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时期的婚姻与爱情——从散伯父的一桩婚事说起

爱情,是亘古不变,人人心向往之的事情。男子对女子的爱恋,如《诗经×关雎》所言:“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男子对女子的思念,也如《诗经×陈风×月出》所言:“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一章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懮受兮,勞心慅兮。二章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紹兮,勞心慘兮。”

不仅是男子,女子也常常表达对男子的喜爱与思慕。如《诗经×澤陂》所言:“有美一人,碩大且卷……寤寐無爲,輾轉伏枕。”爱情的开始,必将迎来婚姻的殿堂。可是那时的婚姻真如男女所想所念吗?其实不然。

古时的婚姻,正如《孟子×媵文公章句下》所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子与女子之间的爱恋,却不一定能通过父母的关隘。遭受分离相思之苦。爱情与婚姻总是充满着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那么在距离我们2000多年的西周时期,婚姻与爱情又是如何的呢?让我们散伯父的一桩婚事说起。

一、散伯父的婚事

1960年陕西庄白大队在村民割草时发现了一批青铜器,其中鼎5件、簋8件、壶2件、盘1件、匜1件、勺2件。其中有14件青铜器上发现铭文。其中有部分鼎、簋、壶的铭文与散伯车父的婚姻有关,具体铭文如下:

1. 与散伯车父婚姻有关的铜鼎铭文:

隹王四年八月初

吉丁亥散伯车父

作姞尊鼎其

万年子子孙永宝

2. 与散伯车父婚姻有关的铜簋铭文:

散伯车父作

姞簋其万

年子子孙孙永宝

3. 与散伯车父婚姻有关的铜壶铭文:

(1) 散车父作皇

母姜

宝壶用逆

姞氏伯车

父其万年

子子孙孙永宝

(2) 散氏车父

作姜

尊其壶

万年

子子孙孙永

宝用

以上的铭文记载了散伯车父婚姻的一些情况,散伯车父是西周时期的一个贵族,其中铭文中所记的散车父、伯车父、散氏车父基本为一人,只是存在多种称法。这在青铜器铭文中也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铭文中具体记载了散伯车父的妻子已经去世,散伯车父为其死去的妻子作鼎为祭器,此后,散伯车父作壶用以告诉供奉在宗庙内死去的母亲他要去迎娶姞氏,求得母亲的福佑。

此类程序做完以后,散伯车父迎娶姞氏,并作簋以示迎娶。由此过程我们可以看到,散伯车父在原配妻子死去之后需要为妻子作祭器来祭祀和怀念她,之后想要赢取必须先祭祀告知他的母亲,以求得她的准许和福佑。此类礼节性的仪式做完之后才能再作铜器来继续迎娶。可见西周时期的婚姻是与礼仪结合在一起的。相关的爱情与婚姻可能承载着许多其他的内涵。

二、先秦时期的媵嫁

有学者认为先秦时期的婚姻绝非只是男女婚配之事,对国家来说,通过联姻加强联盟。对家族来说是上承宗庙,下继后代的大事。这样的观点基本可以囊括先秦时期婚姻的主要作用。

如上文的散伯父,原配妻子去世后,为了上承宗庙,下继后代,就需要去告慰宗庙的先人,去为家族香火续弦。与此同时,当时的婚姻还存在着媵嫁的风俗。何为媵嫁?即是当男子取妻时,妻子的侄女以及娣要随之嫁过去。先秦时期的相关文献对此就有记载,包括姊妹媵嫁、侄女为继室等。以下挑选几段典型的文献记载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当时的媵嫁风俗。

1. 姊妹媵嫁

《左传×隐公三年》记载:“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曰庄姜。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又娶于陈,曰厉妫,生孝伯,早死。其娣戴妫生桓公,庄姜以为己子。”

这段记载说卫庄公娶了齐东宫得臣的妹妹,虽然她长得美,但是没有孩子。所以卫庄公又从陈娶了厉妫,生孝伯后去世了,她的娣戴妫又生了桓公。这段故事中厉妫与戴妫就是姊妹的关系,厉妫嫁给卫庄公后戴妫进行了媵嫁。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记载:“晋献公娶于贾,无子。于齐姜,生秦穆夫人及太子申生。又娶二女于戎,大戎狐姬生重耳,小戎子生夷吾。”这段记载讲了晋国诸侯献公在贾娶了妻子,但是没有孩子。于是再娶生子,又在戎地娶二女生两子。其中大戎与小戎就是姊妹的关系。大戎嫁人,小戎来媵。

从该两段小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一般家庭与贵族而言,香火的传承是摆在第一位的事情。所以就有妻子长得再美丽,但是无子,其丈夫仍然会再娶的事情发生。

《左传×文公七年》记载:“穆伯娶于莒,曰戴己,生文伯;其娣声己,生惠叔。戴己卒,又聘于莒。莒人以声己辞,则为襄仲聘焉。”这段记载讲述了穆伯在莒国娶了戴己,声己为媵。

戴己死了后,穆伯又想在莒国娶亲,但是莒国认为媵还在,所以你不能再娶。从这个记载我们可以看到,妻子去世后,如果媵妻还在世,丈夫是不能再向娶妻地再娶的。这也算是先秦时候媵嫁制度对男子一定程度的约束吧!

