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胡观点:课题中期走访活动需做好哪些准备?

-01-

案例1:
近日,某幼儿园园长给我打电话说:“胡老师,这几天有时间吗?XX区教科室将在XX号对我们的课题进行中期走访活动。我们担心做得不够好,您方便提前先给我们的课题指导一下呗!”然后又接着说:“我们园的XX老师最近晚上老是睡不着觉,担心做不好啊!”由于近期时间比较紧张,我没有时间去该幼儿园,因此我就让该园长把中期报告的材料发给我看看。我大致看了一下中期报告,发现该课题还是做了很多研究工作,课题组成员也比较认真,但中期报告的阶段性成果提炼还不够,因此我这样回复:“第二部分的阶段性成果,应该针对问题进行总结和归纳,即每一个问题是通过哪些活动解决的啊?要表达清楚。”
案例2:
近日,我们部分科研员或兼职科研员以课题协调员的身份,纷纷进入学校进行课题的中期走访活动。我们发现,这些课题协调员在走进学校督导之前,还是有一点点焦虑或者担心。科研员刘香雪老师这样说:“在课题走访之前我是忐忑的,我担心自己的专业水平不够,不能很好的为课题组老师进行专业学术上的指导;此外对于课题内容把握方面,我需要对课题研究有清楚而深入了解,要比课题组成员站在更高层面,这样才能够给他们带来帮助,才能够让人信服。我也是纠结的,关于一些课题方面的问题难免和其他专家出现分歧,又没有一个好的定论,甚至有些老师也会不赞同我们的指导。在这种情况下,我就会更焦虑,感觉自己还需要学习更多专业技术知识来充实自己。我也是期待的,期待着去学校看看课题组老师将会用什么样的方式,将会为我们呈现怎样丰富的内容,这样我也能学到很多知识。”
-02-
上述两个案例,是近期课题中期走访活动中出现的具体情景,也是两种不同教师群体面对中期走访活动的真实写照。
案例1中,该园课题组成员显然对即将到来的课题中期走访活动,存在着一种担心、害怕以及焦虑的情形。也就是说,课题组成员总是担心做得不好,担心会受到批评,因此出现了部分课题组成员“夜不能寐”的现象。可能在课题组成员看来,课题的中期走访活动,就是对他们的课题进行检查和验收工作,需要做到尽善尽美,但往往感觉“力不从心”,因此也就出现了担心、害怕、焦虑等情形。但同时,课题组成员也是充满着希望和期待,希望课题协调员给予及时指导和答疑解惑,期待课题下一步的研究工作更加顺畅。
案例2中,刘香雪老师作为一名科研员,上班时间并不长,因此对于课题的中期走访活动充满着忐忑、纠结、焦虑和期待等情形。忐忑的是担心自己的科研指导能力不够,纠结的是一些科研观点拿不准,焦虑的是自己的专业知识能力不足,期待的是希望学习更多科研专业知识。应该说,刘老师课题中期走访活动之前的这种情形,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映,也是对自我良好认知的一种体现。
课题的中期走访活动,显然无论是对于课题组成员还是课题协调员来说,都产生了一定的压力和动力,即充满着担心、焦虑、害怕、纠结以及期待等等。应该说,这些反映是一种正常现象,一方面说明了双方都非常重视课题的中期走访活动,都当成了一件比较重要的工作来做;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双方都希望做得更好一点,都期待通过中期走访活动有提高、有成长。
-03-
作为一项年度常态化工作,课题中期走访活动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一是对于课题及其课题组成员而言,其意义在于及时梳理和总结研究课题的进展情况以及课题研究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明确课题下一步研究工作思路和方向,保证研究课题工作有条不紊开展;二是对于课题协调员而言,通过走进学校、走进教师、走进课堂,与课题研究工作进行“亲密”接触,这样能够切切实实提升课题协调员自身的专业素养以及科研指导能力。
课题中期走访活动,其最大特点和价值就在于课题协调员和课题组成员能够一起深入课堂、课程、社团活动等具体情景之中,共同交流和研讨课题研究工作。这种交流与研讨活动,也是中小学课题研究工作的本质体现。它打破了多年来部分一线教师“坐而论道”式的“为研究而研究”“为课题而课题”的“伪研究”“假研究”现状。因为只有基于教育教学工作的科研,才是最富有生命力的科研,才是一线教师真正需要的科研。我们只有把科研的种子,“栽种”在教育教学实践工作这片“沃土”中去,科研之花才能更加绚丽多姿、美轮美奂。
因此,无论对于一线教师的课题研究工作,还是我们课题协调员的科研素养以及科研指导能力提高,中期走访活动都将是一个“双赢”局面。事实上,课题中期走访活动,我们已经坚持了很多年,成了我们的一项年度重点工作之一。也正是基于这样一种长期的坚持与坚守,我们的区域科研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我们的一线教师科研能力也得到了不断增强。与此同时,我们科研员或兼职科研员的科研知识水平得到了提升,科研指导能力也得到了学校以及广大一线教师的认可。
-04-
前几天,我们在《面对课题中期走访活动,您准备好了吗》一文中指出:“课题中期汇报活动,我们认为应注重形式多样化,注重内容的丰富性,以及激发课题组成员的积极参与,这样才能提高课题研究工作的实效性……只有课题中期汇报活动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我们的课题协调员才能更加了解真实的课题研究进展情况以及存在的具体问题,才能给予更多的建议,才能够有助于课题研究工作走好‘下半程’。”
