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路電车與13座橋【圖文】
记得好几年前,上海电视台有一档节目里采访了13路电车终点站的一位工作人员,那位先生在镜头前自豪地称:“我们'英商’时期就有了!”其实这话只说对了一半,“英商”时期的13路既不是英商电车公司开的电车,也不叫13路,而是一条由上海市公共交通公司筹备委员会官办的12路公共汽车线路。今天13路电车的故事就要从这12路开始讲起……
13路电车微历史
前生
1947年
8月10日,上海市公共交通公司筹备委员会开通12路公共汽车线路,自新闸桥至提篮桥,全程6.9公里。线路自新闸桥北堍起经大统路、新疆路、海宁路、浙江北路、天目路、河南北路、海宁路、鸭绿江路、周家嘴路、高阳路、唐山路、公平路、东长治路、海门路,至东大名路止。
1947年行号路图录:公共汽车行驶说明表
1940—1950年代上海公交大量使用的500型公共汽车
1950年上海指南:12路公共汽车
1950年
12路公共汽车由新闸桥向西延伸至恒丰桥(终点站设桥南堍淮安路,今石门二路北端)。
1951年
8月12日,为配合施工,12路公共汽车临时改走新疆路、乌镇路、新民路、大统路循原线行驶。
是年,12路公共汽车由恒丰桥向西延伸至西康路余姚路。
是年,12路公共汽车由恒丰桥向西延伸至西康路余姚路。
1952年
8月12日,12路公共汽车由西康路余姚路再向西延伸至忻康里。
1952年交通日记:12路公共汽车
1953年
1月10日,为配合提篮桥地区施工,12路汽车终点站临时调整至海门路昆明路口。
1954年
12路汽车由忻康里向西延伸一站至曹家渡。后又调整回忻康里原处。
1954年交通日记:12路公共汽车
1955年交通日记:12路公共汽车
1956年
11月1日,全市公交线路号码统一调整,12路公共汽车更名为72路公共汽车。后实行通宵运营。
1957年交通指南:72路公共汽车
1959年公交手册:72路公共汽车
1960年春季版公交手册:72路公共汽车
今世
1960年
10月8日,电车二场开辟13路无轨电车线路,自提篮桥至曹家渡,线长9.938公里,取代72路公共汽车。线路自广肇路(天目西路)大统路以西,改经广肇路、长寿路,抵达曹家渡梵皇渡路(万航渡路)。13路曹家渡终点站设在23路原终点站址(23路电车迁至忻康里康定路余姚路口72路汽车原站址)。线路自西藏北路至江宁路一线全部为新建架空设备,使苏州河南北无轨电车线网更臻完善,加强了沪东与沪西间直达交通。
1963年地图:13路无轨电车走向(曹家渡—北站段)
1962年
1月,13-63路夜宵联运线公共汽车通车。
1963年
9月7日,配合公平路埋管施工,13路电车临时改道。
1966年地图:13路无轨电车走向(曹家渡—北站段)
1967年
8月13日中午,一辆13路电车行驶至海宁路峨嵋路时撞断电线杆,冲坏民房2间,造成死亡1人,重伤2人,轻伤7人。
1968年
5月23日,因海宁路修路施工,13路电车临时单向改道行驶。
1969年
2月25日,因曹家渡地区埋管施工,13路电车临时缩线至长寿路安远路,线长缩短为8.808公里。
1970—1980年代初,常德路电车场里的13路SKD663型电车
1971年
3月25日,13路电车线路由电车二场划归电车一场管理。
1974年公交手册:13路无轨电车
1975年票价表:13路电车
1975年票价表:13路夜宵线
1979年
8月15日,13-63路夜宵联运线正名为319路。
1980年公交手册:13路电车
1980年公交手册:319路夜宵公共汽车
1982年
7月26日,为配合天目中路(西藏北路—大统路)大修,13路电车线路实行分段行驶:西段大统路至曹家渡行驶电车,原线大统路站下客后,由天目西路折向华盛路、共和路,设终点站于共和路梅园路口;东段提篮桥至大统路由公共汽车代替行驶,终点站设共和路华康路口,经梅园路、天目西路,停大统路站后,经华盛路、共和路、大统路、新疆路、西藏北路,回天目中路原线。
1983年,驶经海宁路近四川北路处的13路SKD663型电车
1983年
1月11日,配合提篮桥地区交通综合治理,13路提篮桥终点站由海门路调整至东大名路(西近公平路口)原19路终点站。
1月12日,为配合提篮桥地区站点调整,新辟13路高峰大站公共汽车,线路自惠民路至曹家渡。往惠民路方向停常德路、江宁路、大统路、共和新路、北站、吴淞路、公平路;往曹家渡方向停公平路、商丘路、北站、共和新路、大统路、江宁路、武宁路。
