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与阊门

张长霖

(本文发表于《传统文化研究》第26辑)

站在苏州阊门外的吊桥上,眼前是五水辐辏的壮观景象,护城河南来,是为旧日大运河的主航道;护城河穿过吊桥向北折东,这是去苏州北部属县的交通要道;吊桥北,东去有阊门水关,进入城中中市河;西去两支,一去山塘河,去山塘虎丘风流地;另一支经渡僧桥去枫桥,这就是古大运河西去的主航道了。这里,苏州老百姓很形象地称之为“五龙会阊”

“五龙会阊”,体现了大运河与苏州最繁华的阊门的水乳交融的关系。

一、大运河在阊门地区的走向

在现代苏州人的印象中,大运河似乎与阊门相距甚远,这与大运河的几次改道有关。最早的大运河从觅渡桥注入苏州护城河,与城南段合并,经吴门桥进入护城河城西段,经万年桥、阊门吊桥西折进入主航道达枫桥镇,然后出苏州市区段继续西进北上。这就是大运河在苏州市区段的原始走向。但是由于受制于护城河段的航道条件等原因,大运河在苏州城区段几次改道,每次改道就远离了阊门一分。

大运河的第一次改道是在民国末期至解放初期,由于阊门地区南新桥段水浅,又因为渡僧桥段航道狭小,形成瓶颈,于是改道走胥江,也就是从老胥门西折入胥江,到横塘镇郊之驿亭,北折达枫桥镇,进入古航道。这次改道,直接造成位于胥江口的怀胥桥在解放初期被拆除,以解决胥江口水深流急容易翻船的问题。怀胥桥俗称大日晖桥,在《姑苏繁华图》上占有显著地位。

大运河第二次改道发生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改道穿过宝带桥,借道澹台湖,经新开航道北上,直至横塘镇郊,接第一次改道的航道,达枫桥镇。这次改道,让大运河航道远离中心市区,当然也远离阊门了。后来为了保护千年古桥国保宝带桥,又在宝带桥北侧另辟通道,绕过了宝带桥。

这几次改道,可能是因为大运河上的轮船吨位越来越大有关,也可能与保护文物有关。毕竟因为通航苏州已经损失了怀胥桥、横塘亭子桥、尹山桥等诸多历史名桥,不能再损失觅渡桥、吴门桥、万年桥了。在此同时又让大运河远离了阊门。但是,历史上阊门确确实实是大运河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

二、阊门的码头

我说阊门是大运河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最重要的证明就是阊门集中了苏州重要的码头。现在可以见到的有南濠街的万人码头和位于万人码头对岸的南码头和北码头。

我们不妨回原一下阊门外运河两岸的码头的情况。从历史记载看,阊门外最重要的码头是位于南濠街的万人码头。

万人码头民间又称“犯人码头”,苏州话音“万”与“犯”音相同,说是递解犯人的码头,盖音谬也。“万人”无非说其繁盛。“递解犯人”偶或有之,不应该是它的主要功能。万人码头位于当时繁华的商业大街的南濠街上,应该是当时阊门外最主要的码头,而位于运河对岸的南码头和北码头则是万人码头的辅助码头。毕竟那里是比较冷落的沿河小街。

阊门旧有瓮城,现在的阊门口到吊桥头这一段旧称月城大街,所谓“月城”就是瓮城。吊桥东堍南侧沿河是南码头,沿河南延。吊桥东堍北侧是北码头,沿河北延。南码头旧日是一条石板街,沿河一侧无房屋,另一侧面河有房舍。现无存,成为沿河绿地。北码头现在是一条民国老街,餐饮街。但是走向略有不同,原先的街口直接就在吊桥的东堍北侧。现在的北码头街口在原先的瓮城内,且不沿运河,所以说是改向了。由于吊桥比较高,所以当年这两条沿河小街在吊桥堍都有一段坡道,还是比较陡的坡道。所以无论从运输货物还是从商贸,条件均不如万人码头。所以可以看做是由于万人码头太拥挤而就近的分流码头。

阊门外还有丹阳码头等码头,这里就不细说了。

万人码头及其分流码头都位于大运河之苏州护城河段与大运河的上塘河段的转弯口附近,外来的货物在这里上岸转运苏州城乡,苏州的货物在这里上船经大运河发运各地。这里就是一个物资集散地。

