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能遇到了一个假的哲学大师
最近在看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是一本给外国人介绍中国哲学的书。但里面的很多内容又冗长又重复,啰嗦一大堆,最后的结论居然是yes or no均可。
简史里面无时无刻不在赞扬中国人,抬高中国哲学。而中国哲学最终却殊途同归的回到儒家,或者说是新儒家。
想起之前看的冯先生的《中国哲学史》,虽然同样的冗长,但毕竟客观。大多是引经据典的介绍中国哲学成就,没有太多的中西方对比。
然而,简史是一本给外国友人看得书,自然是要给自家脸上贴金。但自己什么样子自己心里没点儿ABC数吗,夸的那样天花乱坠实在有失大国体统。
除了无节操的说中国哲学“内圣外王”,里外兼备,而西方哲学只注重外在没有精神内涵之外。还贬低我大“道”家,说道家脱离实际,而儒家才是真正落足人与社会,又超脱自然之外。
总之,儒家什么都好。别的九大家但凡有的优势,儒家不仅有,还更好。
冯先生一定是忘了孟子说的: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
回过头来看了冯友兰先生的一生,顿时对这样的叙述方式了然一些了。或许,这本就是一本政治下的产物。毕竟,儒释道,前两个都是教大家做顺民,维护社会秩序的。
而中国有很多很厉害的文人,但名满中国的毕竟少数。有本事又出名的要不然真的是运气好,就像张爱玲一样横空出世;要不然得是团队作战,武器装备得跟上,就像莫言的翻译团队;要不然就得有强大的靠山支持,比如大财团,比如政府。
冯先生就找到了政府这个大靠山,一靠就靠了一辈子。
文人的世界我不懂,但是学术界的事儿却还是略知一二。那我们学校来说,但凡手上项目很多开豪车的教授,往往都不是学术最厉害的。潜心于钻研技术的大多在实验室和田间忙的不可开交,让他离开自己的研究就是要他的命,哪儿还有心情东奔西走去招揽项目。
但冯先生也确实是有很深厚的基垫,虽然没有成一家之言,却也是博闻强识,帮我们搜罗了很多名家结论。但像胡适之说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冯先生书里确实存在考证不明的引用,这或许是胡适同志诟病之一吧。
除了胡适,还有钱钟书和梁漱溟似乎对冯先生的为人都颇有微词。真相我并不清楚,但从学术作品来看确实有政府的御用学者的赶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