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斯城堡山及老城 环球之旅(102)
沿着“英国人漫步大道”走到尼斯旧城区以南的“美国街”(Quai des états-Unis),可以看到一座不高的山丘城堡遗址,这就是城堡山(Castle Hill,La Colline du Chateau)。城堡山被认为是尼斯城的起源,公元前3世纪凯尔特人占据此地,建立了一个贸易中转港口;之后罗马人把它开发成一个中世纪小镇;最后,城堡和它下面现为尼斯老城的整个区域被建成一个坚固要塞。
图1、城堡山(山上圆塔为海洋博物馆,黑色轿车边上是电梯入口处)
“美国街”西起腓尼基大道(L'avenue des Phocéens),东接城堡山山脚的罗巴卡皮街(Quai Rauba-Capeù)。它不像英国散步道如此有名,甚至许多人都以为它只是英国散步道的延伸,同样建于十九世纪初,起初被称为米蒂街,一次大战期间,为了纪念1917年美国决定加入协约国参战,尼斯市长方济.高伦(Fran?ois Goiran)于同年将此街更名为“美国街”。
图2、罗巴卡珀牺牲者纪念碑
城堡山在尼斯景点中排列第二位,是游客必到之处。山脚下有罗巴卡珀牺牲者纪念碑 (Monument aux morts de Rauba-Capeù ),纪念两次世界大战的烈士。登山有两个选择,一是沿步行道登顶,或者乘坐电梯上山。我和夫人一天之内登山两次。第一次是我俩早早起来锻炼,电梯没开门,我俩沿着十分陡峭的之字形的蕾莎吉坡道(Montée Lesage)一口气走到山上。虽然气喘吁吁,但达到了锻炼的目的。
图3、一口气走到山上
下午,又拉着女儿一起登山,这次改坐电梯。电梯门口在山脚下瑞士酒店附近的Rue des Ponchettes 路上,穿过长长隧道,乘坐电梯(免费)可直达建于路易十四时代的贝兰达塔,现在是海洋博物馆,其观测平台是俯看天使湾的最佳地点。法国浪漫派作曲家柏辽兹(Hector Louis Berlioz,1803-1869年)曾寄宿此地。
图4、穿过长长隧道乘坐电梯
希腊人虽然占领了地势较高、防守容易的山丘,但还是不敌罗马人。罗马人征服了尼斯后,于公元十世纪在城堡山上兴建罗马风格的天主教堂圣母玛莉亚大教堂,堡垒、城墙相继兴建,城堡山逐渐发展成一座中世纪的古城。
图5、残存的罗马式风格的柱廊
1706年在法国和西班牙战争中,该城堡成为了抵挡法军的重要堡垒,被法军攻陷后,路易十四下令将城堡和围墙全部拆除,城堡山因此失去了它战略的重要性。1828年当时的萨丁尼亚国王、萨伏依王朝第六任国王查理.费利斯(Charles Felix)决定将部分规划成公墓所在地,部分改建为公园。现在后人只能凭赖位于山顶残存的遗迹去想象当时古城的气势。
图6、大教堂遗迹
山上有条小路叫本笃教授巷(Allée Professeur Beno?t),这条路是以出生于亚维侬的考古学家费尔南.本笃(Fernand Beno?t, 1892-1969)的名字命名,他是普罗旺斯的考古协会会长,并成立了考古博物馆,城堡山上的大教堂遗迹就是他在任期间发掘出来的。
图7、当年城堡还原图
山顶西面人工瀑布非常有气势。瀑布喷水有时间限制,我们早上去时,因为没有喷水,不知道有瀑布。下午再次上山时,瀑布有水了,远远就能听到瀑布的隆隆声。在夏日的高温下,瀑布周围形成凉爽的小气候,对于大汗淋淋的登山者来讲,是个避暑的好地方。
图8、山顶瀑布
山上有茂盛的松树、角豆树、无花果树和仙人掌等,构成美丽的画面。儿童游乐场是儿童们的天堂,没有这个游乐场,就不会吸引孩子们上山。山上的群鸟喷泉路有许多用马赛克图案装饰的喷泉,这点子来自于对希腊艺术狂热崇拜的尼斯城市总设计师查尔.凯特昂,据说这些装饰花费工匠恩利.吉利不下二十年的时间完成。
图9、山顶瞭望台
不方便的是山上只有一个卫生间,而且收费,每人0.5欧元。巧的是那天我们都没有欧元,厕所承包者说美元也可以。可我们的美元只有百元大钞,承包者说,他一天也挣不了这么多钱,换不开。我无意从裤子口袋里摸出5元人民币,承包者笑着说,不收人民币,但可以作为纪念品留下,于是解决了我们上厕所的问题。
