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房

本文作者:李云彪


在我们那里闹洞房叫听房。小时候特别顽皮,这样的趣事和伙伴们不知道参与了多少次。

农村人娶媳妇大都在农闲的冬季。拣个黄道吉日娶回新媳妇,新媳妇一般要和婆家讨个下车钱,这个时候,耍笑的人就开始抢东西,凡是新媳妇戴的、身上穿的,都可以抢,但是这个“抢”不是强行拿走,是要讲究些文明和技术,有点像“小偷”,最好是人不知鬼不觉地拿到手。然后用抢到的东西和东家换喜糖吃。耍笑新媳妇可不是谁也能耍,是有规矩的。只有和媳妇同辈的且彼此叫嫂子的、或者是新娘的小叔子、或者是新郎新娘的姐夫……才有这个资格。

媳妇下车后,东家或送亲的人要给看热闹的人们散一圈喜糖,就是把糖扔到院子里,大家随便抢,谁抢到是谁的。还有个关口,就是不让新媳妇进新房。大家把在门口,媳妇想闯进去,那可不行,几次三番闯来闯去都被挡了回去。媳妇冷得不行,代东出来说合,发了糖和纸烟,如果有人不满意就再发一回,最后才勉强放了进去。

晚上,才是正二八经的闹洞房时间——听房。

这不,今天又听本村新郎红红哥的房。

吃了晚饭,单等天黑下来人们入睡的时刻,只嫌时间过得太慢。终于等到人们熄灯灭火,村里的乡亲们已进入梦乡。我们的队伍大概五六个人,不约而同像侦察兵一样蹑手蹑脚地悄悄集合在婚房后面。然后派一个“探子”去探路,探子慢慢走近窗户,脚抬得高高的,生怕弄出一点响动,误了大事。听听里面有没有说话声,如果有就招招手,让大家过去开始工作。只见探子向我们挥手,我们心领神会,沿着墙根靠拢过去,趴在窗户上听了起来。突然,屋里点着了灯。我们吓了一跳,以为被发现了,大气不敢出一下。原来里面没有发现我们,只是说着悄悄话,但声音太低听不清。这时有头脑灵活的就用舌头舔开窗户纸,弄出了一个小洞洞,有了亮光,并且听到的声音也清楚了许多。大家轮流从小洞口向里窥探,上一个还没有看够,就被下一个推开。朦朦胧胧看到新娘新郎盖着被子……只听新郎说:“真白,就像上白面(农村称最好的白面叫上白面)!”不知道谁“噗嗤”一下笑出了声。里面听到有人在窗户外搅了人家的好事,就想报复一下。有个叫维子的伙伴正专心致志地踮起脚尖,在那个舔开的洞口瞄着一只眼向里眊。只听“啊呀”一声,是维子被里面的人用东西刺了一下。完了,听不成了。

漆黑漆黑的夜空,星星眨着眼睛,一闪一闪的,似乎在给我们照点亮光,生怕我们走错了路。维子一只手捂着眼睛抽泣着回去了,我们也跌跌撞撞悻悻地摸回了家。

第二天才知道,维子的下眼皮被戳了一个小伤口。幸好没有刺到眼睛,否则事情就大了。维子妈很恼火:“有人听房是好事,怎么还扎眼睛呢?”于是拉上儿子找新郎官说理去。新郎新娘连忙给道歉,又是给烟又是给糖才算了事。

后来,新郎新娘的房事也从我们嘴里传遍了全村,成了头号新闻。大家听了笑得前仰后合,我们心里非常得意,就像胜利的战士一样。

那一年也是冬天,天气正恶冷的时候,腊月初九。贵平,按村里的辈分我也该叫哥,他今天娶媳妇,我们又能听房了。

天黑了,我们的队伍里人人都穿着大皮袄、厚棉鞋,在一个僻静的地点集合。估计新娘新郎已到了甜蜜时刻。队长一声令下,我们像一支夜袭敌人的小分队,从四面八方向目的地包抄过去。

