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理想主义者

用经济学智慧解读真实的人的世界

欢迎你来

作者:菁城子 | 编:禅心云起

在古代和近代史学观念,王莽大概是收获评价最悬殊的人物。此人年轻时孝义谦恭,礼贤下士,清流将其视为道德标杆。上台即倒行逆施,做出一些超乎前代帝王的举动:废土地私有,颁布“王田制”,屡换货币,将盐铁山川之利收归国有。

这些政策的后果是经济大崩溃,加之弑君代汉,政事繁复,对周边民族挑衅兴兵,全国完全陷入混乱。

王莽作为奸雄巨恶的代表,千年以降几乎没有学者为其辩护。但是到近代,很多著名学者却极力为其开罪。胡适曾为王莽抱冤鸣不平,说他蒙受一千九百年的冤枉而无公平论定,他的能力远在王安石之上,勤勤恳恳地“均众庶,抑并兼”,最后却招来杀头之祸,令人同情。

柏杨也称颂王莽是伟大的政治家,他获取权力是为了践行儒家政治理想,而非饱足私欲,其失败具有悲剧性。近代史家多持此论,或为王莽鸣不平,或叹其理想太超前,俨然王莽已成为被误解千年的英雄。

为什么会有这种评价差异?中国历史上的争议人物,如秦皇汉武、曹操诸葛亮,对他们的争议从来不断。为什么是王莽,到20世纪突然形成巨大分野,并且有众多知名学者为其辩护呢?

王莽本人真是品行高尚还是虚情矫饰,这属个人私德,且难深入其内心探访。事实上这些并不重要。他对历史影响主要还是其政策,这些事实清清楚楚地记载在汉书,对他的评价落差也基于此。

为抑制土地兼并,王莽实行王田制,全国土地皆为国有,再计口授田。家有男丁八口则授田一井(九百亩),不足八口而土地超过九百亩者,将多出部分分给宗族邻里。禁止土地买卖。

后世均田制、近代土地改革多抄袭于此。孙中山本人就非常推崇王莽的“王田制”,他的“平均地权”和王莽一样,都是为了保证“耕者有其田”。难怪很多人说王莽的土地思想非常超前。

和“王田制”配套的是“私属制”,主要限制奴婢制度。汉朝奴婢制分官有和私有,前者主要来自战争和朝廷没收(罪犯或官员家属),民间奴婢主要来自贫穷卖身、卖地依附,奴婢可以买卖。

王莽要解决的是后者。他的改革宣言说:将人和牛马同栏,违反了“天地之性人为贵”的伦理,应当废除。看起来简直是一封“人权宣言”。

可是细细分析,王莽的“王田制”和“私属制”都有很大问题。

王田制的前提是土改,废除现有土地私有制,将土地从具体产权人手中夺取过来,再根据政策分田。这相当于把既有经济关系连根拔起。不只是大小地主不满意,自耕农也不愿意。受到鼓动的贫民阶层则对有地阶层发起了攻击,该政策一颁发就引起全国大乱。

王莽的本意是遏制土地兼并,可是土地兼并真正问题是赋税和豪强掠夺,而非流转。禁止土地买卖相当于剥夺了农民的一项重要财富,无怪一些贫民也要反对。

“私属制”禁止虐待和杀害奴婢,这些并无新意,在此之前汉朝法律一直严惩虐待奴婢的非人道行为。很多诸侯王都因杀害奴婢被弹劾、剥夺爵位。王莽的儿子就因杀奴而被逼死。

奴婢虽然依附程度较深,处境糟糕,其人身、财产、买卖和赎免的权利仍受法律上的保护。王莽的“私属制”则要禁绝这一切,拥有奴婢的地主阶层不免要群起攻击,那些卖身济困者难免也要反对。

“王田制”和“私属制”是近世以来王莽最受称道的政策。它的平均主义、人道主义色彩充满着迷人的光辉。代价却是:整个经济生活重新设计,秩序被打破;大量财产权利被侵犯,社会矛盾变得空前激烈。主导这一切的是国家权力。仿佛共产制度一般,耕者有其田,但都是国家的,民众没有处分权,甚至雇佣关系也受极大限制。

为使社会关系简单,王莽设立了“六筦”(即六管,即酒、盐、铁、钱、山泽),将土地之外的几乎所有财富据为国家,防止商人渔利。此外他在全国五大城市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设立五均官,对工商业征收税款,平抑物价。

五均官定期出台物价标准,称为“市平”,物价高于“市平”,政府就出售库存物资,市场价格低于“市平“,则听任自由买卖。朝廷还开办赊贷业务,因祭祀、丧葬或商业无资金者可以向朝廷借贷。

简单说,王莽的施政是奔着他的儒家大同社会的:圣王执政,民众简单纯朴,几乎没有商业,生活所需由国家分配。

正如钱穆评价,王莽施政有一种书生似的天真。他将儒家书本上的蓝图付诸实践,兢兢业业同时又极端狂妄自负,制造了一大堆灾难而不自知。

他三次改革币制,造出一大堆稀奇古怪的货币,无意间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拨通货膨胀灾难。他对西域、匈奴、高丽、西南夷发动挑衅,模拟周朝“五服”体系改造边疆关系,结果兵连祸结,直至败亡。

这个师古自用的儒者,制度设计的狂人,把社会关系搞得一团糟之后,可能都不明白为何失败。

社会经济是非常复杂的体系,其间演化往往超出当时人的眼界。统治者应像汉初做法,收缩权力,让社会经济自行发展。政府滋事越多,麻烦就越大;政府改造一切,终将不可收拾。

从汉书记载看,王莽是非常真诚的儒者,他的日常言行都以儒家经典为规矩,他的理想却是对社会进行完全改造。胡适称王莽是一千九百年前的社会主义者,这是准确的。可惜胡适和20世纪多数知识分子一样,都是社会主义者,对改造社会有热忱的愿望,并且寄寓于根本性的改造。

“人人有田亩”只是初级理想,紧随其后的必然是“限制工商”“消灭贫富差距”,最终达到人人平等。20世纪知识分子的社会工程师梦想在王莽身上找到了寄托,尽力地为其翻案,也就不难理解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