这些码头告诉我们,阊门外就是大运河上一个重要的物资集散地,是一个重要的水运中心。

三、阊门的桥与津

大运河从阊门到枫桥镇这一段,我们今天习惯称之为上塘河。这段河道把大运河最重要的物资集散地阊门和最重要的编组地枫桥镇连接起来。许多历史资料都说枫桥镇是南方漕运的集中点,在此再编组西进北上。

枫桥镇与阊门互相依存,阊门因枫桥的兴盛而更加繁荣,而枫桥则因背靠阊门而底气十足。而连接这两个节点的正是大运河的阊门段,也就是俗称上塘河的这一段。大运河繁荣了沿河的街道,历史上阊门至枫桥是一条十里长街,繁华的商业街,是为上塘街。阊门外的上塘街起讫点在什么地方?走访故老和查阅资料,历史上的阊门外上塘街东起阊门吊桥,西至枫桥镇,是一条很长的商业大街,也是阊门外最主要最繁华的商业大街。现在的路名比较乱,吊桥到渡僧桥堍为阊胥路一部分,渡僧桥堍到上津桥堍为上塘街,上塘街到枫桥镇口为枫桥路,枫桥镇口到鉄铃关为枫桥大街。

这条上塘街,不但是商业街,还是古时候苏州与外部世界交流的最主要的陆路通道。过鉄铃关向西,跨过枫桥,就是一条官塘大道,向西可达浒关镇的十里长亭,在现在的浒关镇范围内。我们幼时从鉄铃关到十里长亭还走得通,现在肯定不通了。新运河挖断了官塘。沿这条官塘一路向西,顺着大运河,可以到达无锡、常州乃至更远的地方。正因为如此,鉄铃关就成了苏州西面的门户,上塘街就成了进苏州的主要通道。历史上多次在鉄铃关上塘街兵火连天也就不奇怪了。我想,后来在上塘街沿线驻军,成为苏州主要的兵营区,也是有历史原因的。

但是,这条商业大街命运多舛,朱元璋打苏州城,放了一把大火,把十里长街上塘街几乎烧尽。好不容易经几百年才恢复元气,清乾隆巡幸江南,到寒山寺进香,走的就是上塘街。原先还计划在上塘街的潮州会馆召见各地商人,可见当时的繁华。但是太平军打苏州,激战于鉄铃关,折名将数员。上塘街付诸一炬,或曰太平军泄愤烧毁,或曰清军“坚壁清野”烧毁,总之一条上塘街烧成白地。从此,上塘街再也没有恢复元气。再后来,石路开街,阊门外商业中心转移。再后来,大马路开通,鉄路交通占据苏州对外部交流的主导地位。上塘街就再也没有复苏的可能了。

正因为这条街的繁荣,自然需要有桥梁沟通南北两岸。这段运河上有上津桥和下津桥,枫桥镇再往西还有西津桥。至于渡僧桥则是后来的建筑,民国年间开拓大马路才有了配套的广济桥,文革期间才有了永津桥,改革开放之后才有了来凤桥。那么为什么这段运河上的老桥都以“津”命名呢?

何谓“津”?“津”的本义就是渡口。也就是说这些桥所在地原先都是渡口,后来因需要建了桥梁。为了方便航行,这些桥梁都是拱圈很高的石拱桥。

上津桥始建年代已经不可考,明末重建。1984年再次重修。桥身西南侧金刚墙上刻有“丙寅年河道会重建”和“上津桥北公埠”,由此推测桥于清同治五年(1866)做过重修。现为半圆拱单孔石桥,南北走向。中宽3.70米,全长42.45米,净跨12.20米,矢高5.90米。赭色花岗石拱券分布并列砌置。南北踏步共60级。青砖桥栏,间以石望栏,上覆石条。1982年10月22日,上津桥被市政府公布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下津桥又名通津桥,明成化十八年(1482)始建。清代重修。1984年又修,现为半圆拱单孔石桥。其西北部望柱刻有"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秋立"数字,可见在光绪年间也做过整修。下津桥中宽4.80米,全长36.70米,净跨12.20米,矢高6米。青石拱券分节并列砌置。花岗石桥台,南北踏步共59级,北32级,南27级,条石栏板。拱券用青石并列砌置,桥身其余部分都为花岗石。是典型的清代花岗岩石拱桥。

