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吉麟聊教研|一节课的思考…好课是“磨”出来的⑧

前言:
《礼记·学习》: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

探究实验活动

一直在做教研引领性工作,也一直倡导,我们教师要立足于课堂的教与研,但什么是好课,个人观点,好课是自己磨出来的。真要做到“要脑中有‘纲’、胸中有‘标’、腹中有‘书’、目中有‘人’、心中有‘法’、手中有‘技’” 。还真的不容易。我曾给自己一句个人敬言:学者未必是良师,但良师必为学者!就是希望自己能以学者的身份做好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也曾发一起接龙,作为教师,你心中课堂的认识是什么?
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地方;
课堂是师生共同质疑、释疑、生疑的地方;
课堂是学生个性表现、体验成功的地方;
课堂是师生思维踫撞、敢于展现批判思维的地方;
课堂是师生情感交流以及信息互递的地方;
课堂是共同感悟做人道理的地方;
课堂是师生相长的地方;
课堂是……
(接龙)
为此,也听到好多教师在接龙中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对课堂有不同的认知,但归结一个点,做教育,就是在做我个心中的理想。

所以也要思考,如何做出一堂好“课”。又是归结一点,需要我们静心下来“磨”,磨什么?

学科课堂的四要思考点

1、做好对“课”的构建性思考。
在对“课”的思考,需要“读懂”什么?教材,学生,课堂,从而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要有一个解构-构建-重构的思考。见图如下:

课堂的构建图

问起同事,“你的教学模式是什么?”(也许问题会太大)。很多人都难于有一个明确清晰的回答,确实是,要回答这样的问题,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这就需要我们对自己课堂有一个深入的思考。

个人观点若我们的教学设计中做到“五有”,你的课堂也就“明白了”。
有序:任务驱动,环节紧扣,目标有落点。
有趣:联系实际,激励求知,探究有体验。
有效:问题导向,思维训练,思维有展示。
有情:创设情境,互动合作,情感有表达。
有用:学以致用,反馈链接,价值有体现。
2.备课,备什么?需要思考哪些问题?
个人有一个“快板”式建议,一起交流。如下口诀:
备教学评大单元,
学科理解是重点;
大观念,大概念,
学情分析为起点。
目标任务去哪里,
我做导演生体验;
支架教学设情里,
设置问题穿课线。
建构思维作梳理,
动态评价不分离;
达成增值为效应,
深度学习形神意。
――――――――――

其实,也正如大家一起“天天谈”的问题,研课标、研教材、研教学如何实施,备好课,备学情,设计“课”的实施策略。但,常下科组组时,看到的,能静下来,确实作一个系统性研究还是见得不多。而“拿来主义”式教学还是多见。现在把课标“三研”、备课的“三研”及备课的“两备”、“一分析”以图片列出,以供大家作一个教研的参考性学习。具体“如何操作”,现在网络发达,各专家都有不同及类同的见解。本文只作纲要性展示。

作课“三研”

单元备课的“三研”

备课的的基本两备

学情分析

学情诊断

3.做好用教材教,构建“教-学-评一致性课堂”闭环教学。“动”起来才是学习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

用教材教,教-学-评一致性

●立足“自主、合作、探究”的学生发展的基本立场:
重“诱”,教师循循善诱,发挥主导作用;
重“思”,学生独立思考,充分体现其主体作用;
重“探”,即探索,以观察或体验(实践)操作为主要方式;
重“究”,即研究,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为特征;
重“学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指导和阅读、思考、表达三大学习习惯的方法指导。

闭环式课堂

●看“八观”你的课堂:
一观教学目标是否落实了“学科素养目标”要求;
二观教学策略是否体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三观课堂上问题导向“教教材”还是“用教材”;
四观教师的“导”是否体现“以学定导、以评促学”;
五观学生的角色是否体现自主式、互动式、合作式学习;
六观教学手段是否以学为中心,情境化,探究或探索化,“授人以渔”;
七观教学过程是否体现“深度学习(高阶思维)层次”;
八观课堂教学效果是否实现了“堂堂清”的建构。

结束语:
什么是教学?教学就是让学生的有一个“闻知、说知、亲知”的学习过程,但学习的终点不是知识,而是在教师的'五观'引领下开启另一扇更大的门—“智慧”。——李吉麟

课堂探究性实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