图10、形如弯月一般的天使湾映现在眼前
站在山顶上,更可以感受尼斯的魅力。形如弯月一般的天使湾映现在眼前,湾内的海水由浅蓝缓缓地过度深蓝,一直向天边延伸。早晨很冷清,海边的游人不多,6月初的地中海海水微凉,但已不能阻止游泳者的步伐。俯瞰老城区,每幢建筑都有着红色的瓦顶。
图11、俯瞰老城区,每幢建筑都有着红色的瓦顶
由东边的瞭望台看去,尼斯港和被开辟成公园的伯宏山像幅油画落在眼前。尼斯港停满了豪华的游艇。东岸到伯宏山西侧有许多豪宅和别墅,许多都附有露天游泳池。不少有钱人冬天的时候来这里避寒,夏天的时候来这里度假,过着神仙般的日子。
如果想到尼斯港去看看,沿着蒙佛坡道(Montée Montfort)向下走。依着码头的鲁涅尔街(Quai Lunel)是以鲁涅尔伯爵的名字命名的。1830年鲁涅尔伯爵统治尼斯时,当时尼斯是萨丁尼亚王国的领土,伯爵下令启动尼斯港修建及疏浚工程,因此这条临港道路就命名为鲁涅尔街。在海事局墙上,有一块以拉丁文撰写的纪念牌以纪念这位统治者。
图13、鲁涅尔街
从城堡山下来就直接走进了尼斯老城。老城呈三角形状,紧挨着城堡山。原来城区四周有城墙,后被完全拆除。老城面积不大,但餐厅、夜总会、酒吧、教堂一应俱全,老城里有多达500家的传统手工艺品商店、作坊、咖啡馆和餐厅,每一家都独具特色,连门和窗户上的装饰都颇具心思。为保护尼斯老城,里面的很多巷子都改为步行街。
图14、萨莱亚步行广场
尼斯老城中萨莱亚步行广场(Cours Saleya)是与“美国街”平行的大街,旁边遍布热闹的酒吧和餐馆。从前这里是英国贵族和上流阶层聚会的场所,现在早晨是集市。这里的集市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进到集市,首先看到的是画家们在出售他们有关尼斯美景的画作。
图15、农贸集市
早晨农民们在这里出售他们的产品。周三和周六出售新鲜的花朵,星期五则是贩卖新鲜蔬果的日子,灿烂的鲜花和各样普罗旺斯出产的新鲜水果堆满了几百米长的摊位。水果价格比巴黎便宜,但和我们住的美国南加州无法比。苹果是3.5-3.9欧/公斤(南加州1欧/公斤),西红柿9.8欧/公斤(南加州1欧/公斤),橙子2.6欧/公斤(在南加州现在能买到0.2欧/公斤的)。
图16、水果摊位
下午塞利亚庭院则是饮食街,同样的凉棚下,早市的摊位换成了酒吧以及高档餐厅的桌椅,是品尝正宗尼斯风味的必去之地。菲力牛排配鹅肝、焗蜗牛、煎鸭胸、煎鱼……食材新鲜,味道让你赞不绝口。
图17、早市的摊位换成了酒吧以及高档餐厅的桌椅
在这里能品尝到尼斯的一些小吃,如“索卡”(Socca),据说用鹰嘴豆粉加橄榄油煎烤而成的大薄饼;还有尼斯特有的三明治“Pan Bagnat”,法式白面包夹上洋葱、水煮蛋、金枪鱼、凤尾鱼、橄榄油和一些调味品。尼斯还有的一道传统名菜是闷菜,用橄榄油焖烧茄子、番茄、洋葱、朝鲜蓟等。这个市场被全国烹饪艺术理事会评为法国优秀市场之一。
图18、电视台在集市里给一家人摄影
每个周一,从早晨7点到下午6点这里成为古董市场,很多精美的绘画,家具及其他艺术品都会在这里出售。有眼光的人在这里可以大有收获。另外,每到节假日还会有许多小摊贩出来摆摊子,像二手衣物、陶器或者是家庭用具等等应有尽有。星期日又变成邮票和古书摊的市集日。
图19、狭窄的街道商铺一个接一个
尼斯当地谚语称:“如果没有那些色彩丰富的集市,尼斯就不能成为尼斯”。中世纪普罗旺斯伯爵统治时代直到18世纪,这里是土著的尼斯人世代生活的地方。尼斯老城至今仍完好的保存着17、18世纪以来的老建筑。房屋被统一粉刷成了土黄色,在阳光的照耀和反射下发出绚烂的光彩。
图20、房屋被统一粉刷成了土黄色
狭窄幽长的街巷有着意大利那不勒斯风情。绛红色的屋顶、土黄色的墙壁、狭窄幽长的街巷,散发着古朴气息。午后的阳光慵懒地洒在窄窄的老城的街道上,游客们漫步在古老鹅卵石街道上,悠闲自在的尼斯人坐在街角的咖啡厅享受着悠然的下午茶时光。一切仿佛老电影里的情节一般,让游客有着探幽寻古的乐趣。
