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之行
本文作者:冯忠亮
当我再一次驱车来到鄂尔多斯,来到这个充满神奇的地方时,已经是三十多年后的2020年的秋天。
对于鄂尔多斯,年轻时下煤窑和后来开大车,不知往返过多少回。那时虽然年轻,沿途的风景却无心去看,说真的也没什么好看的。所有的苦和痛,死亡与害怕常常占据了整个春夏秋冬。此次行程,又打开了尘封多年的记忆。荒凉与广阔,这里的一沟一壑还有这里的每一座煤矿,都在东胜街区飘雨的长夜里,一幕幕在心头上演。
那是我二十多岁时,从山西煤矿为了多挣钱来到这里,在工地当过壮工,干过装卸工,也下过煤窑。印象中,我没有太多的奢望,只是一味地想,哪个职业能挣钱就干哪个,后来学会了开车,因为年轻的缘故吧,什么也不怕。那时的鄂尔多斯,大多还是土路,路上基本都是拉煤的汽车和拖拉机,在七拐八拐的沟壑中穿行。一到下雨天和下雪天,你想不到会困在什么地方,不足8米宽的公路(有的只有6米宽)上除了我们这些无助无望的司机和排成行的车辆,再看不到一点活气。常常觉得事故与死亡离我们只是一步之遥,这些甚至超过了我在煤井下的恐惧,车况与路况都不好,事故频发。每当看到同行车毁人亡,我不敢直视事故现场,麻木与冷漠,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当然也有高兴的时候,我最喜欢在夕阳中,驾驶着解放牌卡车,带着拖车(马槽还是木制的),一车一人行驶在空旷的原野上,身后拖着长长的尘烟,久久不散,那种飘渺与浪漫的感觉,也许只有我们开车的人才明白,开着车可以忘掉所有的不快与烦恼。往返中我们也常常给朋友,甚至是不熟悉的人们捎回一些水缸、瓷盆、瓷罐之类的。因为这些东西只有沿途的清水河和薛家湾才有,而且花样也多。我们也常常得到一些奖赏,比如一包烟,一些鸡蛋,一声感谢,也因此常常觉得自己了不起。
弹指流年,如今白发爬满双鬓,再次踏进鄂尔多斯,自己总觉得换了身份。这次我是以一个文学爱好者的身份,和原在中旗报社和宣传部工作,后调入央企从事新闻媒体工作,曾任国家新能源投资集团(包头分公司)党委书记的刘玉昌老师拜访鄂尔多斯文联和《鄂尔多斯》刊物的几位老师。
通过好友刘智俊(陕北神木人,一直在鄂尔多斯市邮局工作,任市场部经理,后主持邮局广告部《太阳雨》传媒工作,任总监。该刊在当地很有名气,经营三十多年了)介绍:刘玉昌拟在《鄂尔多斯》文学期刊发表中篇小说《泊水岚山》,大体内容是反映某市环境保护,反腐倡廉,打黑除恶的情景与惊心动魄的斗争故事。
来到文联,办公室主任王文红女士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安排年轻的娜荷雅把刘老师的电子版稿件编辑收录。期间,我们又拜访了文联张秉毅先生和其他几位老师,张秉毅先生是复旦大学作家班一届学员,现供职于鄂尔多斯市文联,一级作家。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文学创作,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集《旧乡》,长篇小说《黑纛》、纪实长篇小说《与天地共生》、散文随笔集《手上的墨迹》等五部。2004年后转向电影剧本创作,已有《云往西》《牛女》《鸡鸣三省》《冲动是天使》《北草地》等十二部剧作被拍摄成电影,并在国内国际获奖。
也许文字的载体,是他们心灵的绽放。我喜欢暖心的文章,喜欢文人们笔下的四季风光与岁月沧桑,喜欢墨香里的俗世烟火。面对那些婉约、灵动、豪放的诗文,我提笔之际,又觉得自卑,突然想起海子的一句话:“那首关于我们的歌,你把结局唱给了谁听”。
站在高原的秋风中,心里装着沉甸甸的记忆,觉得无处可停歇,也许我不该讲,但秋风一个劲地无情地吹乱了我的思绪,我挣扎地与这片神奇的土地交流。我怕再错过,再没有下一个轮回!