1月12日,为配合提篮桥地区站点调整,新辟13路高峰大站公共汽车,线路自惠民路至曹家渡。往惠民路方向停常德路、江宁路、大统路、共和新路、北站、吴淞路、公平路;往曹家渡方向停公平路、商丘路、北站、共和新路、大统路、江宁路、武宁路。
1983年交通手册:13路电车
2月10日,因16路电车终点站自曹家渡(长宁路40号)迁至东新路,13路终点站遂由万航渡路969号处迁至16路原站址。
1986年曹家渡商业网点示意图:13路电车终点位于长宁路上,出站后立即左转进入长宁支路
1990年乘车手册:13路电车
1990年代初,常德路电车场里的13路SK561G型电车
1991年
10月25日,为配合公平路施工,13路电车往曹家渡方向临时改道东大名路、丹徒路、东长治路、公平路,再循原线行驶。
1980年代末繁忙的曹家渡五角场,13路电车与94路公共汽车等穿梭期间
1990年代初,13路电车曹家渡站站牌
1992年交通指南:13路电车
1993年,13路SK561GF型电车经过天目中路
1995年
9月24日,配合武进路、海宁路实行单行道,13路电车往曹家渡方向改经九龙路、武进路、罗浮路、东新民路、天目东路,循原线行驶。
9月24日,配合武进路、海宁路实行单行道,13路电车往曹家渡方向改经九龙路、武进路、罗浮路、东新民路、天目东路,循原线行驶。
1998年,13路SK561GF型电车在提篮桥终点站,背景为当年提篮桥地标远洋宾馆
1990年代13路广告车票
1999年
6月4日,13路电车更新配车为SK5105GP型(182—205号车)。
6月4日,13路电车更新配车为SK5105GP型(182—205号车)。
1999年武宁路电车场,13路更新配车为SK5105GP型电车,俗称“小方头”
2000年
4月12日,海宁路拓宽工程完工,13路电车恢复为海宁路双向行驶。
4月12日,海宁路拓宽工程完工,13路电车恢复为海宁路双向行驶。
2002年
9月5日,为配合曹家渡地区道路施工,13路电车临时西延伸至中山公园(停原长宁电影院处)。至2005年9月17日恢复曹家渡原站。
2003—2004年上海绿页:13路电车
2002年中山公园临时终点站,13路配车SK5105GP型电车
2004年,长宁路中山公园20路终点站旁经过的13路SK5105GP电车
2004年,922路(13路)配车XMQ6110C型
2008年
配合提篮桥地区道路施工,13路电车提篮桥终点站临时撤销,改驶海门路、东长治路、公平路,再循原线。
配合提篮桥地区道路施工,13路电车提篮桥终点站临时撤销,改驶海门路、东长治路、公平路,再循原线。
2009年周家嘴路,13路SWB5105KGP-3(KGP)型电车,蓝窗
2010年曹家渡终点站,13路SWB5105KGP-3(KGP)型电车,“鬼叫”版
2010年
3月31日,13路与922路归并为新的13路。其中:曹家渡至提篮桥设为13路区间车,使用电车运营;中山公园至提篮桥为13路全程车,由汽车运营。
3月31日,13路与922路归并为新的13路。其中:曹家渡至提篮桥设为13路区间车,使用电车运营;中山公园至提篮桥为13路全程车,由汽车运营。
13路SWB5105KGP-3(KGP)型电车和922路GDW6105G(G0A)型汽车
归并后的13路区间车配车SWB5105KGP-3(KGP)型电车
13路区间GDW6105G(G0A)型汽车
行驶于长宁路上的13路SXC6120G3(W2A)型汽车
2014年
6月24日下午,13路全线配用青年JNP6120BEV1型电车,以取代公共汽车。因中山公园长宁路、汇川路(含终点站)等路段不架设电车架空线,新车可降下集电杆(小辫子)脱线行驶。为此,另在长寿路武宁路站点安装集电杆捕捉器一组,便于司机操作。
13路JNP6120BEV1(J2B)型电车,武宁路电车场
长寿路上的13路JNP6120BEV1(J2B)型电车
2016年
3月21日,13路区间车撤销。
2016年,行驶在长寿路上的13路区间JNP6120BEV1(J2B)型电车
2019年
8月9日,因北横通道施工,13路电车往提篮桥方向临时改驶长宁路、定西路、愚园路、安西路、长宁路,循原线。
2019年,驶经愚园路的13路JNP6120BEV1(J2B)型电车
13路相关线路链接
多年来,13路一直是上海唯一经过铁路新客站的电车线路,这也成为其高客流的保证。尤其在城市大建设深度开展的1990年代,13路沿线客流更是居高不下,因而出现了不少“竞争对手”。具体有哪些呢?
