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们的故事(魏晋南北朝篇)

1.骨灰级书法爱好者钟繇

钟繇是今天流行的楷书的创始者,书法界有一种说法,说“书圣”王羲之的书法学自卫夫人,而卫夫人学自钟繇。这样算起来羲之还是钟繇的徒孙,可见钟繇在书法史上的地位。
相传钟繇指力了得,可以洞穿棉被。其实,真实的情形是,史上记载钟繇指力洞穿棉被,是他学书三十余年,每天夜晚在被子上不间断练字的结果。
钟繇临死时把儿子钟会叫到身边,交给他一部书法秘籍,把自己刻苦用功的故事告诉钟会。他说,自己一生有三十余年时间练习书法,不分白天黑夜,不论场合地点,有时间就写,有机会就练。与人坐在一起一边聊天,一边就蹲在地上写字。晚上睡觉,就用被子作纸张,结果时间长了被子给划了个窟窿。见到花草树木,虫鱼鸟兽等自然景物,就会与笔法联系起来,有时去上厕所,竟忘记了出来。
(钟繇《宣示表》)

钟繇在学习书法入迷忘我,堪称骨灰级书法爱好者,还有一事更能证明。

青年时期,钟繇就与后来的领导――曹操因为共同的书法爱好走到了一起,那时经常出席书法学术讨论会的还有邯郸淳、韦诞、孙子荆、关枇杷等书法迷。

有一天,钟繇发现韦诞座位上有蔡邕的练笔秘诀,就向韦诞借阅。不料这位擅长制墨的先生(韦诞制作的墨被称为“韦诞墨”,被赞誉为“百年如石,一点如漆。”),大概很怕钟繇借了不还他,也有可能是怕钟繇的书法超过他,总之,任钟繇死磨硬缠都坚决不借。

(钟繇画像)

钟繇很生气,他把胸脯擂得咚咚响,一直擂了三天,擂得胸前青一块紫一块,还呕了一大滩血,不知道内情的人,还以为他在练大力神功,准备去跑江湖卖狗皮膏药,这韦诞也够狠心,全不为钟繇的“苦肉计”所动,硬是没给他看。钟繇却因为“表演”太投入,把自己擂得奄奄一息,亏得曹操派人送五灵丹(三国时期疗伤圣药)给他,才活过来。钟繇算是得了心病,发下誓言,说不惜等韦诞死了之后去盗墓,也要看到蔡邕的秘诀。

这差不多为韦诞做了一个广告,谁都知道韦诞手中有一本练书法的秘籍,以致于后来韦诞的墓真的被盗了。

但韦诞比钟繇晚死了二十年,钟繇是不可能亲自去盗的,但是由于他发下的那个誓言,后人还是一口咬定盗墓的事情是钟繇指使的,这可真是冤枉了钟繇。

2.韦诞题匾掷笔

韦诞,字仲将,三国魏京兆(今陕西西安人)人,擅长楷书,尤其精于题署,汉魏时期的皇宫、舍馆和各类宝器上,都有他写的手迹。

(韦诞书法)

魏明帝即位后,在洛阳兴建凌云台。楼台上悬挂有未题字的匾额,让韦诞去题写。人们用笼子装着韦诞,再以滑轮、长绳牵引,吊拉上去。匾额离地面有二十五丈,韦诞站在上面,胆颤心惊。一气之下,他扔掉手中笔,把它烧了,并告诫他的子孙,断绝传授他的楷书法,还将这一条写进了家规。

3.“臣书第一,陛下亦第一”

王僧虔年轻时就写得一手好字,尤其擅长隶书。早在刘宋朝,宋文帝在一次偶然机会见到他的一幅白绢扇面书法,赞叹不己,说:“这不只是超过了王子敬(献之),其骨力内涵,外貌风仪更不一般。不可小看。”王僧虔是晋代三朝宰相王导的五世孙,而著名大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则又是王导的从子、从孙。王僧虔的书法是有其家学渊源的。他不仅继承了家族的传统,字写得好,而且对书法理论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曾著《书论》一篇。所以宋文帝如是说。

(王僧虔草书)

