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老城
喀什给人们的感觉是遥远的,遥远的存在于茫茫的沙漠戈壁的边缘,遥远的似乎是在荒古天边;喀什是独特的,她是中西亚文化交融之地,独特的让你似乎身处在另外一个国度而又让你说不出象哪个国度;独特的能够代表新疆的缩影而又不是完全的新疆。而喀什老城是神秘的,神秘的仿佛像蒙着面纱维吾尔族少女,使你根本看不清她的真面目;我前些年在北疆待了近两年,两年来听了无数喀什的故事,却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去过喀什。当再一次听到喀什老城即将拆迁的消息心里一阵刺痛,这次无论如何也要去看她一眼。
走进喀什老城,才真正触摸到喀什葛尔的灵魂,因为这里才是喀什远古精髓的载体。 怀旧的色彩在老城里纯粹到只剩下土黄色。两千多年历史的喀什老城座落于喀什市东南端的一个高坡上,这里有600多座民居。所有民居依坡而建,或高或低,错落有致,大多是两三层结构,所有民居相互连接,形成了过街楼、悬空楼的街景景观。老城中几百年的老宅处处可见,许多民居院落经过六、七代人流传至今。城中街巷四通八达、蜿蜒曲折、纵横交错、宛若迷宫。
漫步在喀什老城的街巷,让我有似曾相识的感觉,眼前似乎是某个电影的一个画面,也仿佛跨越时空,行走在中世纪某个城堡或中亚阿富汗的一个城市。老城内清真寺、学校、集市、作坊、民居相连,形成完整的生活和宗教活动的空间。走在这阡陌纵横的小巷里,也宛如行走在迷宫。我常常被眼前的建筑惊喜,被打开大门的院落诱惑,被可爱的孩子吸引,不知不觉中迷失在小巷深处。虽然老城里好些房屋年久失修已破败,但总体上因为尚有众多居民生活在那里,至今仍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老城那些土坯院落内,都栽种着维吾尔人喜爱的树木、花卉,环境清幽。维吾尔人在哪里,伊斯兰的气息就在哪里,有穆斯林的地方,就有清真寺。
老城大部分是土坯垒制的黄墙,她那每一堵斑驳的墙,当初肯定不是这样,好象仍在诉说着她曾经的辉煌,虽然当今很多改修一些的砖墙,但仍然为黄色。每每在家的窗前,据高四顾,特别是早晨的阳光下,目光所及只是一大片的黄色,整个老城邻此接彼,错落有致。
也不知是谁的发明,老城里凡是能够走通的长巷,都以六角砖铺道;而凡是死胡同都以方砖铺地,暗示着走不远就会到尽头。老城里是无数条相通的古巷,巷巷相连,盘延曲折;一会儿伸向左,一会儿又扭头向右,使你像身处迷宫。但你不用担心,有了六角砖,总能让你走出。
在每一天,每一个角落,都有很多故事。似乎每个窗口中都有一个《一千零一夜》。走过同样古老的小清真寺,蒙面的伊斯兰女子从你身边经过,你却看不到她柔美的容颜。美丽原来只是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最为奇特的是有些女子连眼睛都不漏给你看,而她们之间竟然隔着褐色面纱都能透视到对方的面颊,古巷中相遇也会打招呼寒暄。
在老城里转悠,我并不掩饰我是游客的身份,因为在喀什汉族是少数民族,老城里100%住的是维族,一个游人来到里面,他们一眼就可以洞悉你的眼神,形态,丝路上的喀什历来是中西方商旅来往的驿站,对于外来人并不惊奇,但维族又是特别喜欢凑热闹,见人拍照各个都是绝好的演员,老城里的孩子们,要么相邀,玩着她们自己着迷的游戏,要么三五成群,跳着皮筋或者踢着他们认为是足球的球儿;见到外地的游子到来,不论是国人还是真的老外,他们总以主人的口气把你当成老外的招呼你“hello”,也许他们心里认为,凡不是住在自己的这里的人都是老外吧。他们都很喜欢让你拍照,很认真地站成一排或学摆一个很时新的姿势让你拍照。拍完后,一定要争先恐后地围上来看的,看到自己的形象,有的会开心的笑起来,笑得很童真!
2000多年前,当张骞出使西域时,就发现了喀什颇成规模的市井。2000多年后,喀什老城依旧继续演绎着古丝路重镇的今日辉煌。它承载着曾经的历史,从古代丝路走到今天,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新的生命会悄然降生,老去的自然会老去。繁衍生息无止境。喀什老城,你是否还能将这种中世纪的情调延续到未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