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花都华侨农场:流溪河畔侨心暖

  广州花都华侨农场

  流溪河畔侨心暖

  (我的侨乡·我的家)

  本报记者 张保淑 罗艾桦 张鹏禹

  榕树葱翠、落英满地。这里是位于流溪河畔的广州花都华侨农场,一个晴朗的周六上午,本报记者一行来到这个海内外知名的中国侨乡采访。

  一抵达花都区花东镇洛柴岗社区的侨南苑,我们就被社区“侨文化广场”正在表演的别具特色的歌舞深深吸引了。在热带海滨风光主题的大型彩色壁画前,十多名身着多种东南亚民族服饰的女士随着欢快的乐曲翩翩起舞。泰国的筒裙、新加坡的娘惹服、马来西亚的卡芭雅、印度尼西亚的巴迪、越南的奥黛……色彩绚丽、风格多元的服饰让人仿佛瞬间置身于马来半岛、中南半岛或者加里曼丹岛、吕宋岛上,浓郁的东南亚风情扑面而来。

  5000多名归侨的新家

  “大家好,我叫廖树业,是越南归侨,我们归侨小乐队接下来演唱一首越南歌。”舞蹈一结束,3名男士就站上舞台。领衔的廖树业约50岁光景,怀抱一把淡黄色吉他。他微侧身,向两名抱着吉他的队友点头示意,而后3人默契地同时抬起右手,拨动琴弦,左手娴熟地轻拂着琴颈,乐音在耳畔响起。和着优美的旋律,廖树业深情吟唱。一曲终了,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刚才唱的是首越南情歌,表现小伙子对心上人的思念。”廖树业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只有五六岁的廖树业随父母一起回到祖国,被安置在花都。他们一家至今仍然保持越南的习俗。“我现在经营一家越南餐馆,做我最拿手的越南特色小吃,包括肠粉呀、汤粉呀,还有肉沫面。许多客人来光顾,生意很好。我特别爱好音乐,就利用业余时间和几个越南归侨子弟组建了小乐队。”

  同行的广州市花都区归国华侨联合会负责人告诉我们,华侨农场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开始安置归侨,先后接收了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多名归侨。他们还延续着原居住国的文化习俗,如歌舞、音乐、饮食、服饰等,与这里的文化融合,形成了独特的中国“东南亚侨文化”。归侨和侨眷自发组成了10多个文化艺术社团,编排多个具有东南亚侨文化特色的文艺节目,并得到东南亚一些国家驻广州领馆派出的专业人员的指导,颇具水准,远近闻名。

  “舞跳得好、歌唱得棒,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大家生活美、心里甜。”68岁的印尼归侨卢炳球的一番话道出了归侨侨眷的心声。他说,当年他们回国并被安置在这里的华侨农场,生活上得到很多照顾。“那时候,生活虽然不富裕,但是我们都扬眉吐气、乐观向上。”卢炳球动情地说。

  归侨经历使卢炳球和农场很多职工特别关注国际局势,他们纷纷点赞中国政府近年来实施的对海外华侨的保护和救助政策,特别是果断撤侨行动。“这些年,咱们中国实施了利比亚撤侨、也门撤侨、尼泊尔撤侨、新西兰撤侨……”卢炳球掰着指头历数道,“记得有个华侨,从利比亚被中国空军接回国内,他一下飞机就跪下来亲吻祖国的大地。我们看到这一幕感同身受,激动万分。”

  歌舞抒发心中幸福喜悦

  改革开放后,一系列深化华侨农场体制机制改革的政策措施接连出台实施,花都华侨农场按照“经济融入市场、管理融入社会、体制融入地方”要求,积极寻求发展突破。1999年,花都华侨农场设立为花侨镇,2005年因区域调整,华侨农场并入花东镇。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几经变迁,但是“花都华侨农场”这个称呼作为当地一个时代的标志,始终保留并成为闻名遐迩的品牌。