905路(922路)
上海康华公交联营公司红白涂装的SK640A3型客车为其深入人心的经典形象
1988年5月,由市公交公司与康华实业总公司上海公司共同出资组建的上海康华公共交通联营公司(1991年7月后改为中福公交联营公司)成立,当年5月18日,首先开辟902路专线,投入8辆大客车。采用当时最新的SK640A3单机车型,高靠背航空座椅,夏天还铺设席套,与当时一般公交车型相比舒适度提升不少。尤其是那锃亮的轮毂罩,在外观上给人以深刻印象。至1995年末,“康华”先后开辟6条专线(901~906路),投入客车90辆,这些线路大都选择经过大客流集散点如火车站、码头、大商圈等的既有常规公交线路作为走向。
922路CJ6800G1C2HK(CLC)型汽车
905路往来于提篮桥与长宁火车站(老上海西站)之间,其提篮桥至曹家渡区间与13路线路完全重合,为名副其实的“抢客”线路。1997年,905路更名922路,同时置换车辆实现全空调化。2010年3月31日, 922路与13路归并,保留了13路的路别号(此举值得称赞),但行驶的倒是922路的走向。
922路GDW6105G(G0A)型汽车在提篮桥终点站
922路SXC6120G3(W2A)型汽车在提篮桥终点站
公西专线
公西专线
公西专线,初称西站专线,自公平路码头、提篮桥至上海西站。1990年代初开辟,由福兴出租汽车公司承运。该线的公平路至曹家渡段与13路基本相仿,全线配用中巴车,在挡风玻璃下放置有终点站站名和主要经过地名的牌子,车辆进站时司售人员甚至会直截了当地招呼道:“13路、13路,和13路一样的”。
公新专线
公新专线
公新专线,自公平路码头、提篮桥至上海火车站(上海人习惯上称之为“新客站”)。1990年代初开辟,由福赐出租公司承运。这条中巴线活脱脱13路区间车,因而在其车辆上更是毫不客气的打出“13路”的旗号。看!售票员手里正挥舞着“13路,一元”的牌子呢。
“福赐”系交运局三产,根据承包车队的不同,开设有福赐出租和福赐客运等企业。福赐出租上级单位沪东汽车运输公司,成立于1984年9月1日,其前身核心部分是1959年1月16日设立的上海市汽车运输第五场(上运五场)。五场所在地东大名路959号即原来的公交公司第一保养场——公平路保养场,1953年四平路保养场启用之前隶属于公交汽车一场,后移交运输公司使用。
13路电车沿线桥梁
13路线路总体较为平直,且绝大部分路段都是主干道,路面条件较好,但也因此造成行人过街方面的困惑。所以在道路修建的同时设置了多处人行天桥,以便行人安全穿越宽阔的马路。在13路沿线的10座天桥中,有些天桥已经成为历史,有些至今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除了天桥以外,13路沿线还有车行桥(跨河桥和立交桥)。我们略作统计,各种桥梁总数正好是13座。
一、提篮桥人行天桥
在不少上海人眼里,“提篮桥”俨然成了监狱的代名词,而其本质乃是沪东地区一处重要的闹市中心(即东大名路、海门路、霍山路交会处及周边),同时也是杨树浦工业地带通往市中心核心区的交通枢纽。这里过去密布商店,多影剧院,还有多栋1980年代新落成的高层建筑,终日人来车往,热闹不凡。为确保安全,改善交通环境,1984年8月起,在东大名路上修建钢结构提篮桥人行立交桥,于同年12月竣工。根据这里的不规则地形,采用不等边扇形平面,辅以不同的桥面高度。桥上设有庭园灯,造形美观。天桥除东北角设S形相连的2座螺旋楼梯外,其他4座采用顺人行道侧石边的弧形楼梯。2004年3月,对提篮桥商圈进行改造,天桥被拆除。
1980年代俯瞰提篮桥人行天桥全景,远处有公交电车二场长治路停车场
1980年代提篮桥人行天桥南侧的大名电影院
二、海宁路吴淞路人行天桥
这是一座钢结构敞开式的人行天桥,是1990年代市区“三横三纵”干道之一海宁路上的配套设施。1998年11月开工,1999年7月竣工。天桥的东北方就是著名的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站在桥上北眺武进路口,这里同时也是拍摄虹口沈家湾救火会的一个绝佳角度。
