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晕学习法在地理学习中的实践
【首说明】
1.自2017年12月4日起,本公众号重组核心团队,团队成员将陆续为大家奉献出他们(小火慢炖,精心烹制)的地理营养快餐。
2.本公众号纯属公益,她的诞生与坚持,源于地理人对地理的热爱与执着,希望大家能在文后留言互动并转发推广。
圆晕学习法在地理学习中的实践
头脑可以接受劝告,但心却不能,而爱,因为没学地理,所以不识边界。
何为圆晕?百科解释:圆晕指环状波纹。何为圆晕学习法?我的解释:圆晕学习法指的是对于知识的学习,我们要从纵向与横向两个维度来学习,就像这圆晕一般,横向指的是那一圈圈的波纹,纵向指的是以中间水滴为标准向下深度学习。在此基础上我们将知识分为两类,一类称之为条件性知识,(条件性知识指的是为更好地理解学科知识而与学科知识关系密切的非本学科知识。)二类称之为学科性知识。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文理兼备,所以说对于地理知识的学习我们不能仅仅囿于地理学科知识,为了更好的理解地理知识还应该兼修与这块地理知识相关的非地理知识,但我们地理人对这块非地理知识仅要求广博,不要求精深。例,我们在学习地球绕日的近日点、远日点时,为了更好的理解这块知识,我们就必须要了解物理的开普勒定律,我们要理解“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句诗句当中蕴含的垂直地带性学科知识时,就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文化底蕴与素养。而对于学科知识的学习我们讲究的是深度学习,深度理解。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鉴于地理学科这一独有属性,我们尝试运用圆晕学习法来学与教,看其效果是否更有利于学,使其学者学无罔,学无怠,看其效果是否更有利于教,使其教者教则通,教则懂。
案例一:
地理知识:公转基本规律:地球绕日近日点速度快,远日点速度慢。
条件性知识:开普勒第二定律:行星和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学科知识深度学习:如上图示,SA=SC,所以说单位时间行星在椭圆轨道上走过的弧长一定是C大于A,而我们知道行星单位时间走过的弧长即为它的线速度,即得到VC〉VA,由此我们验证了地理知识:地球绕日近日点速度快,远日点速度慢。
案例二:
地理知识:印度滞后城市化的成因(据统计2012年印度的城市化水平为30.5%)。
条件性知识:印度的种姓制度
百科解释:种姓制度以统治阶层为中心,划分出许多以职业为基础的内婚制群体,即种姓。
简单来讲它有核心观念、阶级序列、组织形态三部分组成,其中核心观念是:洁与不洁的问题。整个社会是分等级的,分序列的,其阶级序列的组织形式如下图示:
其组织形态是以聚落或称村落共同体的形态而存在的。高等级的认为自己是圣洁的并不屑于与贱民在一起,各种姓依所居地区不同而划分成不同的聚落。这些聚落种姓最后再分成行不同行外婚制的氏族,如此层层相扣,整合成一套散布于整个印度次大陆的社会体系。虽然1947年印度脱离殖民体系独立后,种姓制度的法律地位正式被废除,各种种姓分类与歧视被视为非法,然而在实际社会运作与生活上,其仍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
学科知识深度学习:城市化的根本动力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印度解放后,工业化有了长足的发展,据预测印度将在明年超过英国和法国,成为全球第五大经济体。工业化推动了农业现代化,农业的现代化势必会伴随着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出现,这部分农民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便会涌向工厂,涌向城市,但这部分农民会不会最终完成身份的蝶变,摇身一变成为真正的城里人呢?从印度1947年解放至2012年这60多年的城市化历程来看,其城市化水平从17.3%上升至30.5%即表明印度的城市化并没有跟上工业化发展的节奏。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印度社会固有的种姓观念使得民众因种姓、性别、宗教等因素被严格分成不同的等级,一些所谓“等级较高”阶层害怕削弱自身的优势和经济利益,所以在城市化的发展中设置人为障碍,违背了正常的社会发展道路,造成了印度目前的地城市化率。
综上述圆晕学习法在以上两个案例的学习中优势比较明显,即可以拓宽学习者知识面使其知识变得广博,又可以使学习者加深其对学科知识的深度理解。推而广之,我们在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时,圆晕学习法值得一试。
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曲折地接近自己的目标,一切笔直都是骗人的,所有真理都是弯曲的,时间本身就是一个圆圈。by尼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