至齐代,王僧虔书法更臻完美,遂成海内名家。太祖萧道成也是个笃好书法的人,即帝位后,书法雅兴仍不减当年。

建元中(公元479—482年),太祖召已是丹阳(今江苏镇江)尹的王僧虔来朝,提出要与他进行书法比赛。王僧虔只得从命。君臣二人各自展纸濡墨,挥毫逞兴。作书完毕,太祖十分得意地问:“联与公卿书法,谁是第一?”王僧虔不假思索地回答说:“臣书第一,陛下亦第—。”太祖心里明白,自己的书法是不能与王僧虔匹敌的,付度王是否有曲意奉承之露,出如此狡黠之语。于是反问道:“第一就是第一,怎么会有两个第一?”王僧虔不慌不忙地说:“我的书法在所有大臣中数第一,陛下书法在历代帝王中数第一。”经他这样一解释,太祖又觉得似乎不无道理,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说:“公卿可真会说话,既不失之自信,又不得罪人,真可谓善自为谋啊!”话语中流露出对王僧虔应对机变的嘉许。君臣二人当即互赠各自所珍藏的古代名人法书精品。

4.恨二王无臣法
黄门侍郎张融,不但对皇帝老子不在乎,对先贤书圣二王也老大不恭敬。相传他与齐高帝有一段妙趣横生的对话:“融善草书,常自美其能。帝曰:卿书殊有骨力,但恨无二王法。答曰:非恨臣无二王法,亦恨二王无臣法”,(见《南史》卷32《张融传》)。从现象上看,张融的确狂妄得可以。何等人,敢去比肩二王?再查张融书作,虽原作不可得,但历代的一些评价,于他十分不利:梁·庾肩吾《书品》列融书品下:唐·李嗣真《书后品》所列亦同;张怀璀《书断》云,“融书兼众体,於草尤工,而时有稽古之风。宽博有余,严峻不足,可谓有文德而无武功。”此而抗衡二王,当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人指其为“常自美其能”,语涉讥刺,想来也不是毫无来由的。

(傅山经典《张融海赋册页》)

但是,撇开张融本人而言,光论“臣法”与“二王法”,此语不无可取之处。尽管张融在特定条件下出此狂言为人讥笑,但一般地说,他的“恨二王无臣法”,在观念上却是凌烁前辈、居高临下的。“二王法”是前人法,对后人言是经典;其后人之法对更后人而言,不啻也是楷范。每一时代的风尚各异,后时代要有建树,势必要冲破前一代确立的种种“二王法”,自出机抒,独标新帜,这对于当时人而言是“臣法”,对后世人则又成了新的“二王法”。唐之视晋与宋之视唐,元之视宋与清之视明,无不是“二王法”与“臣法”之间互相影响又互相转换的嬗变关系。故而,张融此言落实到他这个具体环境中,是难於逃脱狂妄之嫌的;但从纯理论角度看,此言又是绝对真理,说出了历史嬗变的真谛。

宋人黄山谷对此深有感受,袁燮题其《食面帖》云:“涪翁书大率豪逸放肆,不纯用古人法度。尝称:杜周有言,三尺法安出哉?前王所是著为律,后王所是疏为令,以此论书,而东坡绝到。”(见宋·岳珂《宝真斋法书赞》卷15引)山谷的“三尺法安出哉”直是张融“恨二王无臣法”的张本。古代书家之法,可以成为今人楷则,今人书法也将成为后人楷则----安知后人不会以我黄山谷的“不法”之法为法。

(0)

相关推荐

  • 书圣

    王羲之(公元303-361年,一作321-379年),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原籍琅琊人(今属山东临沂).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 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王羲之12岁 ...

  • 故事,钟繇所创造的钟体

    钟繇(151年-230年)字元常.豫州颍川郡长社县(今河南许昌长葛东)人.汉末至三国曹魏时著名书法家.政治家.他擅篆.隶.真.行.草多种书体,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推动了楷书(小楷)的发展,被后世尊为& ...

  • 他是楷书创始人,被后世尊为“楷圣”,又称楷书鼻祖!