大家迅速抢占了有利地形,开始战斗了!只听新郎说:“你睡炕头,我睡后炕(就是靠墙最凉的地方)。”之后就听不到声音了。等了好大一会儿,我们冻得瑟瑟发抖,又不敢跺脚。只听新娘说:“你过来,我给你个红枣。”然后就又听不到声音了,也许他们是发现了外面有人。最后大家冷得实在坚持不下去了,虽然意犹未尽,也只好失望地回家。

第二天,我们逢人便说:“给你个红枣。”大家知道了怎么回事就一笑了之。见到新娘出来,我们高喊:“给你个红枣......"新娘羞得直跑。见到新郎又喊:“给你个红枣......”人家就追着打我们。

吉祥娶了一个漂亮有文化的媳妇。白天红火了个天翻地覆,直等晚上听房。

天渐渐黑了下来,吃了晚饭,无事可干,就先睡上一会儿,好攒足精神干活。我一觉醒来,睁眼一看,外面已经黑洞洞的了,赶紧走!等去了那里,已有“伏兵”,窗台上窗帘下趴了好几个。怕听不到说话,脚下还垫了土坯、石头。我很快投入“战斗”,也找了一块土坯放在檐台(盖房时露在外面的一部分基础)的一角,站在上面,挤上去,悄悄撩起窗帘,听了起来。

有以前的教训,再不敢舔开窗户纸听了。那时候农村的窗户,上面是一排木头格子窗子,有各种图案,窗子上糊上麻纸。下面是一排有框的玻璃。到了冬天,为了御寒,晚上人们往往要在窗户外面挂个棉帘子,在下面压上石头或土坯。听房时,慢慢把压在棉窗帘上的东西取掉,小心翼翼地掀起帘子,头钻在里面,耳朵紧贴在玻璃上听。个子大的就贴在窗纸上听。有的新娘新郎精,说话声非常低,怕有人听房。

忽然听新娘说:“你给我买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就让你捉我的手。”新郎声音非常低:“行行行,卖了猪就给你买。”又等了半天,啥也听不清了。正要离开,突然里面点着了灯,模模糊糊看到一个人下了地,接着就听到有“簌簌”声,很响很脆,细细琢磨原来是尿尿打在盆子上的声音。我们想笑,又怕笑出声来,就紧紧抿着嘴,憋着气。我们怕被发现了,就想下来赶快跑。不知道谁把石头踩翻了,发出了响动,只听新娘喊:“有人!窗台上趴的了!”我们撒腿就跑!新郎追了出来,远远地听到新郎喊:“再听我打断你的腿!” 我们早已跑得无影无踪。

如今几十年过去了,现在想起来怪有意思的。慢慢思考才理出了头绪,才读懂了“洞房里”的故事。那个时代,缺吃少穿,物质匮乏;文化生活更像一张白纸,十分贫瘠。新郎用“上白面”比喻自己媳妇的美,虽然有点狭隘和朴素,但足见那时的年轻人对美好生活的强烈追求和向往。小孩子把耍媳妇听房当作最重要的文化活动和精神食粮。洞房花烛夜听到的“上白面”、“红枣"、“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些典型词汇,揭示了那个时代人们对美好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渴望之情。


图片来自于网络

该文作者曾为内蒙古察右中旗第四中学教师,现居呼和浩特市。

【本期幕后】

策划:王丹

编辑:小娟

校对:敏敏

(0)

相关推荐

  • 麻黄山“狂欢节”

    闵生裕 雪夜上山 当年在部队,我同事家在麻黄山井滩子.他银川举行婚礼后,还准备按乡俗在老家再办一次.因为我从来没住过窑洞,我想到他家体验一下住窑洞的滋味.当然,我们更想去吃盐池乡间的流水席,感受那里的 ...

  • 就读这篇┃老东北的“跑海儿”

    李百合:老东北的"跑海儿" "跑海儿"不是赶海的意思,它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为各家操办喜事.房屋上梁等活动唱念喜歌的人,又称打喜歌的.在结婚或房屋上梁的现场, ...

