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代人的“肌腱筋膜”和古人的“大筋”说起----古传太极拳单操系列
用“肌腱筋膜”的现代医学术语,来代替古人所说的“大筋”,貌似准确科学。但在武术的世界里,其实不然。
一)武术的千年传承,是武术实操方法的浅显易懂所决定的
古人的武术训练,是从实操开始的,并结束于更高级的实操训练。古人千年传承的武术,究其实质,其实就是在告诉他的传人:“武术的实操到底应该怎样练”。
古人的武术传承于民间,它的武术语言只为实操服务,并且简单易懂。甚至连一个大字都不识的文盲,也可以成为武林高手。也正是因为它的简单易懂,才使得古传武术,得以在民间代代相传,直至几千年。
例如古传太极拳这个拳种,是通过“练筋”这个实操而展开训练的,并且以更高级的“练筋”方法而结束。关于“筋”的概念,浅显易懂,老少皆宜。并且随着习练者练功的深入,他们会渐渐地从浅显的识筋,逐步达到感筋,知筋,懂筋,和最后的用筋。古传太极拳所要求的对人体复杂筋骨的系统训练,我们智慧的古人只用了一个简单易懂的“筋”字,就提纲挈领,贯穿通篇。
所以说,古人用“筋”,来代替人体复杂的筋骨组织,不是古人肤浅,而是古人深懂武术实操。
当下很多人在武术训练中使用“肌腱筋膜”这个词。实际上,真正掌握古人“练筋”方法的传人,是不会用这个词的。这不是苛守形式,有意规避现代解剖学,而是实操可行。因为肌腱筋膜根本无法被人直观感知,所以也就无法被习练者所实操。使用肌腱筋膜这个词,仅限于对武术的理论研究,而对武术的实操却危害极大。
至于古传武术为什么要这样练,古人也有古人的”拳理“。但这个拳理,是仅限于实操应用方法上的“理”。古人的拳理,它只是有针对性地解决实操中的具体问题。
而把这个拳理,脱离开武术实操而强行“解释”并肆意演义的,是现代人所为。
值得一提的是,古太极拳高手的“行功体验”(见附录),也被当代太极拳爱好者当做拳理,甚至成为一些人的座右铭。其实这些既不是拳理,更不是实操。
二)武术的拳理不可以用来反推武术的实操
武术的实操训练,虽然可以产生出武术拳理。但反过来却一定不成立。即仅仅知道武术拳理,永远也研究不出武术的实操方法。而古代功高者的行功体验,更是与武术的拳理和实操,相差十万八千里。
因为古人所说的武术拳理,实际上都是实操过后的经验总结。武术的拳理,它只能依附于实操而存在,并且只能在具体的实操上,帮助习练者解决问题。拳理永远只对懂实操的人才有帮助。
武术千年传承,实操完全靠口传心授。而很多拳理和功高者的行功体验,却被文字记载流传至今,并且被当代人肆意演义。
在当代,限于懂实操的武术传人凤毛麟角,就使得大量的武术爱好者,对于古传武术的学习,也采取了“理论指导实践”的学习方法:即通过随处可见的武术拳理,来反推武术实操。这在武术的世界里,是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三)“武术单操”是武术的核心
武术实操的结果————养生祛病和技击,早已被历代医家和武家所验证。而我们所要的其实也只是这个结果。对这个“结果”怎样解释,并不重要。想获取这个结果,知道怎样实操才是最重要的。
当下的武术文章,绝大多数是围绕着古人留下的武术拳理,来解释实操结果(养生祛病和技击)。但对实操的具体训练方法,却只字不提。这不是这些作者保守,而是这些作者没有真传。
因为真传武术的实操是“武术单操”。而这类作者所掌握的是表演套路,甚至很多作者还把套路中的单式误认为是“武术单操”。这就使得以“武术单操”训练为核心的武术,渐渐演变成了围绕拳理和实操结果所展开的学术讨论会。而取代“武术单操”的,是建立在表演套路基础上的气功,心法修炼,冥想,道家导引术,佛家打坐等等诸如此类。
这不能说它不是一种运动方法,但它不是古传太极拳。
作者微信号:fjks-tjss
附录:如被视为太极拳真意的,“无形无相,全身透空,忘物自然,西山悬磬,虎吼猿鸣,泉清水静,翻江闹海,尽性立命”。这只是高手的行功体验。它并不是拳理,也更不是实操。这样的行功体验,对于接受太极拳基础训练的习练者,没有丝毫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