  产业兴带动百业旺。并入花东镇后的华侨农场利用毗邻国际机场的优势,打造航空物流产业集聚区、航空维修产业集聚区、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和临空先进制造业集聚区。

  在产业大发展带动下和侨务部门支持下,花东镇政府在2007年对华侨农场实施了住房改造项目,投资1.3亿元,总建筑面积超过7万平方米,建成了侨南苑、侨港苑、侨兴苑等新住宅区,全面解决了农场广大职工住房问题。社保、土地确权、子女教育等方面的问题也得到了妥善解决,广大归侨侨眷获得感满满,每逢节假日和周末,他们便穿上靓丽多彩的服饰,跳起欢快的舞蹈,唱起动人的歌谣,抒发心中的幸福与喜悦。

  在侨南苑附近的花都大道旁,有一幢暹罗艺术风格的四层建筑特别引人注目,这就是花东侨文化中心。记者发现,这里不仅有图书馆、书画室、歌舞排练室,而且专门开设了花都华侨农场博物馆。博物馆里陈列品琳琅满目,有归侨当年驮着全部家当千里归来的自行车;有他们在海外使用的留声机、照相机、货币;还有他们在海外的出生证、毕业证、结婚照等。墙上有一组老照片,有的记录着农场建立初期,归侨筚路蓝缕辛苦创业的场景,有的则反映农场设立华侨经济开发试验区和被纳入国际空港区后蓬勃发展的进程。

  在众多展品中,有一幅书法作品特别引人注目。文化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说,这是一位当地老归侨的自创字,对应的汉字分别是“国”和“家”。捐赠书法作品时,老归侨这样解释自己的创意:“民”生活在稳固的“口”内才是“国”,人“住”在自己的“宀”下才是“家”。这是他和家人结束颠沛流离的异域生活,在祖国的流溪河畔安居后最朴实、最坚定的信仰。

【责任编辑:胡文卉】
分享
(0)

相关推荐

  • 广东归侨慰问南侨机工“花木兰”李月美家人

    广东归侨慰问 南侨机工"花木兰"李月美家人 塞北雄鹰 70多年前,他们为了中华民族的存亡,响应陈嘉庚号召,从南洋回到烽火中的祖国,在抗日"生命线"上尽忠诚洒热血 ...

  • 迎国庆70周年文萃 《我们不能没有祖国》(二之一)

    接侨船光华轮抵达湛江港,受到热烈欢迎的情景. 早年在印尼历尽困苦,回国后晚年生活幸福舒坦的亚齐难侨(中印混血)吴建南. 吴建南两老夫妻在农场自家门口,一起玩印尼玩具Congkelak,它在印尼也逐渐式 ...

  • 凝心聚力 打通为侨服务“最后一公里”——侨务强市建设成效系列报道之提升侨务工作水平篇

    "以前回来'寻根'都是通过亲戚朋友或者自己找,现在很方便了,越来越多的侨胞愿意回到家乡看看,甚至留在当地生活."十多年前跟随父亲回到江门"寻根"的马来西亚侨胞黄 ...

  • 天马华侨农场 :多国文化并存的时代回忆

    国营福建省厦门天马华侨农场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初,一开始是厦门市人民政府华侨事务局(简称厦门市侨务局)机关农场.1963年,天马华侨农场成为安置单位. 1998年全场总面积1.26平方公里,2002 ...

  • 印尼使领馆派舞蹈老师到福清东阁华侨农场传授舞蹈

    印尼使领馆派舞蹈老师到 福清东阁华侨农场传授舞蹈 印尼舞蹈老师课余,受邀参加印尼侨二代聚会.弹唱印尼民歌(莎丽南蒂)- 印尼舞蹈老师在培训舞蹈. 为传承归侨文化,为促进一带一路文化交流,由东阁华侨农场 ...