除了这些后来改建成拱桥的渡口,还有很多渡口,如现在的永津桥,我们儿时还是渡口。地方史记载,渡僧桥原先也是渡口。这样的情况当时很普遍,如同在大运河上的觅渡桥,原先也是渡口。

大运河阊门段的这些桥和津,记载了当年这段运河的辉煌。

四、阊门的关

大运河阊门段和河南侧的上塘街是苏州的兵家必争之地。这段沿河官塘上顺理成章有着诸多的城防设施,也就是“关”。 苏州阊门外沿着大运河的官塘上有三关,金阊关为最近城边的一关,西去数里有枫桥鉄铃关,扼守水口,易守难攻。鉄铃关再西去数里,有浒墅关,为进苏州第一关。经此三关,方能到阊门吊桥,面对高垒深池。冷兵器时代,这样的防御体系叹为观止。

吊桥,本不应该是某一座桥的名称,而应该是某一类桥的类别。冷兵器时代,高垒深池,配以戒备森严的吊桥,就是严密的城防系统。按理说所有的城门外都应该有吊桥。但是具体到苏州就不是这样。苏州各城门,或因不是地处交通要道,就建了高高的石拱桥为防御工事,如胥门的万年桥、盘门的吴门桥;或因为护城河太宽,只设渡口,没有吊桥,如相门。独有阊门,地处要冲,护城河又不够宽,必须设置吊桥。

阊门吊桥设置在瓮城以外的护城河上,也就是大运河上。小说《水浒传》里演绎了双鞭呼延灼阊门吊桥抗金的悲壮故事:年老力衰的呼延灼不敌盛年的金兀术,败退吊桥。不料吊桥年久失修,桥板断裂,马失前蹄。于是壮烈殉国。呼延灼,在南宋高宗时代的宫廷画家龚开的《三十六人图赞》中有其人,或为历史上的真实人物。金兵血战苏城,历史上也真有其事。但是呼延灼阊门吊桥殉国,就不可查考了,或为小说家言。但是,至少告诉我们,阊门吊桥在冷兵器时代的军事上的重要性。

金阊关已无存,仅存关前的普安桥。普安桥是跨阿黛桥浜的石拱桥,始建于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重修。桥拱净跨4.5米,矢高3.6米。这座桥很奇特,是因为桥面上有整整一座关帝庙。普安桥桥洞由南、北两组拱券并列组合,成隧洞状。桥面中部宽达21.2米,并于北侧上部建南向关帝庙一座,今关帝庙旧建筑幸存。桥南10米处原设有跨河戏台一座,与庙门相对。桥畔即为阊门的外关金阊关。庙尚存,惜戏台和关已无可寻觅。1982年10月22日,普安桥被市政府列为第二批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铁铃关,正式的名称是“枫桥敌楼”,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据方志记载,自公元1554年起,倭寇烧劫阊门、枫桥一带,一年后,又从浒墅关窜犯枫桥。苏州军民英勇奋战,终于全歼倭寇。为了保卫苏州城,加强枫桥至阊门一带的防卫,建起了枫桥敌楼铁铃关。当年与枫桥敌楼同时建造的还有葑门和木渎两处,但至今都已不存。因此铁铃关成为苏州唯一保存较为完好的抗倭关楼遗迹。

自有鉄铃关,争夺苏州的激战多发生在鉄铃关,最著名的就是清咸丰十年太平军李秀成部攻打苏州时的激战。

五、大运河繁荣了阊门

旧日的大运河阊门段和傍河的上塘街,是旧日苏州苏州最繁华的地段。虽说这条街已经毁于战火,但至今尚有踪迹可寻。如上塘街的潮州会馆和汀州会馆,白莲桥浜旧日的佛教文化高地雁宕村,名刹西园寺和寒山寺,都是这条大街旧日繁华的见证。