图21、罗塞蒂广场
罗塞蒂广场(La Place Rossetti)中间为一喷泉,四周由民居所围绕。广场上的遮阳伞下摆满餐馆、咖啡馆的座位,是老城最热闹的广场之一。老城区里还有很多特色的饭店、食品店,体现出这里多元食品文化的特色。一些饰品店、古董店出售很多稀罕的艺术品、首饰、绘画作品、织物和珠宝,值得花上半天时间在这里逛逛。
图22、伊斯兰饭店
喜欢甜食的我,迷失在小巷子里的面包店、糕饼店、糖果店是极为平常的事。我的血糖有些偏高,夫人、女儿对我管束的很严,但尼斯的甜点魅力总是让我不自主地走进去,哪怕是过过眼瘾。糖果摊的糖果有各种可爱的形状,有西瓜、葡萄、芦笋、无花果,以及各种惟妙惟肖的动物形状,不由得佩服法国人的小情调。
图23、糕饼及糖果店
窄小的巷弄,上上下下的阶梯,斑驳的建筑外墙,以及有特色的餐厅、小店,是我们喜欢的老城韵味。旧城区广场的古董书市,可以买到旧书报、旧邮票、明信片、老照片、海报等等。喜欢逛街的人,穿梭在尼斯旧城区的大街小巷、欣赏特色商店,别有乐趣。
图24、服装店前的少女
老城的教堂特别多,从地图上看,小小的老城区就有六座教堂,有名的是城中心罗塞蒂广场上的圣雷帕拉塔主教座堂 (Cathédrale Sainte Reparate de Nice),该建筑为巴洛克式,圆顶金碧辉煌,是一座罗马天主教主教座堂。里面供奉着升天的圣母玛利亚和圣雷帕拉塔(Saint Reparata)。
图25、圣雷帕拉塔主教座堂和钟楼
原址上的教堂Abbey of St. Pons建于1246年,是当时尼斯的教区教堂。教堂旁边的钟楼是后建的,大致建于1731年至1757年间。16世纪上半叶在尼斯教区主教Luigi Pallavicini和萨伏依公爵卡洛.埃曼努埃莱一世(Charles Emmanuel I)的授意和认可下,将此教堂改为主教座堂。
图26、教堂祭坛
1649年,主教帕勒提(Didier Palletis)委託建築師吉貝(Jean-André Guibert)進行重建工程,完成于1699年。据说教堂的设计灵感源于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教堂内共有十个礼拜堂,各自供奉着不同的圣人。1906年该教堂被法国文化部列为法国历史古迹。
图27、教堂另一个礼拜堂
在老城迷宫般的巷子里转了一圈,最后来到宫殿广场(Place du Palais de Justice),广场的一侧是拉斯卡利宫(Palais Rusca),建于十七世纪前叶,直至1802年这座宫殿仍属于拉斯卡利家族。1942年,尼斯市政府买下了年久失修的宫殿,1946年被列为古迹,并于1963年进行为期七年的复原工程,最终以博物馆的形式对大众开放。
图28、法院大楼和拉斯卡利宫
广场上高高耸立的钟楼也是尼斯老城的象征。广场上另一标志性建筑是法院大楼(Palais de Justice),新古典主义的建築风格,1890-1892年建在一座13世纪的教堂及女修道院的旧址上。目前法院前的广场有一些露天的咖啡座,增添了不少悠閒的气氛。
图29、法院
尼斯歌剧院(Opéra de Nice)位于老城区的西南边,南面面向“美国街”,北面面向圣方济各保拉街,设有1083个座位。它以尼斯市立剧院开幕于1885年2月7日,首演剧目是威尔第的《阿依达》。1902年改名为尼斯歌剧院,并于1992年列为古迹。
图30、尼斯歌剧院
尼斯老城是土著的尼斯人世代生活的地方。以前,尼斯欢迎来自意大利人的移民,还有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移民。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尼斯开始向世界上其它国家开放,很多北欧和西非,东南亚人也移民到了尼斯。
图31、市政府大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