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辽代建筑之一,花480万元,修缮8年

河北保定,高碑店市东南15公里左右的新城镇政府附近,一条非常不起眼的小巷内的开善寺,是一座保留有辽代(公元916~1125年)建筑风格的佛寺。图为无人机航拍的开善寺。(王子瑞 摄影)

无人机鸟瞰开善寺。开善寺俗称“大寺”“大佛寺”,由于建筑历史悠久,人们对其始建年代说法不一,传说先有大佛寺,后有新城县。开善寺据传始建于唐代,原建筑已被毁,现仅存建于辽代的大殿和后代修缮的天王殿、金刚殿。

开善寺大殿面阔5间,进深3间,通高约13.2米。殿内立柱用材粗壮,具有明显的侧脚和升起,各柱卷杀圆润,殿顶为出檐深远、弧度平缓的庑殿顶。

据《高碑店市志》记载,此寺始建于唐。原建筑多已被毁,现仅存建于辽代的大殿和后代修缮的天王殿、金刚殿、弥勒殿和大雄宝殿。大雄宝殿是寺内主体建筑,为辽代遗物。天王殿及弥勒殿均为小式硬山布瓦顶建筑,为明清遗物。

为了扩大视野,大殿在建造过程中使用了辽金建筑中常见的减柱法。殿内仅有立柱4根,视野宽阔,适应了在殿内布置众多佛教群像的需要,充分体现了辽代佛殿内部结构安排与实用要求紧密结合的设计思想。现存木结构为辽代遗物,为目前仅存世的八大辽代建筑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一直被作为当地的粮仓占用,1996年,被国务院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殿前立有一块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开善寺重修碑记》,碑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按旧碑,寺创于宋重庆二年,宋史无重庆纪元,盖相传之误也”,现在碑文中所提的“旧碑”已不知所踪,也不知其年代,但碑文中提到上一次大规模修缮是在明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或许“旧碑”为永乐年间所留,虽然碑文中所记载的宋代年号不存,但明确指出了是宋不是辽,这为开善寺的断代增加了一丝悬疑。

近年来,高碑店市委托有关单位完成了以开善寺为中心的1.5平方公里以内的电子地形图绘制工作,并委托省古建研究所对该寺进行整修设计。历时8年,投入资金480万元,修缮后的开善寺大雄宝殿庄严肃穆,气势恢宏,殿内彩画、壁画、佛像巧夺天工。

修葺一新的开善寺以其古朴、雄伟的风姿,吸引着前来参观的人们。据说,只有初一十五可以参观,平时都不开放


高碑店市,隶属河北省保定市,是保定市代管县级市,位于河北省中部,保定市北部。全境总面积672平方千米,西部为太行山洪冲积平原,东部为河流冲积平原。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徐缓倾斜,平均坡降比为0.6%,海拔高度11.4至39.4米,构成地势平坦的平原地貌。

高碑店市有着古老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战国时期市境内为燕国督亢地。唐太和六年(公元832年)置新城县,县治在今高碑店市新城镇,属河北道涿州。明代洪武六年新城县解放,恢复隶属保定府,一直沿至清末。民国二年直属河北省。抗日战争时期市境先后属冀中区四专区、五专区、十专区。1948年11月新城县解放,成立人民政府。1949年8月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后,归保定专区管辖。1958年12月20日撤销新城县并入涿县,县政府迁至高碑店。1961年7月9日析涿县复置雄县时,白沟河以东部分划归雄县。1962年8月27日析涿县和雄县,恢复新城县原建制,县政府驻地在新城镇。1970年县政府迁至高碑店。1993年4月9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新城县,建立了高碑店市,辖区不变,隶属保定地区。1994年,保定地区和保定市合并建立新的保定市,辖高碑店市至今。

高碑店市悠久的历史造就了一批杰出的名人。战国时期秦将樊於期在樊馆(今方官)杀身取义,传为佳话;北魏郦道元(今栗各庄人)所著《水经注》是祖国文化瑰宝;清代王振钢(今邓庄人)一生主讲莲池书院,培育了八方子弟;义和团首领张德成率团众于津门紫竹林等地抗击八国联军,英名远扬;清代学者王树楠,遗著甚多,最著名的是《陶庐文集》。共产党员(原新城县政府领导人)王星、杨铁、朱德生、宋焕章、刘树生等同志在领导境内军民打击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战斗中,抛头颅、洒热血,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