在这段话中,包含这样一层意思,即课题组成员应做好课题的中期汇报准备工作,才能保证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但我们认为,不仅仅只是课题组成员要做好课题中期汇报工作,课题协调员也应做好课题中期走访的准备工作。那么,课题组成员和课题协调员应该各自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呢?我们提出一点个人建议,仅供参考:
课题组成员应做好中期汇报准备工作体现在:1.心理准备。课题中期走访活动是一次科研常规工作,其目的是了解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解疑答惑以及指明下一步的研究思路等,因此我们课题组成员在心理上不要过分担心、害怕、焦虑。课题组成员要按照相关要求,把课题前一阶段的研究工作进行梳理和总结,坦然而诚恳地接受科研指导工作。即便课题暴露一些具体问题或者课题协调员指出一些不足,应谦虚好学,及时采纳并尽快改正。2.过程性材料准备。课题研究工作进展到了中期阶段,已经积累了部分过程性材料。因此,我们课题组成员需要把这些过程性材料按照类别进行整理或装订起来。3.中期报告准备。中期报告是课题中期汇报活动的核心内容,因此课题组成员要在一起研讨各自的子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并提供相关的研究素材给课题负责人,由课题负责人按照相关要求或者范例撰写课题中期报告。4.相关活动准备。课题的中期汇报活动,要与课题相关的具体活动如听课、活动观摩等有机结合起来,以丰富中期汇报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多维度展示课题研究工作进展情况,因此课题组成员应提前进行相关活动的准备工作。5.会议时间、地点以及分工准备。根据课题的进展情况以及科研部门的要求,准备中期汇报的时间、地点、课题组成员具体分工以及研讨会议程等,把中期汇报工作统筹协调好。当然,也包括邀请相关学校领导以及部分一线教师积极参与汇报工作。
课题协调员应做好中期走访活动准备工作体现在:1.心理准备。对于部分年轻科研员或者兼职科研员而言,作为一名课题协调员对学校课题进行科研指导工作,心理上充满着担心、害怕、纠结等是一种正常现象。那么,我们课题协调员就要以一名学习者的身份,放低姿态,谦虚谨慎,与课题组成员进行友好、平等的探讨与交流。2.科研专业知识准备。科研专业知识的积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应该长期的积累过程。因此,除了平时多学习、多积累之外,在中期走访活动之前也可以“恶补”一下。也就是说,课题协调员需要提前认真“备备课”:最好先认真阅读即将走访学校的课题中期报告,也可以与课题组成员提前沟通或交流一下课题进展情况,及时了解该课题相关的专业知识,提前做到“胸中有数”。3.科研指导方法准备。每一名课题协调员由于自身的工作阅历、知识储备以及科研认知程度等差异,那么对于科研的理解、认识以及看法显然也是不同的,对于同一项课题的科研指导也不尽相同。那么,我们课题协调员进行科研指导时,只是表达了个人观点或个人建议,没有对与错之分,也没有强加于课题组成员。因此,我们只要表达自己的观点即可,而不必要过于纠结孰是孰非,谁对谁错。当然,课题组成员也有不赞同我们观点的权利。4.活动安排准备。课题协调员要按照我们科研部门的相关要求,需要与课题负责人提前进行联系,对本研究共同体的所有课题提前进行预排,包括中期走访活动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员等活动安排的准备工作,也包括提前邀请相关领导参与课题走访活动。当然,由于学校工作需要或者冲突,也可以及时调整中期走访活动安排。
结束语
最后,我们看一则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的备课故事:
有人曾经问于漪老师:“您的课为什么堂堂都那么精彩,堂堂都能给学生以启迪?”于老师莞尔一笑说:“认真备课呗!”“那怎样做才叫做认真备课呢?”来访者不解地问。
原来,于漪老师的认真备课就是“三备”:
第一次备课就是“读白文”,不看任何参考书,全凭自己的理解对教材进行一次整体把握,静下心来反反复复阅读文本,不断给自己提问题。
第二次备课广泛收集各种参考文献资料,看看名师、教育专家是如何授课和对教材进行分析的,同时思考三个问题:1.哪些问题参考材料上想到了,我也想到了;2.哪些问题参考材料上想到了,我没想到;3.哪些问题参考材料上没有想到,我想到了。
第三次备课是在上过平行班之后总结经验,教学反思之后再备一次课。
显然,于漪老师的“三个关注,两次反思”认真备课,无疑是她的课“堂堂精彩”重要“法宝”,也是她个人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同理,无论对于课题组成员还是对于课题协调员来说,面对课题的中期走访活动,我们也应学习于漪老师那种一丝不苟、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认真备课!认真对待每一次课题中期走访或者汇报活动!
不言而喻,面对课题中期走访活动,我们要做到认真备课,即做好每一项课题走访活动前的准备工作,这样才能保证课题中期走访活动的顺利实施,才能促进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才能真正提升课题组成员的科研水平以及课题协调员的科研指导能力。
(图/文 胡远明,郑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