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值即正义?
“看脸”是时下非常热门的一个词,有人称当下的时代是看脸的时代,当今社会是看脸的社会,当然,这些词在不同场合,多是以戏谑、玩笑的语气说出来的。
但是“看脸”真的只是一个玩笑吗?笔者注意到,颜值、看脸、白富美、高富帅、小鲜肉、长残等等与脸有关的词汇被许多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高频地使用,
但鲜有人对人的长相对个人的影响进行认真地研究。在网上还有一个比较极端的说法——颜值即正义,这也被用于许多美容产品的广告语中,
那么颜值即正义此话是完全荒唐无据的吗?
颜值即正义的越轨理论解释
首先,让我们来介绍一下什么是越轨。在戴维·波普诺(David Popenoe)的社会学一书中,对越轨的定义是违反某个群体或社会的重要规范行为,就是社会越轨(social deviance)。通俗的解释就是在特定文化环境下,做被人们认为错的不好的事,就是越轨,近似于我们通常说的犯错误。
对于越轨的众多理论中,标签理论(label theory)很好地解释了一个人成为职业越轨者的过程。
标签理论家区分了两种越轨:初级越轨(primary deviance)和次级越轨(secondary deviance),前者指偶然犯错,但并未被人贴上越轨者的标签;后者指犯错后被人贴上了越轨者的标签,被社会、周围的人另眼看待以致自己也如此看待自己。在我们这个话题下,主要讨论被社会以非正式地(而不是受到了法律制裁)贴上了越轨标签的那些人。
心理学上有一种晕轮效应(halo effect),一个人的一方优点会使别人联想到其他的优点。在人身上,无疑外貌是一个人给他人最直观的印象,外貌突出的人,总是“自带光环”。
美国的一项研究显示,39%的美男和美女被同事认为有帮助,16%的长相一般的人被认为有帮助,这一比率在相貌丑陋者的身上,骤降为6%。我们这里要说的是,长相富有吸引力的人,犯了错,更容易被原谅。在这方面一个生动的例子是关于明显吸毒,李代沫和柯震东同样吸了毒,却得到了截然不同的社会反响,大家对李代沫的态度是“再也不想见到你”,而对柯震东的态度是“加油,我们等你出来”。
这样的情况同样也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对于一个长相富有吸引力的人,人们倾向于忽视关于他的一些负面属性,对他的容忍度也会得到极大地提高,相反,一个长相不具有吸引力的人,做的好事很可能被忽视,而如果偶尔有越轨行为,就更有可能被人直接贴上越轨标签。
美国学者埃弗兰(Eflan)在1974年的试验中,让被试者对被指控作弊的学生作出是否有罪的判断,被指控学生被分为外貌有高吸引力和无吸引力两组。结果显示高吸引力的被指控学生的有罪判断要少于无吸引力的被指控学生。这一点甚至在法庭中,也得到了证实。英国巴斯思帕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面容姣好的嫌疑人更容易得到陪审团的同情。
关于长得好看更容易被原谅,我们也可以从人际吸引的角度来说,容貌的吸引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是否想去接近一个人,当我们想去接近一个人的时候,自然地会去看到对方的优点,去赞美对方的优点,并且担心的是自己是否能够被对方接纳,因此,如果我们想去接近一个人,那么这个人的越轨行为,也会被大大地忽视,或者,更多时候我们会把这些越轨行为看作其个性。
就像英国绿洲乐队(oasis)的主唱Liam,他是个公认的流氓,却也是万众崇拜的对象,我们可以想见,如果其大家酗酒出言不逊等恶习发生在一个容貌不具有吸引力的人身上,那么他的下场就会是被社会人带上有色眼镜来看待。
这样说来,一个显而易见的因果循环就可以被我们发现,假如容貌有明显差距的两个人做了同样的越轨行为,容貌不具有吸引力的那个人拥有更大可能被人们贴上越轨的标签,被社会视为越轨者,从而此人内心也接受到了社会给他的这些不具善意的信息,继而发展为一个次级越轨者。相反来看,容貌较好的人,偶尔做的积极的事情,更容易被人有意识地发现和表扬,那么他也更易顺着他人的意思,做一个人家眼中的好人。扮演一个好人的角色(role),去努力符合他人对其的角色期望(role expectation)。
让我们回过头来看颜值即正义这句话,从上述角度来看,这句话就具有其实际意义了。颜值高的人更容易让他人认为是善良的人,从而更可能是行为善良的人。在这种程度上,颜值确实能够塑造正义,当然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塑造机制是社会互动的作用影响下的。
本期小编:小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