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知识点:古今异义

  古今异义: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

  如:“太丘舍去”中的“去”,古义是“离开”,后来演变为“到某地去”。

  古今异义情况:

  ①词义扩大。

  如“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孟子》)中的“江”“河”与“淮”“汉”并列,指“长江”和“黄河”。“江”和“河”在古代是专有名词,现在扩大为用于泛指的通名了。

  ②词义缩小。

  如“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中的“金”原泛指一切金属,现在专指黄金。

  ③词义转移。

  如“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中的“烈士”,本指有操守有抱负的男子,现在则专指为革命事业献身的人;

  ④感情色彩变化。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中的“卑”是指地位低下,“鄙”是指知识浅陋,并没有贬义,现在的“卑鄙”则指品质恶劣,已变为贬义词。

  ⑤名称说法改变。

  文言中某些事物的称呼,在现代汉语中已换成另一种说法。只在某些特定的场合或固定短语中还保留着。

  如成语“目不识丁”现在已改用“眼睛”一词;“寡不敌众”中的“寡”现在已改用“少”字。

  ⑥词义弱化:

  如“很”,古义是凶狠,表示的程度很高,很深,现在表示的程度不怎么高深。“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现在表示埋怨、责备。

  ⑦词义强化:

  如“恨”,古代表示遗憾、不满的意思,今天表示仇恨、怀恨。“诛”,最初只是责备之意,后来强化为“杀戮”的意思。

  ⑧古褒今贬:

  如“爪牙”古时指武臣或得力助手,属于褒义,如韩愈《与凤翔邢尚书书》:“今阁下为王爪牙,为国藩垣。”。而现代汉语中的“爪牙”则是“比喻坏人的党羽和帮凶”,为贬义。

  ⑨古贬今褒

  如“乖”古时指偏执,不驯顺,为贬义,如《林黛玉进贾府》:“行为偏僻性乖张。”而现代汉语中则用来形容人听话,安顺。

  ⑩名称说法改变

  如“市”古义:买。例:“愿为市鞍马”。

  如“谢”古义:告诫(也有谢罪的解释)。

  初中阶段常见的古今异义词

  亲戚[今]旁系亲属。

  [古]指父母兄弟,统指家里亲人。

  [例]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孟子〉三章》 )。

  妻子[今]爱人(女方)。

  [古]妻子和子女。

  [例]遂率妻子荷担者(《愚公移山》)

  所以[今]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古]①用来,靠它来。

  [例]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②……的原因。[例]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绝境[今]没有出路的境地。

  [古]与外界隔绝之地。

  [例]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桃花源记》)

  无论[今]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古]更不必说。

  [例]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稍稍[今]稍微

  [古]渐渐地、慢慢地。

  [例]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口技》)

  唧唧[今]低声交谈,也可指虫的叫声。

  [古]织布机声。

  [例]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豪杰[今]才能出众的人。

  [古]有声望、地位的人。

  [例]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世家》)

  何苦[今]不值得做,犯不着。

  [古]哪怕,怕什么;怎怕。

  [例]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

  肉食[今]肉类食物。

  [古]指享受优裕的大官。

  [ 例]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卑鄙[今]品质恶劣。

  [古]卑,指出身低微,鄙,指为人粗野。常用作谦词

  [例]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出,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垄断[今]把持独占。

  [古]山川阻隔。

  [例]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垄断焉(《愚公移山》)

  烈士[今]为革命而牺牲的人。

  [古]烈,有节操有抱负;士,一般指男子。

  [例]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牺牲[今]为正义而死。

  [古]用作祭礼的牲畜。

  [例]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判论战》)

  秋天[今]秋季;

  [古]秋季的天空。

  例如:秋天漠漠向昏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虽然[今]用于让步复句的关联句。

  [古]虽,尽管;然,如此,尽管如此或虽说如此。

  [例]王日:“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造云梯,必取宋。(《公输》)