  • 中国第一个华侨农场的前世今生

    广州市南沙区珠江街位于南沙区西南部,水网密布,有优美的滨河生态人居环境.南沙的背后是繁荣的广州,面前是珠江出海口虎门水道,是西江.北江.东江三江汇集处:东与东莞虎门隔海相望,西连中山市,是水陆交通枢纽 ...

  • 原创| 朱珠: 这两家小店是网红店 千岛日报副刊文采

    越南归侨傅阿娇的东南亚糕点铺,在泉州华侨塑料厂生活区(简称"华塑生活区")颇有名气.她也是在印尼归侨的熏陶下,学会了做印尼千层糕. 感谢我们的资深读者朱珠,给我们带来了精彩的资讯与 ...

  • 广西博白茂青华侨农场侨二代叙述父母归国坎坷艰辛

    因为印尼P.P.10号令,回国的华侨人数不少,遍布中国南方各个农场,他们的晚年情况,好坏因地而异.总的说来,不堪回首的北归之路是多么漫长,经过岁月洗礼.风雨相伴,他们的精神面貌,也在遭遇挫折及边缘化中 ...

  • 陆丰华侨农场侨三代,被选为世界杯护旗手

    俄罗斯世界杯揭幕,莫斯科卢日尼基球场聚焦全球目光.除了精彩比赛和超级球星,世界杯近90 年历史上开幕式首次出现中国护旗手--6 位来自中国贵州丹寨县的小护旗手惊艳亮相. 中国元素从未与世界杯如此亲近, ...

  • 小侨团办大事 组世界各地59人联合侨友团 赴海南华侨农场参观联谊

    印尼邦加潮籍华人欧阳文植,也是印尼书法团体的副主席,书法作品在中国与印尼多个挥毫比赛中屡创佳绩. 香港难以见到的黄皮椰子,即是印尼的Kelapa Gading,雅加达有个豪华住宅区椰风新村,就叫Kel ...

  • 广州花都·190㎡ 经典蕴涵 · 自然阔景

    房子就像是一本空白的书,充满无限可能性,设计则是一个准备书写的故事,一个等待被探索的故事, 用心感受空间故事,空间里的有不同的语言和启发,穿越简与繁,赋予空间节奏与仪式的美感. 空间上的宽敞,内外通透 ...

  • 【诗家风采】碧文 碧溪 || 美丽的流溪河

    ▲  关注 广东诗人,寻找惬意诗生活!        郑文贤:笔名碧文.女,教师,广东汕头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诗歌网认证诗人,汕头市作家协会会员等. 黄增坚:笔名碧溪.广东汕头人,中国建设文化艺 ...

  • 国营武鸣华侨农场60周岁了

    2020年是广西国营武鸣华侨农场创建六十周年的喜庆之年.60载风雨沧桑,60年峥嵘岁月,武鸣华侨农场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担负着不同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现已从最初的蛮荒之野发展成为现代化工业新城,综合经济 ...

  • 广州花都区政府携手丹麦建设“音响之都”

    南都讯 记者马小六 实习生 李盛华 通讯员 王建锾昨日上午,中国丹麦声频技术交流暨合作签约会议在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举行,中国音协.广州市科信局.花都区政府与丹麦声频技术联合会签订了<" ...

  • 风雨六十载,泉州双阳华侨农场定格归侨记忆!

    陈旧的归侨老照片.来自印尼的旧乐器.有着浓厚时代气息的大拱门--在侨乡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新开放的双阳华侨农场文化展示馆讲述了当年安置归侨的关怀史.双阳华侨农场开发建设的奋斗史和归侨职工锐意进取的改革 ...

  • 【西南文学•建文科技杯•散文】义 仁/四川/越溪河畔的福地

    建文科技杯征文 --微刊总第1426期-- [作家简介] 义 仁,本名黄明武,四川荣县人.中国诗人作家档案库.中国乡村人才库.诗人 作家.<中国乡村〈三农报道〉>编审,孔子学会会员,四川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