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红楼|抄检大观园后,宝钗为何迅速搬了出去?

抄检大观园,是全书一个重大的转折点,标志着给少男少女们带来自由的青春乐园即将失去,从这里开始,诸芳流散,过去的好时光一去不复返了。

宝钗是第一个离开这片乐土的,而且是主动离开。

她的离开,王夫人不理解,以为是什么人得罪了她:“他这去必有原故,敢是有人得罪了他不成?那孩子心重,亲戚们住一场,别得罪了人,反不好了。”

广大读者也不理解:只顾着自己避嫌,全然不顾与她同居的湘云,看来平日所说的姐妹情,都是塑料的,关键时刻就看出真假来了。

红楼梦被称为百科全书,毫无夸张之意,因为其中蕴含着各行各业的专业知识,如果对这些专业知识缺乏了解,就容易造成误读误解。

比如宝钗搬出大观园,必须从管理学的角度去理解,才能读懂宝钗行为的合理性,以及宝钗做人做事的高度。

抄检大观园,是王夫人“惑奸馋”之后的糊涂之举,凤姐深知这件事做不得,但她管理失职难辞其咎,同时也需要洗白自己,只能任由事态发展。

但在抄检之前,她站在管理者的角度,做了一件正确的事,从而避免了亲戚间的尴尬。这件事就是“要抄检只抄检咱们家的人,薛大姑娘屋里,断乎检抄不得的。”

薛大姑娘屋里,为什么抄不得?

很简单,所谓抄检,目的是查抄丫头们违规犯法的行为,对象是丫头们,即贾氏集团的员工。宝钗虽也住在贾府的大观园里,但她的员工都是从薛府带来的,不归贾府管理。

这就像一个集团公司把宿舍楼的其中一间借出去或租出去了,集团要内部整风,比如查员工是否外宿不归等,难道还去查租住公司的员工吗?稍微懂点管理常识的人就明白,如果去查,就是越界了,有夜闯民宅、侵犯他人隐私之嫌。

再往小里打个比方,就像租房,房东能随意开门进来检查是否有违禁物品吗?

凤姐深知这个道理,王善保却不懂,她只理解为亲戚不能查。凤姐也懒得解释,只要能达到不查的目的就行了,管你能不能理解呢。

懂得这个道理的,还有探春。对丫头们的抄检,其实是对主子的质疑:管不好你的人!

所以,探春为了捍卫自己的尊严,坚决抵制这种越权的行为:“我们的丫头自然都是些贼,我就是头一个窝主。既如此,先来搜我的箱柜,她们所有偷了来的,都交给我藏着呢。”

试想一下,如果抄到了宝钗那里,她该怎么做呢?她既不能像探春一样抗拒,也不能任由自己的丫头被欺辱,真就把她逼到两难的境地了。

查丫头的行为,其实就是打脸主子,就像怀疑员工不轨,总经理越过部门经理直接找员工问责,这是管理之大忌。这个道理,王善保不懂,王夫人也不懂,凤姐、探春、宝钗却是懂的,这三人才是真正的管理人才。

宝钗既然懂,为什么又要在抄检之后迅速搬出去呢?

这正是宝钗的明理之处,这个理,既是亲戚间保持和睦相处的理,又是对管理者的理解与体谅之理。

宝钗应该并不知道抄检大观园的原因,但一定知道出了不小的事。查抄过后,整个大观园将议论纷纷,各种流言蜚语出现,其中有一类就是关于她的。

正如广大读者所想,宝钗和王夫人、凤姐都有亲缘关系,议论的焦点,不会指向宝钗,而是指向王夫人和凤姐,说她们以权谋私,包庇亲戚。

王夫人和凤姐,都担不起这样的罪名,而且,这个罪名,最终会指向贾母:王夫人当家、凤姐管家,都是贾母授意的。如果有人因此兴风作浪,指责王夫人凤姐以权谋私,贾府还有宁日吗?

越是亲戚,越要避嫌,而不是拿亲戚的权力当成自己的保护伞。在这一点上,与之相反的例子,就是晴雯,时时不忘标榜自己是老太太的人,把老太太当成保护伞了。

凤姐懂得不让宝钗尴尬,宝钗自然也懂得不让王夫人凤姐为难,这才是亲戚的相处之道,也是薛家能长久住在贾府的原因。

昔孟母,择邻处,有薛家这么好的邻居长期相处,是贾府求也求不来的福气。

另外,搬出去,也让宝钗自己避免了尴尬。这一次是凤姐懂理,谁知下一次遇到的会是谁呢?再亲密的关系,也要保持界限,不要给人践踏自己的机会。

抄检大观园,于书中人来说,是命运的转折点;于读者来说,是学习为人处世、经营管理的好机会。

读出书中的精妙,才不枉曹公费尽心血写成百科全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