  一毛[今]一角钱。

  [古]一根小草。

  [例]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开张[今]店铺开业。

  [古]广泛。

  [例]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学者[今]有专门学问的人。

  [古]求学的人,读书人。

  [例]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说》)

  无赖[今]流氓;刁钻泼辣,无理取闹。

  [古]活泼好玩。

  [例]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清平乐》)

  可怜[今]值得怜悯。

  [古]①值得同情。

  [例]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卖炭翁》)

  ②让人怜爱

  [例]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中间[今]当中。

  [古]中,当中;间,夹杂着。

  [例]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以为[今]认为。

  [古]以,把;为,当做。

  [例]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五柳先生传》)

  可以[今]能够。

  [古]可,可以;以,凭,靠。

  [例]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从而[今]连词。

  [古]从,跟随;而,而且。

  [例]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 从而师之。(《师说 》)

  会计[今]会计,管理财务计算的人。

  [古]会,聚会;计,商议。

  [例]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世家》)

  不必[今]用不着;不需要。

  [古]不一定。

  [例]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

  作文[今]语文课里写文章的练习。

  [古]写文章。

  [例]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感激[今]深深的感谢。

  [古]感:感动;激,奋激。

  [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痛恨[今]十分憎恨。

  [古]痛心遗憾

  [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再[今]①又一次,再一次,多次。②继续,还有。

  [古]数词。两次,第二次。

  [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0)

相关推荐

  • 【古汉】常见古今异义词汇总

    [词义扩大] 应用的范围比原来广泛 例如: "雏"由"小鸡"扩大到"幼小的动物或幼儿": "河"由"黄河&qu ...

  • 初中课内文言文中的古今异义词集录二十五、...

    初中课内文言文中的古今异义词集录 二十五.卑鄙 古义: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例: 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今义:(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二十六.开张 古义:扩大.例: 诚宜开张 ...

  • 古代文言文必备291个实词,秒杀文言文翻译(一)

    一共291个词,本文为第一篇(1-150) 希望大家好好记,高考大捷,文言文不再是噩梦!! l.爱 [古义]吝惜° [例如]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过秦论> 翻译:不吝惜珍贵的器物`贵重 ...

  • 中考备考指导 | 初中语文常见古今异义词归纳

    一堂作文课 专注中小学生阅读和作文指导:关注回复「领取」千元资料免费领 关注 初中语文教材常见古今异义词归纳 例句 词语 古义 今义 出处 1.与儿女讲论文义 儿女 子侄辈的人 儿子和女儿 <咏 ...

  • 成都中考倒计时26天中考语文知识点梳理集...

    成都中考倒计时26天中考语文知识点梳理集...

  • 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最新完整版)

    第一部分:语文知识数字归纳记忆两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两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两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两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两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 ...

  • 「中考语文复习」27、中考语文知识点之议论文「课件」

    「中考语文复习」27、中考语文知识点之议论文「课件」

  • 中考语文知识点:其它作文

    主要包括小作文.应用作文以及课文的续写或者读后感等,应用作文主要考察常见应用文(通知.请假条.申请书等)文体的格式,课文续写或者读后感主要考察对课文的理解以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以应用文为例来探讨其 ...

  • 中考语文知识点: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

    命题作文: 一般是指出题者给出一个既定的题目,要求应试者根据这个给定题目进行写作.它包含事件,人物,场面等要素. 半命题作文: 就是指作文题目只出现一半或一部分,另外一半或一部分由考生自己去补充的一种 ...

  • 中考语文知识点:话题作文

    是一种用一段导引材料启发思考,激发想象,用话题限定写作范围的作文题型. "话题",就是指谈话的中心:以所给的话题为中心,并围绕这个中心内容而进行选材写出的文章就是"话题& ...

  • 中考语文知识点: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 一般是指出题者只给出一些文字或图画材料,要求应试者根据所给文字或图画的内容自己命题进行写作. 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 ...

  • 中考语文知识点:综合读写

    综合读写:给出一段材料,考察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