我知道,我正和秋赶往冬的渡口,尝尽了人间冷暖,也看惯了红尘世俗,但心情终不能开朗。面对身边的人和事,感慨!一样的文章,不一样的地方,有着不一样的结果。看看高原上的太阳,我瞬间也变得阳光。
想想刚踏进鄂尔多斯文联所在的综合大楼,忐忑的心被21层文联的书香打动,干净与井然有序的办公室,给人一目了然的感觉。走廊墙上装裱的字画,名言名句,散发着一种文学与艺术的魅力。
在与几位老师的交谈中,我感觉鄂尔多斯文联和它旗下的刊物,在这个物欲横流、叶落随风的时代,显得那么珍贵!他们不管你得过多少头衔,不管你是不是混迹文坛多年的名人,没有好作品,统统失效。
他们喜欢来自心灵的文字,喜欢独特创新的理念,他们也需要来自生活中的感悟和呐喊,用他们的话说,就是喜欢啄木鸟,不需要所谓的锦上添花。多年的疑惑,在与他们坦诚的交谈中有了答案。国家每年下拨的经费,大多地方都给了某些他们巴结和喜欢的人了,投桃抱李。所有的奖项,都是命题作文,分给了相关有权有势的人甚至是有点姿色的女人。真正想创作的人,没有机会踏入这个门坎!这就是当代文坛的乱象与黑幕。
恍惚间,我从未有过的冲动,竟拍手称赞。虽然我不是文人,但总想堆砌辞藻赞美他们。那些虚无与剽窃,肮脏与滑稽,打着传统与非遗的旗号,唠叨着陈年旧事、风花雪月,却看不到改革开放的辉煌,看不到期间产生的种种怪象,打着正能量的口号,漠视贫富两极化的社会矛盾。不写千千万万先烈为了今天的共和国,血染疆场!还每每逢“节”必写一些空洞而无味的文章!当然老一辈作家写下了很多不朽的巨著,让人欣慰。
是的,时间是检验真理的一面镜子,秋天是最好的调色师,秋天是最好的抒情季。这一路的所见所闻,足够我回味,足够酝酿一场风雪之争。秋是五色斑斓的,与高原上特有的色调完美地融合,也如我此刻的心情。该祝贺一下了,正好刘玉昌最近出版新书《后草地》,是鄂尔多斯市刘国华给设计的封面,商讨及设计文本,老友刘智俊,还有《内蒙古烟草》杂志的总策划王之川偕夫人招待,杭锦旗风味蒙餐,地道而实在,席间歌手助兴,有本土作者创作的《迷人的鄂尔多斯》,让人陶醉。当然也少不了当地的民歌漫瀚调。
本想在此多呆几天,但终因琐事所困,不得不早点返程。再见吧,旷野中记忆中的鄂尔多斯,再见了,美丽康巴什。我不知道,何时再来,又会以什么身份,写首诗吧,鄂尔多斯,我曾经来过。
我爱你 鄂尔多斯
驻足在鄂尔多斯高原
我从风化变质的元古界里
从众多地质系里分辨你的容颜
我从三叶虫和腕足动物的化石里
窥探你的前世今生
我从准格尔旗的明长城里
感受你的历史
我在成吉思汗陵
寻找一代天骄的足迹
仿佛
听到众多王朝部落战马的嘶鸣
也在蒙古鄂尔多斯土语和汉语中
领悟各民族的交融
看看康巴什
一座传奇的4A级景区新城
地标性的建筑
鄂尔多斯会展中心
蒙元文化在她的设计理念中充分体现
蒙古包 马鞍的造型
水乳交融 浪漫吉祥
人与自然 宇宙模式的对应
更是把沉积千年的财富
与生息在此的智慧巧妙地律动
我钟情于鄂尔多斯图书馆的造型
从远古到今天
三部历史的巨著
厚厚在风中一页一页翻阅
那曾经的血雨腥风
第一声音符与岩画
都收集在此
北起阴山 南抵陇山
西至贺兰山 东达吕梁
有黄河的悲壮
有鄂尔多斯盆地的沉浮
有乌兰木伦河的月光与呜咽
更有煤炭和油田
不管你信与不信
也不管曾经美国和英国媒体称之为“鬼城”
康巴什就在眼前
置身于此
在鲜花盛开的街区
飘逸于世外桃源的感觉
会让你忘了时间与空间
康巴什 一座高原上的奇迹
鄂尔多斯政治文化的中心
干净 漂亮
团结 友爱
在这里延伸
“鬼城”
刀斧神功
它是“天骄圣地高原绿城”
它是北疆明珠
它有着众多的世界之最
它有着世界上最大的成吉思汗雕塑群
它有着世界上最大的敖包
它有世界上最大的中央广场
它有世界上最大的激光水幕音乐喷泉
它是中国首座环境艺术示范试点城市
康巴什
曾经裸露的高原
千沟万壑是你贫瘠的轮廓
一口钻井 一座煤矿
铺开了你的辉煌
从此
荒凉与孤寂
被现代化的乐章替代
沉睡的宝藏
恩赐于世代生息在这里的子民
我相信
这是荒古的写真
这是游牧民族追云逐月的虔诚
这是这代人的坚韧与重生
这是鄂尔多斯人从灵魂深处唱出的歌声
更是鄂尔多斯人传说中的奇迹
图片由作者提供
本文作者内蒙古察右中旗人,酷爱文学,曾多次获得全国各类文学奖,现居呼和浩特。
【本期幕后】
策划:小娟
编辑:小娟
校对:安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