这是一座钢结构敞开式的人行天桥,是1990年代市区“三横三纵”干道之一海宁路上的配套设施。1998年11月开工,1999年7月竣工。天桥的东北方就是著名的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站在桥上北眺武进路口,这里同时也是拍摄虹口沈家湾救火会的一个绝佳角度。
13路电车经过海宁路吴淞路口
三、海宁路四川北路人行天桥
与吴淞路口的天桥同期开工建造,同时完工,结构也与之相同,只是增加了棚顶,形成廊桥式的景观。以海宁路四川北路口为代表的四川北路南段(武进路以南)素以“繁”为特色,该路段拥有百货、家电、鞋帽、饮食、黄金珠宝等行业,商店密集,规模宏大,曾是整条四川北路繁华之重心。2008年9月,为加速四川北路商街升级改造,拆除了这座还不满“10岁”的海宁路四川北路天桥。
海宁路四川北路口曾经的天桥
四、海宁路河南北路人行天桥
海宁路上自东向西在“三横三纵”干道的拓建工程中一共修建了四座相同制式的天桥,这座位于河南北路口的天桥是虹口区境内三座中最西面的一座,桥下的机动车流也是三个路口当中最繁忙的。因此,在1999年竣工投用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这里,有6路、13路、14路、25路四线电车交会,是目前全市唯一有四线电车同时穿行的路口。从这座天桥往南或往北不远都分别可以望见一座天桥,南边的一座在河南北路七浦路口;北面的一座就是接下来要提到的天目东路人行天桥。
俯瞰海宁路河南北路口天桥下的13路和922路
13路电车经过海宁路河南北路天桥下
五、天目东路人行天桥
1980年代中期,铁路上海站(即老北站,当时还没有新客站)外围一带人车拥挤,交通混杂,险象环生。1984年时,在天目东路、宝山路、东新民路和河南北路交叉路口建造了这座天目东路人行天桥。与许多路口的天桥不同的是,这座桥是“八”字型连续钢箱梁结构,仅跨越在路口的宝山路和天目东路上方,行人走其他两条马路(河南北路和东新民路)则仍需从地面穿行。作为疏通行人的一条通道,天目东路天桥的设置自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随着老北站商圈的衰落,如今的天桥已经沦为这个曾经繁华商市的见证者。
1980年代的老北站天目东路天桥远眺
13路电车自河南北路转入天目东路
六、不夜城人行天桥
1996年,为了组织不夜城地区交通与商业人流,使联合售票大楼、环龙商场、名品商厦、中亚饭店、嘉里不夜城形成空中走廊,由不夜城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梅园路人行天桥(南北向跨天目西路)和民立路人行天桥(东西向跨民立路),成为不夜城人行天桥的组成部分。由此,新客站站前地区的几处商业设施连成一体,形成当时上海中心城区“四街四城”之一的不夜城购物、旅游、观光带。2020年6月,北横通道建设工程中需要跨越的一关键性设施——不夜城梅园路人行天桥拆除。
2019年初的不夜城梅园路天桥
七、天目西路恒丰路人行天桥
该天桥位于上海新客站南广场之外,也是不夜城商业中心的重要设施之一。系“口”字型连续钢箱梁结构,1999年建成。站在桥上东北方透过白玉兰人口文化广场中间的一条通道眺望,即可看到新客站站厅雄姿。
驶经天目西路恒丰路口天桥下的13路电车
从天目西路恒丰路天桥俯瞰13路电车
天目西路恒丰路天桥下的13路电车
八、长寿路西康路人行天桥
长寿路西康路的十字路口周边,老上海们习惯上称之为大自鸣钟。早年,这里就是沪西重要的闹市地段,因路口中央有带自鸣钟的川村纪念塔得名。1998年9月,由上海市市政工程研究院设计,普陀区长寿路拓宽改造工程指挥部承建的长寿路西康路人行天桥正式开工,并在1999年5月竣工。这是一座钢结构敞开式人行天桥。南北人行道上各安装两座对称式人行扶梯,在同一侧面的人行扶梯旁还各自安装了一座自动扶梯,行人称便。天桥现已拆除。
