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一生的成就,源于四十岁以后的一次总结,到底总结了什么?

作者:熊猫哥

近几年曾国藩和王阳明一样都火的出奇,其中的原因无非是他们的事功。但事实上,曾国藩和王阳明确实都有各自的一套,相比于王阳明的天纵其才。“愚笨”的曾国藩这一套事功能力和方法更能让我们后人揣摩学习和在工作生活中实用。但就像我们印象中曾国藩一样,他做的每一件事,从齐家、治军再到为官。似乎都是简简单单拘泥的那一套,但偏偏那些在书里随处看见的方法和道理却在曾国藩手里收到了奇效。而这些奇效归根结底都源于他的一次总结,是怎样的总结会有这么好的效果?下面小编就来说一下

四十岁之前的境遇,处处用心、处处掣肘

曾国藩刚创立湘军的时候,最看不惯的就是称为国家正规军绿营兵。刚招了一些湘勇就迫不及待的要“指挥”绿营兵一起训练。而绿营兵却把曾国藩的湘勇当做虾兵蟹将,仅仅在刚创立第一年,就在长沙和绿营兵发生几次冲突。逼的曾国藩没办法只好把兵营移到湘潭。

这样说吧,理学大家曾国藩始终看不上官场上那些尔虞我诈,表面文章。他自认为是圣人的后代(曾国藩是曾参的后人) ,创立湘军是为国除贼,而这些无能的官吏事干不了,惹事倒是厉害。 甚至与被称为同乡左宗棠关系闹的很僵。后来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总结说:

曾国藩历年辛苦,与贼战者不过十之三四,与世俗文法战者不啻十之五六

基本上和王阳明的“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一个意思。都是传统儒家卫道者对实事的感叹。与世俗文法战就是官场那些尔虞我诈。而曾国藩起初不过是办团练的,最多也就算是个守卫乡里的民兵头头,养兵还得靠各省各县的巡抚省长的点头,而曾国藩又搞不好关系,那么可想而知,曾国藩办团练有多难。

四十八岁丁忧回家

丁忧是古代做官的知识分子父母亲去世,官员必须放弃官职回家守三年的丧。这次是曾国藩老父亲去世,身为湘军统帅的曾国藩要回家丁忧。其实这也是曾国藩一次自我总结的时间机会。

因为在这之前的太平军正处在最顶峰时期,而清军虽多但各有各的心思,即便是后来攻灭太平天国的湘军这时候也是胜少败多。甚至在靖港水战被太平军差点来个团灭,曾国藩跳了水。正好趁这个机会回家冷静一下

机权之变,成就圣雄曾国藩。方法一,放下点身段,以先站得住行得通为原则

辞官不做的日子自然有的是时间思考问题,他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做事,既然实事难为但总得有个方法,曾国藩说:

自从丁忧大悔大悟之后,乃知自己全无本领,凡事都见得人家有几分是处。现在与四十岁之前囧不相同,大约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怨不尤为用。立者,发愤图强,站得住也。达者,办事圆融,行得通也。

这段话是曾国藩对他最小的弟弟曾国荃信里说的。他告诫和而又有些自得的告诉弟弟,多看点别人好。做事首先得能站得住,行得通。那么就不要要面子,多说好话言语上吃点亏,身段低点都是可以的。 说真的,这是人人都懂得的道理,但大多人未必就能做到为了做事可以吃点亏。这就是曾国藩所谓的机权之变。

成就曾国藩的方法二,以真诚代替巧诈减少阻力

曾国藩称自己是实在人。让我们今天的人看来,曾国藩的心眼多的很。他还给自己找理由说:

吾自信吾是笃实 人(实在人),只为阅历世途,饱更事变,略参些机权作用,把自家学坏了。

我曾国藩是实在人,因为经历的事多了,多了些心机。

接下来又换了话头检讨自己:

实则作用万不如人,徒惹人笑,教人怀恨,何益之有?

其实心眼多没用,还让别人怀恨,没有一点好处。

那么,本篇文章最重要的方法来了。曾国藩这样说:

近日猛省,一味向平实处用心,将自家笃实的本质还我真面、复我固有。纵人以巧诈来,我仍以含混应之,以诚愚应之,久之,则人之意也消。若勾心斗角,相迎相拒,则报复无已时耳。

做个实在人,别人玩心眼你就当作不知道,时间久了别人就会信你。

说白了,无非是做实在人,让别人别和你勾心斗角。也就是之前针锋相对,现在以柔克刚。不知道曾国藩这三年是否研究了《道德经》呢。

曾国藩一生的功业全在人生的后半段,攻破天京、做两江总督。能凭普通的团练到佣兵40万的湘军大帅。一步步功业改变开始于四十八岁后的总结。

实在做人,精明做事。这也许就是曾国藩成功的秘籍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