脖子上的各种包块,甲状腺结节、淋巴结节、一个方子全搞定
《病因赋》上一句话就解释明白了,五积六聚总是气凝其痰血。脖子上的各种包块,结节也好,囊肿也好,都是三种邪气凝聚而成。这三种邪气分别是:火气、痰湿和瘀血。就说光有痰,它不长;光有瘀,它不长;光有气,它也不长,三者一结合狼狈为奸,它就长。
人体的气血津液本该像清粥那样,一起周流,奈何现代人吃的太好动的太少,本就容易生痰,还有更重要的一点,着急生气,生气生多了,不仅生痰,也生瘀,就像灶上的一锅清粥,你用猛火急火去煮,很快就变得粘稠,你再进一步加把火,这粥就板结成块状的饭团。身体上的包块都是吃气火长大的,为什么管生气叫上火?因为中医讲,怒则气上,又说痰随气升,每天大怒一两次,小怒无数回,这怒气夹带着痰湿就会堵截在最狭窄的脖子那里,形成一座孤岛,气血过不去,形成局部瘀血,痰浊瘀血一交阻,久而久之,它就板结成饭团那样的包块。
有一妇人,脖子上长了结节,整日愁眉苦脸的,担心结节越长越大,担心会不会癌变,又不想做手术,问中医能不能治愈。我说,脖子结节三招,一招心态好,不要一天到晚只盯着脖子看,放平心态,你越关注它,气血就越集中在那里散不开。二招少生气,脖子是人体的十字路口,本就容易於堵,你一生气,气就郁结在脖子处,所以凡是老生气的你去看,脸色都是暗红的,脖子粗粗的,古语说,气的脸红脖子粗,不是没有道理的。三招消瘰丸。妇人听罢,点点头,回去吃了一个多月消瘰丸,也有意识的放松心态,少发脾气少着急,脖子上的结节竟然消掉了。
消瘰丸,出自清代名医程国彭《医学心悟》,专治气血痰结在咽喉的各种疾病。方子也很简单,就三味寻常见的中药,牡蛎、玄参和贝母。方组:玄参、牡蛎、贝母各120克。上三味,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用9克,每日两次。牡蛎,这个牡蛎不是指牡蛎的肉,而是它的壳,不得不说,中医真的是物尽其用,连壳都不浪费,都能拿来入药。既然是包块,当务之急就是把它破开散掉,牡蛎长在海里,海水是咸的,牡蛎的味道也是咸的,咸味的食物或者药物最大的功效就是软坚散结。
《医学衷中参西录》里有一则医案,说的是一贫穷少年,脖子上长了一个大包块,其他大夫看了都表示爱莫能助,因为包块实在是太大了。这个少年呢,平时靠给别人耕田为生,不要说没钱买药,就算是买来药甚至连煎药的时间都没有。张锡纯看少年体格健壮,胃口也不错,就想了一个办法,让他把牡蛎打成粉,一日三餐用饭汤送服,少年连吃了一个月,巨大的包块竟然完全消掉了。牡蛎在海里的时候,它的壳是合起来的,代表的是一种收敛之相,而且牡蛎拿在手里是很沉重的,沉重就可以往下降。所以,牡蛎可以把凝聚在脖子处的痰火往下收一收。
对于咽部的瘤结,玄参的效果是非常好的。《药性赋》上说它,治热结毒痈,清理咽膈。《名医别录》说,玄参能止烦渴,散颈下结核,痈肿。《药性本草》说,玄参可以散瘤瘰疬。玄参,玄者黑也,玄参色黑,专门入肾,补肾水,凡粘稠的东西,必须要靠水来稀释,粘稠的粥,水一下去就清晰了,玄参除了滋阴增水,它还是苦寒的,可以降火,相当于把灶下的柴火拿走了,这样锅中的津液就不容易被炼化的黏黏稠稠的。滋阴降火的药大把,为什么独独选玄参呢?因为玄参和牡蛎一样,都带有一股咸味,玄参加上牡蛎,可以说是珠联璧合,软坚散结的功力就更强了。
贝母又分为川贝母和浙贝母,川贝母偏于润肺止咳,浙贝母偏于化痰散结,脖子的包块就是痰结气郁堵在那里,所以这里用的是浙贝母。消瘰丸抽丝剥茧一样把包块瘤结软化消散,这是治标,可以同时配合四逆散,四逆散解郁解气,这是治本,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少生气,否则,这边的火气刚扑下去,那边又起来了,这气火关若是过不了,终究也是徒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