2.侄女为继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记载:“初,臧宣叔娶于铸,生贾及为而死。继室以其侄,穆姜之姨子也。生纥,长于公宫,姜氏爱之,故立之。”

这段记载讲述了臧宣叔娶妻后,妻子生子后去世。臧宣叔以妻子的侄女为继室,继续作为臧宣叔的妻子,后生子的一个故事。从这段记载我们也可以看到,妻子死后,如果妻子没有姊妹,丈夫也只能从妻子的姊妹或侄女当中选择作为继室。丈夫不能再寻求其她作为继室,属于一种礼仪上的约束。

三、先秦时期婚姻的礼仪与流程

先秦时期的婚姻礼仪是较为完备的,我国的三礼文献中的《仪礼×士昏礼》就记载的比较清楚。一般来说,男子行冠礼后,就可以娶妻。娶妻的过程较为繁杂,要经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六个主要礼节。其中前五个礼节,主要是由男方派出使者到女方家进行,最后迎亲时,男子才亲自前往。

古人一般认为,士迎亲有阳往阴来之意,黄昏为阴阳交接之时,所以婚礼都在此时进行,娶妻称昏,正是源自于此。以下引用学者的相关研究,对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与亲迎的具体做法作一概述。

纳采:男子请媒人去女方家里提亲,女方答应后,男方派使者用大雁作为聘礼。然后女方家主人举行纳采之礼,让使者通过纳采将大雁的聘礼交给女方主人。

问名:指询问女子的姓氏的礼节。一般纳采礼结束之后,女方家主人的摈者出庙门后,问使者还有何事?使者一般会手执另一只大雁,去询问女子的姓氏。然后之间礼节又会循环纳采之礼献大雁的过程。

纳吉:男方知道女子姓氏后,去宗庙占卜,如果得到的是吉兆,就会派使者去告知女方家,表明男女双方的婚姻就由此而确定了。相关的礼物仍是大雁,献大雁的过程与纳采一样的礼节。

纳征:纳吉之后,男方家去女方家正式致送聘礼,女方家纳聘后,婚姻之事就成了。一般男方送给女方家的聘礼是玄色和纁色的帛共五匹,鹿皮两张。

请期:指男方家去宗庙占卜得到了良辰吉日,但是不会直接告知女方家,而是继续派出使者带上大雁到女方家里指定婚期,意在对女方家的尊重。

亲迎:就是指男方家和女方家开始准备婚礼的相关陈设和礼仪,在准备完毕之后,就在良辰吉日开始一套婚礼的过程。具体过程即男方准备迎亲的陈设-新娘到夫家成婚-新娘拜见公公婆婆-赞礼者向新浪敬酒-新娘向公公婆婆进食-公公婆婆款待新娘-款待送婚者-公婆亡故者新娘的庙见之礼-记婚礼的地点、用物以及辞令等。

由上可见,古代婚礼的礼仪是较为复杂的,一方面为了表达男方对女方家的尊重,另一方面大雁作为当时的聘礼是较为通用的做法。此外,宗庙的祭祀对于贵族来说是必须进行的事情,所以婚礼的事务也是离不开宗庙的。不过我们也可以看到,如今的许多婚礼过程,如送亲、迎亲、款待送婚者,拜见公婆等礼仪习俗跟先秦时期的婚礼仍是有许多相似共通之处!

四、结语

通过散伯车父器所展现的西周时期散伯父妻子死亡后再娶妻为继室的一个故事,我们引申出先秦时期贵族婚配的多种礼仪。其中媵嫁制度更是广泛存在于先秦时期贵族婚配中的一种固定制度。

婚姻在当时,正如前文所引的学者所言,先秦时期的婚姻绝非只是男女婚配之事,对国家来说,通过联姻加强联盟。对家族来说是上承宗庙,下继后代的大事。如今婚礼的许多形式,现在来看许多礼节在数千年来的长河中一直仍未改变!

参考文献

[1][清]阮元校刻:《毛诗正义·卷第一·国风 周南 关雎》,中华书局,2009年。

[2][清]方玉润撰,李先耕点校:《诗经原始·国风七·陈·月出》,中华书局,1986年。

[3][清]阮元 校刻:《毛诗正义·卷第七廿三·泽陂》,中华书局,2009年。

[4][清]阮元校刻:《孟子注疏·卷第六上·滕文公章句下》,中华书局,2009年。

[5] 史言:《扶风庄白大队出土的一批西周铜器》,《文物》1972年第6期。

[6] 曹玮:《散伯车父器与西周婚姻制度》,《文物》2000年第3期。

[7] 彭林译注:《仪礼》,中华书局,2015年。

[8] 彭林译注:《仪礼》,中华书局,2015年。

[9] 曹玮:《散伯车父器与西周婚姻制度》,《文物》2000年第3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