潮州会馆在上塘河沿岸北向面河。现在是百年老校市五中的房产,有一气派的水磨方砖大门墙。现在的潮州会馆仅存门厅一进,门厅上面是古戏台雕梁画栋,极尽精美。我把潮州会馆古戏台称为苏州第一古戏台首先因为它的古老。潮州会馆古戏台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修整一新,以备皇帝南巡时接驾。但是因为临时变故,乾隆帝过门不入,潮州会馆错过了御驾亲临的荣宠。现在的潮州会馆古戏台基本上就是乾隆十六年大修后的原状。而在全国名声鹊起的苏州戏曲博物馆古戏台是全晋会馆从山塘街迁来时建造的,这是清朝末期的事情。两者相比,潮州会馆古戏台早了一二百多年。其次是潮州会馆古戏台更珍贵的是完整地保存了古代演艺场的文化内涵,这是研究中国戏曲史的学人必须要考察的活化石。这座古戏台的舞台最精华处在顶上的“藻井”,这“藻井”是古时演戏的扩音设备。潮州会馆古戏台的藻井不但雕饰精美,而且彩绘。这彩绘的色彩历经三百年而如新,叫人叹为观止。整修时施工的工程师说,千万不要再上色彩,这是奇珍异宝。就文物本身的原真性和稀缺性,以及其本身的文化含量,潮州会馆古戏台堪称稀世精品。现在潮州会馆古戏台列为苏州市文保单位,其级别大可提升。你可以自己实地去看看,自己得出结论。

义慈巷16号,有控保建筑梨园小筑。梨园小筑,就是苏州的梨园公所,又称“老郎庙”,供奉梨园祖师爷老郎菩萨。

汀州会馆原址在阊门外上塘街285号,与潮州会馆并排。该会馆是康熙五十七年(1718)福建上杭(古称汀州)纸业旅苏众商集资创建的,光绪年间(1875—1908)重建。坐南朝北,存仪门、大殿及两廊。大殿面阔五间17米,进深七檩13米,硬山顶。扁作梁,前有船棚轩,外檐列桁间斗拱,额枋刻双龙戏珠。解放后,汀州会馆大门、戏台被毁,仅存两进三开间殿宇,被用作物资局仓库。2003年因房地产开发,汀州会馆从上塘街整体移建至山塘街,2005年在山塘街改建为苏州商会博物馆开放。

这些会馆公所告诉我们,大运河边的上塘街是何等高度商业化。

江南名刹西园寺和寒山寺苏州人熟知,这里不赘言。大运河在接近下津桥处有南来支流白莲桥浜,这里旧有雁宕村,是历史上的佛教文化高地。这里的佛寺繁荣了几百年,先后出现了十几座佛寺。最出名的是元代名刹幻住庵,元大德(1297—1307)郡人陆德润施地,为一代禅宗宗师高僧中峰明本所建,因明本号幻住而命名。明本禅师(1263—1323),明本初名棲云,俗姓孙,号中峰,一号幻住,法号智觉,西天目山住持,钱塘(今杭州)人。元仁宗曾赐号“广慧禅师”,并赐谥“普应国师”。憩止处曰幻住山房。明本诗文俱佳,书法自成一体,著有《幻住庵清规》传世,全一卷,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一册。对后世很有影响。幻住庵应该是旧日苏州一流名寺,元末毁。明洪武初(约1368)僧照增重建。天启(1621—1627)僧道岐复建。民国时仅剩临河破屋数间。

佛寺是需要供养的,大运河阊门段集中了这么多佛寺,正说明了这里的繁华。

伍子胥造吴大城,阊门就是苏州的正门,这与其他地方往往以南门为正门不一样,因为苏州西面有吴国的最大对手楚国,故阊门又称“破楚门”。字大运河开通以来,阊门的苏州正门的地位更加凸显,阊门的经济繁荣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大运河孕育了繁华的阊门,大运河与阊门已经融为一体。“金阊门”之称,多因大运河。

参考书目:

《吴郡志》、《苏州市志》、《金阊区志》等

(0)

相关推荐

  • 天下大码头——明清史料笔记小说中的苏州大市场之一

    <红楼梦>开篇第一回,借那痴石头上的字迹,写了一段话:"当日地陷东南,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有城曰阊门者,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那末一句,让苏州古城西这座读来 ...

  • 江苏苏州枫桥

    苏州枫桥是苏州市西郊的一座古桥,位于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区枫桥街道运河畔,跨上塘河.枫桥以唐代诗人张继的七绝<枫桥夜泊>而闻名天下,现与枫桥.铁铃关和枫桥古镇共同组成枫桥景区.距浙江杭州淳安千 ...

