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白马破夕阳,沙场埋骨香

横跨苏州河的桥面上飘着雪,日军的枪弹炸出鲜红的血痕,而八佰壮士向死而生,他们会变成种子,去唤醒沉睡中的国人。
2020年8月21日,电影《八佰》终于登上银幕,以战争史诗的雄浑气度,和催人泪下的悲壮情节,撞击着人们阔别影院已久的心。
在淞沪会战的最后一役,八佰壮士坚守四行仓库,流着血守了四天四夜,这一场政客眼中不屑一顾的“表演战”,战士们拿出的是真心和余生。
01
两岸互看,天堂地狱一河之隔
整部电影中交叉错落的目光,不断地从此岸到彼岸流转着,这一端是安全的租界,华灯初上时歌舞升平,另一端却是嗜血的杀场,即将成为壮士们的坟墓。
面对装备精良、人数压倒性优势的日本侵略军,据守于四行仓库的战士们都知道,这是一场性命的交付。河对岸的平民也知道,战士们必死无疑。他们之间相互观看的眼光,也蕴含着复杂的人性。
最典型的一个瞬间,就是升旗。
杨慧敏深夜渡水而过,送来了赌场老板娘蓉姐捐出的一面国军旗帜,青天白日满地红。升还是不升,成了谢团长等人纠结的难题。
如果升旗,势必被日本人视为挑衅,将招致其最重的炮火和最疯狂的反击,上峰布达的坚守命令很可能无法完成;但如果不升,面对穷凶极恶的日本人,这口气如何咽得下?
次日清晨,四行仓库全体守军整齐列队,旗帜缓缓升起最终站定,迎风高高飘扬。对岸的百姓欢呼雀跃,为战士们的英勇和无畏喝彩,那是一个高光时刻。
在日军丧心病狂的进攻下,影片出现了一个极其催泪的场景:守军战士陈树生,在身上绑紧炸药,纵身从墙壁上的断口跳下,以血肉之躯炸开了敌军的钢板阵。
随后,机枪连的战士们纷纷裹上炸药,一个接一个喊着临终遗言慷慨赴义,听着他们的名字和籍贯,看着他们冲入敌营的决然姿态,苏州河这一端的人们潸然泪下:
“国人如此,倭寇何敢?”
生死一瞬,气壮河山。这是异常惨烈的一仗,然而战争的背后是无穷无尽的政治。就在苏州河的上空,远离战场和租界的蓝天白云里,停泊着一艘热气球,上面坐满了来自西方英美法各国的观察员,他们恍若置身事外地看着脚下这场生死之战。
这里提供了一个新的观看角度,即全知全能的上帝视角,俯视着众生,在西方国家的眼中,这不过是一场戏,一场心照不宣的表演。
事实上,国军当局早已和国际社会达成协定,最后撤军也在计划之内,四行仓库的浴血奋战,并不能从根本上影响战局,战士们的流血牺牲,注定只是一场悲壮的挽歌。
02
立住的人,求生和赴死
在歌颂英雄的电影里描绘逃兵,也是一种意味深长的表达。
在四行仓库里,羊拐、老铁、老算盘和端午,几个半路上被“掳”来的人,竟成了这部电影里,最有血有肉的人物群像。
羊拐是一名神枪手,身上有一种“狼性”,他话不多,但总能在危机关头开枪制敌,出手沉稳狠辣,战场经验丰富,而内心还有着一抹柔情。
提到远在山西老家的母亲,他的眼睛就变成了两颗沉默的星星。
老铁留着大胡子,也是整个电影里活灵活现的“怂货”,只要开始打,他准找一个没人的角落妥帖藏好,整个人“狗里狗气”而且无比惜命。
然而,在影片的最后一战,他独自一人升上楼顶,唱念做打了一番后接过炮台,就像一个微醺的骄傲的将军。
老算盘披散着长发,原来在部队里做文职,没开过枪也没杀过人,他一心想着逃跑。穿上记者的风衣,他跪着求出了一条逃跑的路,成功地逃到了对岸的租界,在漫天的雪花里,颓丧的脸庞上藏满复杂的神色。
端午还是个留着寸头,眼光清冽的少年,他想着活命,也想当英雄。他顺着地下暗河游到对岸,看着围栏前身姿婀娜的白俄交际花,眼里都是生的渴望;而当他换上军装投入战斗,又视死如归。
当他倒下的时候,破碎的腹腔开出血花,他还惦记着一起来的小湖北,一个比他还要小的孩子。
在死亡的致命威胁面前,他们曾经摸索过逃出四行仓库的路线,或者在两军交火时躲在隐秘的角落,看着同伴在身边一一倒下,求生欲和恐惧感彼此交织,人性的复杂和深刻表露得淋漓尽致,在最后的关头扛起倒下的旗帜,成为了真正立住的人。
没有人生来就是英雄,也没有一种英雄主义,能用喊口号的形式击中人心,而是都藏在令人落泪的细节里。
四行仓库守军其实只有四百余人,为壮声势才称八佰,而人人有血有肉,纵然壮志凌云,埋骨沙场,死亦留香。
///
今日的幸福与安定,都是建立在前人流血流汗的丰功伟绩之上的,历史不应该被遗忘,在过往的尘埃中,会磨砺出催人奋进的力量。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在影片的最后镜头一转,四行仓库伤痕累累的废墟淡出视野,而现代繁华的陆家嘴金融圈扑面而来,整洁兴盛、蓬勃有力的今日上海,为这段尘封已久的往事,作了最好的注脚。
壮哉八佰,灿若星河。

七夕福利

人民的英雄,民族的脊梁,

《八佰》值得一看。

扫码进入【追风读者群】,

即有机会获得100元七夕电影基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