着近些年,有信仰的人越来越多,对佛像的需求也随之增大,在一片片制作佛像的大浪中,世人淘出了尼泊尔佛像这片金沙,并将尼泊尔释迦族佛像奉为佛像工艺的标杆。
古人基于信仰,把锻造佛像看得非常神圣,故不管用何种铜,皆原料精巧;而新仿佛像为节省成本,通常用粗铜、杂铜锻造,因而佛像底边过厚或厚薄纷歧,乃至有残缺。
南北朝时期,我国佛教进入了全面发展时期,佛像艺术在新的时代风气影响下也进入了空 前的发展阶段,这时鎏金佛像也流行起来;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