    钟繇,字元常,三国时期曹魏著名书法家.政治家.钟繇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是楷书(小楷)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楷圣",又称"楷书鼻祖".楷书是最后出现的一种书体,它 ...

  • 苏东坡晚年看到一件黄庭坚的草书后,说出这句话,到底是轻视还是高看?

    主讲:一痴,本名周明华,"书法网"总编辑,创始人:"让书法回家·全国公益大行动"总发起人:现为:江西省书法院副院长,中国道教协会道家书画院副院长,北兰亭艺委会委 ...

  • 这才是楷书界的“老祖宗”,王羲之得其真传,而成为了一代书圣!

    中国历代的书法家,但凡是能够流传至今,盛行不衰的,他们对于书法有着近乎痴迷的执着,毕生孜孜以求,其中有许多典故流传至今! 据说三国时期的大书法家钟繇曾经在韦誕那里见到了东汉的书法大师蔡邕的书法,于是一 ...

  • ​一位精通书法的和尚为何不抄写佛经?

    "书圣"王羲之有七子一女,其中,幺儿王献之最能承其笔法,并且在书风上有所突破,成就与其父几乎齐名,书法界称其父子为"大王.小王",合称"二王" ...

  • 书法故事会|熠如星辉的书法家们——魏晋南北朝篇

    魏晋南北朝 1.骨灰级书法爱好者钟繇 钟繇是今天流行的楷书的创始者,书法界有一种说法,说"书圣"王羲之的书法学自卫夫人,而卫夫人学自钟繇.这样算起来羲之还是钟繇的徒孙,可见钟繇在书 ...

  • 【史图馆】中国历代疆域变化新版合集 魏晋南北朝篇

    【史图馆】中国历代疆域变化新版合集 魏晋南北朝篇

  • 书法家们的故事(隋唐篇)

    隋   唐 1.笔冢 智永禅师为隋.唐间人,是王羲之的第七世孙,因非常用功练习书法,用坏的毛笔都弃置在大竹篓里,经年累月,积了五大篓,于是他自己作了铭文,并埋葬了这些笔头,称为笔冢,可见得他爱书惜物的 ...

  • 中国画知识普及版 第二篇秦汉绘画、魏晋南北朝绘画

    先秦绘画 在整个"先秦"时代中,春秋以前属于奴隶制社会,战国以后则进入了封建社会.伴随着社会分工的扩大,各种手工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出现了所谓的"青铜文明".统 ...

  • 魏晋南北朝的成语故事分享

    02 趣事一家人 我见犹怜 桓温消灭了蜀,将君主李势的妹妹抢来做妾,瞒着妻子南康长公主(晋明帝司马绍之女)住在别的院子里. 长公主,是一个凶悍的妒妇,起先不知道,后来知道了,便带着十几个奴婢拿着刀杖冲 ...

  • 书法家们的书法故事(宋元篇)

    宋  元 1.苏东坡让道 某日,宋代大学士苏东坡郊游,见众多农夫在挑塘泥肥田.他信步走到一条小田埂上,不想迎面碰上一挑泥农妇.二人相对,各不让路.苏学士出大言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吾 ...

  • 《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第十五篇 北魏前期的汉化 (崔浩问题)

    汉化在胡族中是一种潮流,但在这种潮流中,也有反汉化的逆流.汉化的正流,终究要战胜反汉化的逆流.不过在某一个时期,逆流也可能大于正流.在北魏前期的汉化中,逆流要大于正流.这可从崔浩事件得到说明. 北方当 ...

  • 中医故事——《 ​生地篇》增水行舟之大义

    < 生地篇> 02 增水行舟之大义 有个计程车司机,忙到昼夜不停地开车,虽然他知道自己疲劳了,也开得比较慢,但还是没法避免交通事故. 在一次跟货车相撞过后大出血,腿骨骨折,血虽然止住了,骨 ...

  • 当代排名第一的书法家,尽得魏晋风流!

    我们先从书法史上划分一下,古代在中国历史上指的是1840年之前,近代是1840年到1949年到今天. 在中国的书法史上,每一个历史阶段由于社会与文化环境的不同,文人士大夫对于书法的追求与审美也不尽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