1984年,13路和16路SKD663型电车经过大自鸣钟长寿路西康路口
13路电车,近长寿路西康路天桥处
九、长寿路胶州路人行天桥
长寿路胶州路口以东曾有著名的胶州菜场(今亚新生活广场址),引领着这一片地区热闹的市面。这座天桥在1998年9月与长寿路西康路天桥同时开工,竣工于1999年4月,同样是钢结构敞开式人行天桥,设计和承建方也与西康路口天桥相同。现已拆除。
经过长寿路胶州路天桥下的13路区间车电车
经过长寿路胶州路天桥下的13路电车
十、曹家渡长宁路人行天桥
这是一座位于曹家渡五角场传统闹市路口的南侧,横向跨越长宁路的天桥。自1999年建成启用后,起到连通桥两头长宁支路的作用。不锈钢双层玻璃结构的天桥栏杆,与不断更新中的曹家渡商圈风貌融为一体。站在桥上北眺五岔路口,长宁路、长寿路上车流不息,而随着沪西电影院、曹家渡花市的纷纷隐退,那些曾经撑起曹家渡经典场景的一个个老地标都演化为沪西老饕们的谈资。主导着新一代曹家渡商圈的当属悦达八八九广场、静安金融街、长宁八八等商业综合体。
1990年代长宁路拓宽前的13路曹家渡终点站街景
曹家渡长宁路天桥和刚驶过的13路电车
驶经曹家渡长寿路、长宁路、万航渡路交叉路口(旧称五角场)的13路区间车和13路全程车电车,背景为长宁路天桥
十一、四卡子桥
老虹口们一般都会把海宁路桥叫做“四卡子桥”。早在19世纪后期的《上海县续志》中已有“四卡子桥”之名,《上海县自治志》又称其为“北新虹桥”。咸丰年间成立的上海筹饷货捐局在上海县的各航道设有6个征税的关卡,虹口港这里正好是“第四卡子”,所以有此名。民国初年,鸭绿江路(今周家嘴路虹口港至商丘路段)延伸到这里,此桥因位于鸭绿江路上,故又称鸭绿江路桥。后来,海宁路自乍浦路口向东径直通至吴淞路且与鸭绿江路接通,桥西的一段亦改称海宁路。该桥东堍以北不远就是老上海著名的公共租界工部局宰牲场,上海人俗呼“杀牛公司”,后曾由长城生化制药厂和上海食品工业机械厂等企业使用,如今以“1933老场坊”之名广为人知。据老一辈回忆称:当年成群结队被驱赶着去“杀牛公司”的牛羊们路过四卡子桥时,总能发现它们的眼角闪着泪光。
四卡子桥与久耕里高层1980年代末旧影
驶经海宁路桥的13路电车
十二、天目中路立交桥(转盘)
天目中路立交桥又被称为天目路转盘。1993年10月,南北高架路工程的第一根桩就在这里打下,1995年6月全线通车。作为联系地面主干道天目中路以及南北高架路与共和新路的重要衔接点,天目路转盘每天承担的交通压力极大,每到车流高峰时期,“大转盘”常常“转不动”,颇令人头疼。2007年,在这里装上了上海首个高架道路信号灯系统,此后的交通秩序得到了一定改善。2019年3月30日,上海市重大工程北横通道天目路立交项目梅园路、乌镇路下匝道封闭,立交改造工程的序幕正式拉开。
南北高架路上跨天目中路立交施工场景
天目路转盘下通过的13路电车
远眺共和新路旱桥和天目中路转盘
十三、长寿桥
通常叫长寿路桥。地处长寿路最东端,桥东堍为天目西路。是上海解放后在苏州河上建造的第一座大型混凝土桥梁。在建桥以前,这里过河依赖广肇渡(因近旁即广肇山庄)。1951年5月28日奠基开工,1953年9月28日建成通车。为钢筋混凝土桩基、单悬臂梁,斗拱式栏杆,一共5孔,其中河道上为3孔,边孔跨西苏州路成立交状。桥长101米,宽20米余,载重20吨。启用后成为联系市内东西向交通的重要桥梁。1997年11月,为配合长寿路拓宽改建,在保留原来老桥的基础上,在其南北各新建一座车行桥。1998年9月和10月,新的北桥、南桥分别合拢,12月正式竣工通车。2020年8月,随着北横通道建设的不断深入,已经历了67年风雨的长寿路老桥被拆除。新桥将采用钢结构悬臂式桥,取消苏州河中的桥墩,采用预制构件拼装工艺,预计在2021年6月与北横通道西段(北虹立交—天目高架路)一起通车。
1980年代初,13路SKD663型电车驶过长寿桥
长寿桥桥名题刻
驶经长寿路桥老桥的13路电车
行驶在长寿路新桥上的13路电车
歡迎進入還舊樓主個人圖書館>>>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