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小丑
图:Henri Rousseau
影评怎么写呢?好看的太少了。至今我觉得最好看的影评是徐浩峰的武侠系列影评,原因无他,不是真的在分析电影,电影只是一个徐浩峰展开武侠思想的载体和工具。
我过去写了一些电影(你看我都不说是影评),也都尝试避开这种学院式的解析。我总是希望能用不一样的方式,甚至每篇都不一样,怎么都比“帮您赏析电影”来得有意思。包括我至今都比较满意的与《肖申克的救赎》有关的那篇。当然,《阳光小美女》这篇我自己也很满意,就像自己的使命,一定得为自己喜欢的影片说点什么。
通常而言当你夸一部电影的时候,即便没什么感觉,也不会说什么,可能想听听看我觉得好在哪里。但如果你批评一股热门高分获奖电影,必将遭到很多“不同意”,甚至是辱骂。
如果阅读理解过关的话,逐字逐句阅读只需要不到五分钟应该是能看明白我为什么不喜欢《小丑》这部电影。虽然喜欢和讨厌原本是没有义务提供理由的。
我再浓缩下为什么:一,故事是故事,谋杀主题的小说肯定不意味着作者在宣扬杀人。用价值观去评判电影并不合适,否则除了主旋律其他的创作都值得批评。这样的道理反过来也在制约创作者。若创作者夹带私货掩盖不住的某种倾向,这其实已经是一种不恰当的创作动机了。尽管毫无证据,但观众能感觉到。二,抛开价值观和动机,纯邪恶的审美,《小丑》也不够好,矫揉造作。这一点当然很主观。
所以下面这条留言(虽然有些地方我看不懂在说什么)蛮有意思:
我相信不少觉得《小丑》好的人是真的可以从中得到共鸣,一种情感上共振。大概也符合创作者的预期。这部电影讨厌的地方就在这里,简直是有意在合理化妖怪。
如果现在我们把小丑换成出现实中报复社会的反人类无差别杀人狂,再结合一篇杀人狂们惨兮兮身世的深度报道,他们无差别杀人的行为是否变得可以理解了?因此,被践踏被欺负被冷落穷苦潦倒成了作恶的通行证?《小丑》令人厌恶的地方就在这里,同情并理解小丑的行为的那股气息怎么都包不住。
多年前有一部讲美国校园枪击案的片子,拍得特别简单,多个第一人称视角切入中学生日常普通的一天,极其日常,吃饭聊天打招呼,霸凌,被欺负的孩子回家弹了首贝多芬的《致爱丽丝》,第二天荷枪实弹,回到学校,见人就射。整个过程跟纪录片一样。只是尽可能地还原呈现。从中你看不出导演的任何倾向和同情。就这么呈现给你们看,怎么看是每个观众自己的事。
这其中的差别很微妙,但又很关键。
我认为能从《小丑》这部电影中理解和同情小丑的人是比较危险的。他们眼里的世界跟小丑看见的差不多,是需要一场颠覆的丑恶。自身的一切不如意自己是毫无责任的,完全都是这个社会的错。这种恨完全遮蔽了世界的真相,因为事情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解释。《小丑》这部电影来得是如此及时,把内心所想的全部都发泄出来了。
当然了,这只是一种猜测。
上篇:年轻人赚钱少应该啃老吗?
推荐:小丑确实是个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