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胡杂谈:细节管理彰显校长的教育情怀
请跟随着我们的镜头,来看一看二七区兴华街第二小学的教育细节管理之处,感受教育的魅力:
镜头一:我们发现,在教室走廊的地板上和楼梯口,新铺设了防滑条;在教室的拐角,新铺上了地毯。这些措施因为地板比较滑,为了防止孩子们摔倒碰伤。
镜头二:在校园或者教室或者办公室的走廊上,我们发现凡是带有角的器材:灭火器、花坛石凳等,在角上都安装了“防撞条”。这些措施是因为有角的地方都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这是为了防止孩子们碰撞碰伤。
镜头三:在教室的每一个课桌上,都有一个长条形的“笔槽”,孩子们的铅笔或者橡皮可以存放,防止滑落下去。
镜头四:在教室一楼走廊的显著位置,摆着一个长条形的小柜子,里面和上面已经堆放着一些学习或生活物品,在柜子上方的墙壁上写着大大的五个字:“失物招领处”。下课了,我们不时发现有个别孩子过来领取自己的物品。
镜头五:这是一个曾经存放自行车和电动车的车棚。经过改造,我们发现在车棚的下面,已经铺设了地板,安装了石凳,摆上了象棋、围棋等小游戏,孩子们下课后兴致勃勃地过来放松一下,也有的孩子坐在石凳上看书,这里成了孩子们的乐园。车棚上面,已经有紫藤花在绽放中,可以遐想有一天车棚上面爬满的都是紫藤花,一切都是那么的美丽、人文、和谐。
镜头六:在校园的空地上,我们发现多了一些小游戏项目——“跳房子”, 课间部分孩子正津津有味地乐在其中……
镜头七:我们发现,课间操结束后,孩子们都背着一个红色的双肩背袋子,里面装着足球。回到教室,把红色的袋子存放在柜子里或者架子上。之所以把足球放在双肩背袋子里,主要考虑到低年级学生抱着不方便,同时也能防止学生上下楼梯时不小心将足球滑落造成危险。双肩背的袋子,既解放了孩子的双手,也让学生的上下楼梯更加安全。
镜头八:我们发现,在上学或者放学时,各个班级在中队长的带领下,都是排队进出,井然有序。上学听三字经、对对歌,现代音乐与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放学背诵古诗或行为规范儿歌,个个争做有文化的文明人。
镜头九:在教室走廊与校园的连接处,都有“无障碍通道”,方便部分残疾或有伤孩子进出教室。
镜头十:在教室或走廊的醒目处,张贴或悬挂着自我保护的消防小知识:报警电话110、火警电话119、急救电话120、交通电话122等等。还有绿色出行“践行一米线”歌谣:上学放学慢步行,排队问好有礼貌。人多时候勿拥挤,相互谦让有秩序……践行文明一米线,扮靓城市风景线。小手紧紧拉大手,齐为郑州做代言。这个歌谣朗朗上口,生动形象,是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身体保护。……
我们这些镜头里的事件,对于学校来说可能都是小事情,都属于学校教育的细节管理。可能对于有些人来说,认为这些小事情不值一提,甚至会嗤之以鼻。在他们眼里,校长就应该“干大事”,而不应该拘泥于这些细节管理。当然,校长“干大事”这本身没错,因为校长是一校之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在校长负责制下校长就是一个学校的“大总管”。学校里所谓的大事,无外乎学校的顶层设计、招生考试、教学教研、队伍建设、校舍建设、外联工作等等。那么,校长干这些大事的终极目的又是为了什么?不言而喻,学校无论大事还是小事,最终都要殊途同归——一切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这些小事情是不是小事?比如,铺设防滑条和地毯、安装防撞条、张贴或悬挂着自我保护的消防小知识等是为了孩子的生命安全考虑;比如车棚的改造是为了给孩子营造一个课下宽松愉悦的课下娱乐休闲环境;比如上学放学排队进出是为了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和文明意识;比如增设“跳房子”小游戏项目是为了让孩子们随时随处锻炼身体;比如设置“失物招领处”是为了让孩子们丢失的物品能够“物归原主”,培养孩子们拾金不昧精神;比如课桌上有一个“笔槽”和设置“无障碍通道”是为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便……这些细节之处,恰恰体现了一种关爱、关心、关怀的教育理念,都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着想的。如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些所谓的小事情还是小事吗?恰恰相反,我认为这些才是学校的大事情,才是校长应该积极、主动做的“大事情”。就一所学校而言,没有什么事情比学生的事情更大,没有什么工作比学生的健康成长更重要。这些表面上看似教育的细节,事实上恰恰饱含着一名校长的智慧,凝聚着一名校长的心血与汗水。如果能够遇到这样的校长,我们还是且行且珍惜吧。这,也是教师之幸,学生之福,教育之盼。
教育是为了什么?我们来看看一组中外学者们或者先哲们是怎样看待教育的?孔子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鲁迅说:“教育是要立人。”蔡元培说:“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陶行知说:“教育是依据生活、为了生活的‘生活教育’,培养有行动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人。”钟启泉说:“教育是奠定学生发展与人格成长的基础”。马克思也认为,教育是促进“个人的独创的自由发展。”蒙台梭利认为:“教育就是激发生命,充实生命,协助孩子们用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并帮助他们发展这种精神。”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的堆积。”……尽管这些学者们或先哲们对教育的看法表述方式不一样,但他们的核心价值观点都是一致性的,即人的发展才是教育的核心所在。那么,对于学校教育而言,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将来的人生幸福是我们一切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落实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具体行动中——细节管理。
其实,注重细节管理,彰显的是一种教育情怀。有教育情怀的教师,一定会把学校看成是师生生命邂逅、共同成长、情感相依的“自留地”,把每一天的课堂教学都当成是教育生命的排演。教育教学工作不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不再是每天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而是一种对个人生命的期许与向往,会几十年如一日对孩子全身心地关心、关爱和关照。而拥有教育情怀的校长,始终会把学生当成是学校的主人,视每个学生为骄傲的“天使”,学校的办学理念以及所有的教育教学工作都会围绕学生的健康成长开展,尤其是格外注重教育细节的管理。拥有教育情怀的校长,爱学校所有的孩子一如陶行知一般“爱满天下”。拥有教育情怀的校长,就是为圆一个教育梦——为了孩子的今天和明天而来,有梦的学生是幸福的,有梦的教师是幸福的,有梦的校长也是幸福的。学校,就是校长带着所有教育人和被教育人追梦的地方。
著名学者李镇西说得好:“我经常在想,怎样的学校是我满意的学校,其实标准很简单,一是孩子每天在学校快乐,二是孩子们在学校有收获,做到这两点,这个学校就好。不管这个世界如何喧嚣、纷繁,我们就和孩子在一起,陪伴他们成长。认真地把每堂课上好,认真地把每个班带好,让每个老师成长。每当孩子向我跑过来的时候,我都不由得怦然心动,甚至热泪盈眶,教育就是要有这样朴素的情怀。”李镇西这段话,其实就是他当校长的真实写照——一个有朴素情怀的校长。
张莉,兴华街第二小学的校长,就是一个拥有教育情怀的校长,就是一个执着追梦的校长。
(作者胡远明 郑州市教科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