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教学设计】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一、教材分析

 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客观世界首先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的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唯物辩证法的全部规律和范畴,都是从不同的方面,层次上说明这种联系的,都是普遍联系的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因此,普遍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识记联系的含义,联系普遍性、客观性含义、联系的多样性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初步从错综复杂的联系中认识和发现事物固有的本质的内在的联系,初步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孤立观。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

难点:客观性和多样性

四、学情分析

学生没有学习过高一的《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教材中涉及的这方面知识,对学生的理解上有难度。学习普遍缺乏主动性,更不用说从具体到一般的逻辑思维能力;又由于政治课讲述的都是基本原理、基本概念,本身枯燥乏味,对政治课内容缺乏一定的兴趣,为教学设置了障碍。

五、教学方法:案例教学

六、课前准备

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并思考有关联系的相关成语和诗句!

教师:认真研究教材,收集有关的素材,做好课件!导学案的印制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你能说出联系的相关成语和诗句吗?(采用抢答方式,以调动学生积极性。)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什么是联系?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如:看看十字绣工艺的制作那千丝万缕的联系:

  十字绣与自然物间的联系:针→铁→铁矿石→矿物质、水、肥

  线布→棉麻→土地→矿物质、水、肥

  十字绣与主体人的联系:十字绣工艺的完成不仅涉及经销商与绣工的关系,而且会与铁匠、矿工、农民、织工等产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十字绣与社会的联系:十字绣工艺的发展可以繁荣第三产业,增加就业,繁荣市场,丰富文化,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由上可知,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是孤立存在的,总会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联系,世界就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丰富多彩的画面。那么联系到底有什么特征呢?

2、联系的特征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

  第一,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外部)

  第二,任何事物内部的各部分、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内部)

  第三,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全部)

  设问:联系是普遍的,是否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直接联系呢?……

  由此可见,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那么,这种联系是怎么来的,是不是我们想怎么联系就怎么联系呢?

  设置情景:“蒙娜丽莎”十字绣连锁店开张的第一天,一“裴”姓顾客光顾该店,要买前面给大家展示的这副价格8188元的“相爱一生”。老板开始“阳光灿烂”,后来“晴转多云”,最后决定不做该笔生意。这么好的一笔生意,老板为什么不做?(学生……)

②人们不能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

  联系不是人们主观随意创造的,也就是说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从它与人类实践的关系看,有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之分。(举例说明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③联系具有客观性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来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④联系具有多样性

  联系是客观的,人们不能主观臆造联系,这就意味着联系是有条件的,是具体的。下面我们就来找找关于十字绣艺术的种种具体联系。设置下面连线,说明联系的多样性:

  我们惊喜“十字绣”艺术的成功,更要预见它的意义。(眼前联系和长远联系)

  十字绣依赖伟大的艺术家,也需要人民的支持。(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

  它既是自主创新的艺术,也是国际交流的重要舞台。(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

  伟大的艺术家造就它的成功,但是经济发展,消费结构变化是必然的。(偶然联系与必然联系)

  人类对艺术形式的不断创新,实际上是对审美规律的尊重。(表面联系与本质联系)

  这说明联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3、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关系问题

设疑:联系是客观的,但教材又说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这两种说法矛盾吗?怎样理解?(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点拨:)这是本课的难点,要用辩证思维的方法来理解。

(1)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既无法否定一事物与周围事物的客观联系。离开事物的真实联系,抓住事物的表面相似之处,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是诡辩论的一个重要特征。

(2)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这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表现。人们只有遵循事物本身的必然联系进行活动时,才能达到预期的结果。如,我国进行的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改革,我们正在建立的市场经济体制与我国的商品经济社会原本就存在着必然联系。改革遵循了客观经济规律,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3)既承认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又承认人发挥自己的能力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回顾一下,今天我们学了哪些知识。……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九、板书设计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1、   联系的含义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2、联系的特征

 (1)联系具有普遍性

(2)联系具有客观性

(3)联系具有多样性

3、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关系问题

十、教学反思

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设置场景探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的能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