  • 姑苏城外寒山寺,枫桥南堍铁铃关

    枫桥景区位于苏州城西3.5公里处的古运河畔,是以寒山古寺.江枫古桥.铁铃古关.枫桥古镇和古运河"五古"为主要游览内容的风景名胜区.枫桥景区的主体为江枫洲,景点有铁铃关.枫桥.听钟桥 ...

  • 华东行:最忆是苏州

           旅行的意义并不在于你在沿途中看了多少风景,也不在于你是否到达了预期的目的地,而是在于你旅行中的那种心境的变化和丰富的经历...... 从上海外出旅行选择的第三站是苏州,苏州这个地方名气太 ...

  • 唐代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描写出这里空灵而阔大的意境,使景区成为中外游人向往之地。

    枫桥胜迹大门牌. 塔影 钟声 诗韵巨大的屏风墙. 枫桥胜迹入口. 进入枫桥景区,印入眼帘的风景如画,大运河,鱼隠桥. 鱼隠桥.因桥东为清代名园"鱼隠小圃"遗迹,故名. 京杭大运河. ...

  • 古诗中的“胥江”在哪里?

    <苏州日报>2021年03月27日 B01版 谱就新声放画船,胥江灯火夜如年.梨园未散宾朋在,怕演当筵<七子缘>. 这是清康熙年间王煐(1650-1723,字子千,号紫诠.南村 ...

  • 大运河与阊门3关

    张长霖 四.阊门的关 大运河阊门段和河南侧的上塘街是苏州的兵家必争之地.这段沿河官塘上顺理成章有着诸多的城防设施,也就是"关".苏州阊门外沿着大运河的官塘上有三关,金阊关为最近城边 ...

  • 《无题两首其二·闻道阊门萼绿华》唐·李商隐

    唐·李商隐 闻道阊门萼绿华,昔年相望抵天涯. 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 [译文] 当年常听到人们谈论萼绿华,但总觉得她在那遥远的天涯.可到像萧史那样参加盛宴后,没想到竟然可以偷窥宫内花. [注 ...

  • 儿时的阊门

    投君怀抱里 无限缠绵意 船歌似春梦 流莺婉转啼 水乡苏州 花落春去 惜相思长堤 细柳依依 住在城内望城外 祖籍吴县东山镇,但我出生在苏州.1937年日本人侵占太湖,日子不太平,我的祖父带一家老小都搬到 ...

  • 【苏州地名故事】——吴趋坊、西中市、阊门内下塘街

    打开房天下APP,查看更多图片 苏州地名故事 苏州地名文化是苏州历史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记录着苏州社会发展的历程 区域的变迁与融合 人民生活环境的发展变化 苏州地名 不仅凸显了江南水乡的地理特征 鱼米之 ...

  • 阊门内下塘:算盘业集散地

    <姑苏晚报>2021年03月08日 B08版 华致中 讲起算盘,现在的年轻人很陌生了.这种传统计算工具已有上千年历史.算盘的发明,据传为东汉徐岳,其<数术记遗>里已有" ...

  • 苏州阊门内下塘;陆状元,苏州一代先贤,中国近代纺织业的开拓者

    阊门内下塘街位于中市河北塘岸,东起河沿街,西接阊门横街.街长432米,宽4.5米. 阊门内下塘街,街名出典,缘于位于阊门内中市河北塘岸,故名. 阊门内下塘街是条传统而经典的苏州河街相依的小街,也像苏州 ...

  • 《宋词诗译800首》383醉落魄.苏州阊门留别

    醉落魄.苏州闾门留别 苏轼 苍颜华发,故山归计何时决!旧交新贵音书绝,惟有佳人,犹作殷勤别. 离亭欲去歌声咽,潇潇细雨凉吹颊.泪珠不用罗巾浥,弹在罗衫,图得见时说. [译诗]杨春林 不惑年纪容颜老, ...

  • 苏州阊门寻根

    苏州阊门石头巷考                              2014年7月8日 星期二 晴 <虎墩崔氏族谱>清清楚楚记载,始祖元三公世居苏州阊门石头巷.虎墩崔氏始祖元三公, ...

  • 七律·过阊门

    作于:2020/3/22 <红楼梦>开篇:当日地陷东南,这东南有个姑苏城,城中阊门,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 逐梦姑苏愿难偿, 随缘今夜过金阊. 岁经苍苒春秋地, 天遗温柔富贵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