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马雕刻艺术”到底是如何独辟蹊径的?且听清华美院张昌如是说
“独辟蹊径——何马雕刻艺术传承展”主角何马
2020年7月25日,“独辟蹊径——何马雕刻艺术传承展”在福州三坊七巷福建省海峡民间艺术馆开幕。
为了这场个展,何马用了大半年的时间准备了一百多件作品,其中大部分作品是从藏家的手中借回的。这样的规模实属少有,对何马而言,此次展览不仅是他三十余年艺术之路的总结,更是一次与雕刻艺术的重新对话。
今天开幕的传承展共分为 “琳琅悦目”、“玉言布畅”、“顺理成章”和“薪火相传”四个主题展区。展品涵盖寿山石、翡翠、仙游石、黄蜡石、鸡血玉等多种材质,以写实、装饰、意象、装置等多种手法创作的圆雕,以及形制独特、匠心独妙的印钮作品,通过作品实物以及文章、事迹报道图片结合的形式布展,集中展示了何马先生从艺三十年来的创作和研究成果,“薪火相传”展区主要展示受何马先生影响的雕刻家作品,呈现何马大师的艺术传承脉络。
何马的许多创作理念在玉石雕刻界,乃至在全国工艺美术界均产生了深广的影响,自然地形成了一种学术风气,评论界誉其为“何马风”。何马的影响力有目共睹,在在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中原大地,何马的影响力更是恒续三十余载。玉石铺子新媒体日前曾刊发华夏玉文化研究院院长江富建所撰《妙得天趣,何马先生返璞归真的玉雕美学之核心》一文提及之详实。
2015年10月,何马一行访问(独山玉巨擘)玉神工艺
新千年初期,何马与南阳玉雕求索人(刘晓强、王东光、马铁军和李海奇等)合影
中国玉石雕刻大师王东光与何马合影旧照
得知玉石铺子一行南下福州观展,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玉石雕刻大师王东光特意叮嘱我们要顺带祝福与何马:
“独辟蹊径——何马雕刻艺术传承展”消息一经发出,就吸引了国内玉石行业的高度关注。【独辟蹊径】的主题吸睛无数,“何马雕刻艺术”到底是如何独辟蹊径的?不少人提出疑问。
在今天的开幕式上,此次展览的学术支持人张锠一席话似乎让我们得到了答案。张錩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中国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国内著名雕塑家、“泥人张”第四代传人,他的讲话让大家惊呼“收获大”、“太能讲了”、“听的过瘾”……
此次展览学术支持人、清华大学美院教授张錩发言
是日,玉石铺子刊发此次展览学术支持人张錩的一篇文章,顺着张教授所谓的文脉,大家可以试着找一找「何马雕刻艺术的“独辟蹊径”之所在」。
且看张錩教授一文:
何马出生在闽东海边的农民家庭,从小就体验过捏泥、画画、雕刻的乐趣,高中时在福州接受了良好的美术教育。在他九十年代初期的寿山石雕作品中,已经显现出强烈的创新意识和独特的思考。1997年,何马随我学习“泥人张”技艺,并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饰艺术系雕塑专业进修,期间他系统地学习了专业基础课浮雕、园雕专业;创作课泥塑、木雕、石雕、金属工艺和艺术理论等课程,各科均取得优异成绩。使其艺术理念、创作思维、审美追求,以及艺术表现都得到质的提升,为其创作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何马作品的创作题材相当广泛,静物、植物、器物、动物、人物均有涉及,这是由于他养成随时随地观察身边事物,并用速写方式记录的习惯。例如他的静物类作品枯木、果蔬、糕点、贝壳、叶片、种子、水珠等;反映农村生活题材的如农家民俗风貌、农人生活场景、农具、牲畜等;再如类似出土器物的系列、人物系列、鸟类系列等都是源于他的日常生活所见。
何马早年绘画作品
手艺造型人何马作品《应物象形》
他的艺术表现方法极其灵活,无论是写实、装饰,还是写意的形式语言表达,都能自如地表现,使作品呈现变化多样的形式效果。例如,以写实手法创作的各类静物,达到超写实的乱真以装饰手法创作的印章、把玩件、人物园地等作品,呈现立体造型的形式美。代表作有《龟钮》、《把玩式印章》、《投石问路》等;以写意的手法创作的人物、动物等题材作品,更是巧妙地意象表现烟火、水、光影等的视觉效果。创建“刀触”雕刻的意蕴内涵。他的雕刻技法不仅适用于软质的叶蜡石,还可运用于白玉、翡翠、黄龙玉、鸡血玉、琥珀、黄蜡石等多种宝石类的硬质材料。
他的作品艺术内容涉及广博,不仅有反映民俗、民生、民情、民趣的,也有呼吁生态保护,善用资源的……更在他近几年的作品中,创作对人生价值赋予哲思,具有内蕴丰富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都使艺术内容与艺术形式比较好地结合,多层面地通过艺术形式的艺术构图、艺术技巧与艺术语言,巧妙地运用材料载体生动而鲜活地表现了不同题材内容的创作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