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医保处罚,药品转向了药店......
专栏作者/大明锦衣卫千户杨
一位游荡在体制外,安心做市场部的医学生。
集采常态化后,药品第一终端市场——医院市场已经彻底被撼动,而作为第二终端的药店自然也难“独善其身”。
近期与同行聊天,最关注的就是什么时候自己的产品4+7,集采,在担忧的同时,自己应该采取哪些措施,以应对带来的各种影响。
然而省级医保调整三年期越来越近,越来越多不在国家医保的产品被踢出省级医保及医院,同时医保审核越来越严格,同学的科室这个月竟然有10万的医保处罚,科主任一肚子怒火。
因自费的模式下,门诊病人的顺应性要远远好于住院病人,不少公司在铺垫院外药房,特别是DTP药房,互联网药房,纯自费,不占药占比,不受医保监控。
各家的肿瘤药,在药房销售的数据喜人,殊不知,人家好,不一定你就好,肿瘤药的院外药店成功是不可复制的,这是产品特殊性决定,还有药房性质决定的。
药房性质大致分为是否医院参与经营,是否HIS直连,与门诊距离远近等因素。
✦是否有医院参与:影响处方安全性
院外处方,至今是否国家鼓励,一直备受争议,部分医院明文禁止处方外流。但如果药房医院参与经营,就解决了一个最大的问题——处方安全性!
做过院外的团队,都比院内团队更揪心,问题就是在此。院外处方就怕患者投诉,如果一旦被投诉,药房是否有医院参与直接影响处理结果的程度。小可到现场调解,大可到纪委介入,甚至停职处分的都有。所以,好的药房,第一要有医院参与。
✦是否HIS直连直接影响到到处方连贯性
上海,江苏的不少HIS直连药房,进店手续跟进院基本一致,要过药剂科,要过药事会。药房HIS系统直连,在门诊上,现场打印处方或者直接在就诊卡记录,患者在自费药房直接拿药,就诊取药环节十分正式,患者很少产生疑问。
如果不直连,处方要么需要手写,要么需要打印好提供给门诊。明显区别与院内药品取药流程,医师需要跟病人充分讲解用药的必要性并取得患者的认可,而这需要医师对产品有充分的认可,不然三甲医院门诊天天热闹的跟菜市场一样。
主任哪里有那个时间与耐心,充分讲解处方对于患者的获益情况,但没有充分的沟通,又很容易出现投诉事件。解释一次院外处方的时间,一般是常规处方时间的三倍。
接下来,上述环节都没有问题,但药房离门诊太远,甚至上千米远,三伏天走下来,受罪,很容易流失处方。所以,药店的选择,距离近,甚至就在院内,最远只到大门,才是最好的选择。
做院外药店,获得处方的难度,是进院产品的起码五倍以上。
第一个面临的问题,院内产品这么多,为何要处方院外?回答,剂型独特,效果明确,院内没有同类产品又临床必须。
最早听有人介绍院外产品做得好的第一个产品,就是多柔比星脂质体,按当时台上人的理解,多柔比星脂质体院外都能做得成功,那我们的产品也要布局院外,参照脂质体的增长比率,市场份额广大。
殊不知,他的产品完全跟以上重点因素不沾边,胶囊剂型,效果跟院内产品拉不开差距,院内还有竞品,竞品还在医保。我自己就是医生,他的说法连我都说服不了,就别说其他的门诊主任了。
曾经跟某三甲医院国控DTP药房的店长闲聊,目前药店的主要收入来源是什么产品,人家就一句话,肿瘤药,其他的药很少。
是啊,肿瘤药,院内大多没有,临床用药又必须,留给医生患者的选择都不多。那非肿瘤药,院外药店怎么做?那真的就是需要在患者获益上费心思了。
通过病例营销,学术宣贯,让临床充分地认可产品,在临床治疗效果上形成强烈对比,患者获益大于院内常规产品,才是获得院外处方的前提。甚至有些被踢出医院的针剂,都在院外药房有不错的销量。
夜晚走在郑大一附院门口,看着都形成三条街的院外药店,感慨万千。同学说,都到了医院命令禁止院外处方的地步。听伙计分享,南京,上海的院外直连药房,基本三甲医院都有。
每天都能看着各种新品进药房,也看着几个月都卖不出的产品被药房通知退货,你方唱罢我登场,各有各的心酸泪。
文章声明:
思齐俱乐部是医药人学习分享社区,为医药个人学习赋能。作者观点和案例仅供学习方法使用,不代表商业公司真实情况。
本文版权归思齐俱乐部(member_siqi)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