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沙岩曲:别样的七夕礼赞
无论您远走何方
大理 · 剑川岩曲
Wed.August.7
弥沙岩曲:别样的七夕礼赞
夜里落了一场雨。清晨,弥沙岩曲村在薄雾中渐渐苏醒,喜迎农历七月七。对于岩曲人来说,这是格外重要的日子——魁星会,主题名曰:弥沙乡玉石河魁星阁传统盛会。
众所周知,农历七月初七是七夕节,在一般人的观念中,牛郎和织女一直就是七夕风俗以及七夕故事的主角。七夕为乞巧会,家家设牲醴、果品、花粉之属,夜向檐前祝七娘寿。但是在东南浙、闽、赣、台等地区,七月七日还被认为是魁星生日,在这些地方,长期以来就流传着七夕拜魁星的风俗,岩曲村如是。或曰:魁星于是日生,士子为魁星会,竟夕欢饮。张巡方有诗:“露重风轻七夕凉,魁星高燕共称觞。幽窗还听喁喁语,花果香灯祝七娘”。
世人认为魁星主掌文章气运,是读书士子的守护神。中国很多地方都建有“魁星楼”或“魁星阁”,其正殿塑着魁星造像。魁星的信仰源于星宿崇拜,为广义之五文昌之一。古人对北方聚成斗形的七星统称北斗,魁星原是北斗七星的第一至第四颗星,这四星为魁,其余三星为杓。《史记·天官书》说“魁为参首”,含有魁首、第一之意;而第一又是古今学子梦寐以求的目标,因此转而以星拟人托祀,将其形象具体化为金身鬼面,右足踏鱼鳌,左足踢北斗,右手执笔,左手拿金宝,形象取“魁星踢斗”而加以供奉。这是象征着圈点题名金榜的士子姓名,以寓应试获中,榜上有名。
岩曲村自古崇尚学问,尊师重道,此学风延续至今,家家以供养子女读书求学为大,村里自然少不了魁星阁。又因村子外的弥沙河温婉秀气,似玉带绕村而过,因此又称玉石河,老人家也往往以玉石河代称岩曲。这便是玉石河魁星阁传统盛会的名称由来。
一大早,村里人早就聚集于此,忙进忙出。按照惯例,每家至少出一人前去料理各项事宜。各家各户自愿拿些家里的米果蔬以备魁星会的餐用,可灵活安排。当然,离魁星阁近的几家村户位置便利,便专门负责蒸煮米饭等。
一阵阵鞭炮声响彻周遭的山林,连原野尽头狭长的玉石河也一改终年悠悠淌着的状态,为之欢腾着。魁星阁里的村民们喜形于色,手中的活计竟不知觉地快了起来,扫地、择菜、洗碗、烧水、搬桌抬椅……无不勤快。
这会儿,在外工作、打工的村里人若有时间便一定会赶回来的,看着马路上陆陆续续缓缓停住的汽车,我知道必是他们回家来了。
此时,魁星阁的台前香案已摆满诸多贡品,香烛通红。也有学子们一一献祭的寄托心愿的纸笔,由妈妈会的奶奶们帮忙祝祷。人们虔诚的拜服在魁星神面前,鸣炮焚香礼拜,祈盼他能降下好运,保佑子弟们“魁星点斗,金榜题名。”全程一派庄严肃穆,众人皆心存敬畏,诚心诚意。
吃午饭时,阁内人流如织,欢声笑语、你来我往,此间好不热闹。此等欢喜气氛,我便随手录下一小段视频,留其原汁原味。简单生活里的细碎真实以及温暖的烟火气,切切就在眼前。
饭毕,一群老妪在敬香、上表文、诵经、磕头,间或敲击手中的法器(形似佛家的引磬,我不晓为何物),在一旁听着不觉杂乱无章,反而悠扬动听,颇似白族的本主崇拜。
待诵念罢,村里人遂载歌载舞,将欢乐气氛推至高潮。台上放置音响设备,还专门挑两位优秀的男女学生上台致辞,兼报幕。台下被众人挤得水泄不通,尽管天光犹烈,却丝毫压不住大伙的热情。《喜悦霸王鞭》、《金花花哟遍地开》……诸多剑川白族歌舞可谓精彩纷呈,真乃一场视觉上的饕餮大餐。期间的白族调喜即兴即景,诵岩曲村的学子成器、阖家安康、国家富强。
此后,村中百姓依次落座吃流水席,颇有结亲人家之喜悦场面。摆碗筷、上菜、撤席、洗碗,有条有理,人人忙得不亦乐乎。但天公不作美,一场瓢泼大雨搅了这井然的秩序,人人慌忙躲避,等着雨停继续这场盛会……
一个小山村,在玉石河畔、在青山原野间,唱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古老赞歌。因这片土地的滋养,勤劳朴实的岩曲人活出了人生之彩,因一辈辈人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的传统,一株株文化的种子从此在这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成为他们心中永远的无上荣光。
在此盛会的背后,我看到热爱生活的他们,恰到好处地抓住每一个节日为生活祈福,这大概就是节日存在的意义吧。祝福这个宁静悠远又永远年轻向上的村子,明天她会更美!
二零一九年八月九日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