  • 【总第434期】《特别推荐》【智泉流韵】主编郭进拴最新原创散文:《闹洞房》

    [郭进拴原创]闹洞房 在我们老家鳌头有一种习俗,男女结婚时,同辈份的人可以大闹洞房.在这一天任意与新郎新娘开玩笑,搞恶作剧.把红颜料和锅底灰涂抹在新娘的脸上,把一个打扮的美丽可人的新娘子弄的又脏又丑. ...

  • 结婚啦!武平流行的婚嫁习俗知多少?

    武平流行的婚嫁习俗 哭嫁习俗 古代传下来,女子嫁老公,要选良辰吉日,由男家送日子,三斤猪蹄,一个红包,起嫁时请客,准备明日出嫁.出嫁前女孩要梳妆打扮,要有时辰,穿嫁衣时要父亲给扮上红衣,父失的由大哥代 ...

  • 听房【武新华】

    小时候在乡下,人们生活得枯燥,但思想单纯,民风醇厚,关于寻找乐子,许多地方有"听房"的习俗.   所谓听房,就是在新人结婚头一天,为了满足好奇心到新人居住的房外偷听,新人在屋内一切 ...

  • 张永华: 府谷民间闹洞房习俗

    张永华/文 "洞房花烛夜"是人生"八喜"之一.娶媳妇是一户人家成功的标志.办喜事是最值得庆贺.最隆重的大事务.那必定是大请宾朋.大摆筵席.大操大办的.解放前,即 ...

  • 听房【上】

    〓第 1628  期〓 文|雀叫   编辑|王成海 "老事旧人"网上小店,保证货物品质,需要再买,可加微信 听房一词,可能就内蒙.山西.陕西.河北一带的人知道,不过现在这些地区的年 ...

  • 乡村故事:听房

    在河套湾,有一种乡俗叫听房. 听房,就是听新郎新娘的房事.谁家娶了媳妇儿,谁家的大门昼夜敞开,一直延续十多天.敞开大门,方便街坊邻居的小伙子们深更半夜来听房. 听房的小伙子们,往往趴在房屋的窗台上,或 ...

  • 儿时的听房趣闻

    本文作者:高喜林 说起听房,出生在八十年代的农村人都很熟悉,再往后的年轻人就不一定明白是什么意思了. 其实,听房是古时候就已经有的习俗,也叫听门,起源于汉朝.听房,就是指新婚夫妻洞房花烛之夜,派人蹲在 ...

  • 听房卡来八卦:假发票的来历

    某地级市,因为当年财政收入没有完成,市长就约见了财务局局长 下面是市长与财政局局长的对话: 市长:张局长,你作为我市财政大臣,今年还差1亿财政缺口,怎么办呢? 张局:好吧,我想办法.(这样的下属难得啊 ...

  • 小时候听房的经历

     分分钟看"平民故事",全在这里了   听房的活动其实是在七八十年代较为普遍流行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这一风俗逐渐被淘汰,甚至销声匿迹.六零后七零后八零后应该都知道,这样 ...

  • 听房【下】

    〓 第 1630 期  〓 作者|雀叫 编辑|王成海 "老事旧人"网上小店,保证货物品质,需要再买,可加微信 大家都知道,人生有四大喜: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 ...

  • “欢喜闹房与听房”

    文/章杰(搜集整理) [女娲神话与传说]之九 "欢喜闹房与听房" 伏羲女娲入了洞房,太白金星还不放心,生怕这兄妹俩又变卦,反悔不愿真正做夫妻,可是嘞,又不便进洞里面去看个究竟.于是 ...

  • 听房惹出的牢狱之灾

    〓 第 1655 期  〓 文|张丙亮  编辑|王成海 前段时间看完平台[老事旧人]第1628期和1630期刊登的胡老师的文章<听房>上下集后,就想写一段同样发生在家乡有关听房的趣文,后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