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醉写作神思飞,佳作一发不可收

沉醉写作神思飞,佳作一发不可收——以写作实绩而保送北大的刘朔岑同学刘朔岑同学上高中时就被北京市石景山区作家协会吸收为会员。她在各地报刊发表作品30多篇,多次在全国作文竞赛中获奖。她能够顺利地保送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她写作的实绩。(一)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刘朔岑热爱生活,敏感地观察生活,发现其中让人心动的美好,用心感受生活的幸福,她在《追求幸福》中写到:幸福于我而言也可以很简单。我的朋友始终无法理解为什么我会对一些司空见惯的事大惊小怪。记得有次我特激动地指着一群鸽子叫我朋友看,而她只用了一个词形容她的看法:“幼稚”。对我而言,生活本身就是幸福的。当我看到柳叶抽出嫩绿时,当我听到驯鸽划过天际时,当我闻到百花绽放的芳香时,当我感到微风吹拂大地时,我会突然感到:我,活着。生活一下子变得明亮起来,就仿佛阳光将乌云撕开了一条缝,原来漠视的东西也会被镀上金色。“你简直是个三岁小孩。”我的一个朋友如此评价我。是的,我像小孩一样瞪大眼睛看着世界,当我看到幸福飘过时,我追求她并抓住了她。当我大声说:“看,鸽子!”时,我是幸福的。她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去感悟,她的文字往往表达深沉的情思,她在《一个女孩的人生感悟》中说:“生活其实就像一篮子草莓,有很难看很酸涩的,也有很饱满很甜美的。而我们最大的悲哀就是总想把最美好的留到最后去品味,而等到想品味那些时,却发现剩下的已经全部烂掉了。”她善于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提炼出闪光的写作材料,写出发人深思的作品。她在《人生的弯道》中用自己小时候做的游戏来形象生动地阐释“弯道超越”的人生道理,给人启迪。刘朔岑同学“目中有人”,她的不少作品,便是刻画人物形象的。她留心观察各种各样的人,她笔下的人物形象,穷形尽相,生动传神,栩栩如生,各具个性。她写同学,从沉甸甸的的书包发掘出发人深思的内容:背包人唉,该怎么说她好呢?她是我的初中同学,后来又升入了同一所高中,还碰巧在同一个班里。她人长得平平常常。从我认识她开始,她就一直带着一个沉重的粉色大书包——先不说粉色跟她搭不搭调——我一拎那包,嗬,足足有五六斤重。再看她背着包还直翻书桌:“总觉得包轻了……我没忘记带啥吧?”好家伙,不是为了锻炼身体吧?我就一天天看着她跟蜗牛痛壳似的背着那个书包,手里还拎着一个将近半米长的“子弹头”保温瓶,我都替她累得慌!终于有一天,老师说:“今天就不留作业了,大家好好休息休息!”台下欢呼声差点儿把房顶子掀起来。我特开心地扭头瞄了眼她,看她也咧着嘴在那儿傻乐,心里一下替她松不少。放学时我特意跟她说:“哎,今天太轻松了。你那大包肯定轻巧不少吧?来来来,我拎拎。”“是轻了。”说着,她把包脱下来递给我。我随手一接,喔呵,手腕顿时抻了一下。“哇呀!我说你……你这包咋还这么沉啊?!”我赶紧把包递还回去,一边活动着手腕一边气急败坏地问。“沉吗?”我一看她一脸无辜的表情气不打一处来。“你那包里都盛啥了啊?!”“嗯……物理数学英语那几科的教科书……”,她低头特认真地想着,“啊,还有《五三英语完型填空》,昨天发的作业本,想回去整理一下……《文言文助读》……竞赛用的两三本……”“你拿这么多回去看的完?”我一脸不可置信地问她。“当然不可能,能看完这些的十分之一就不错了。”“那你拿这么多干什么?!”“嗯……总担心会用得到嘛。”“那平时……”“平时就少拿那几本竞赛把作业背回去喽。”我听见她句尾轻松的语气,本来轻松的感觉却一去不复返了。“搞什么吗?教委减的负你自己又主动加上去了……”我小声嘟囔。“呃?习惯了啊,如果不背回去,我总觉得有什么没有复习到的,万一考试到了呢?”她又瞪着大大的眼睛看着我。唉,你就是契诃夫笔下那个装在套子里的人吧!我无奈地想。可是看着课桌上哪些塞得满满的书,觉得我们就是这样把自己装进去的呀。作者大中取小,以小见大,通过一位同学的一个背包,反映中学生不堪重负的生存状况以及他们深沉的焦虑,表现出“减负”的必要和不易,轻松幽默的语言之中蕴含着深沉的情感。她也写老师,在《人如其步》中对我有如下一段描写:你看,那个不慌不忙踱着步子走过来的一定是教语文的雷老师。仿佛天塌下来也不会乱一样的小方步配上他若有所思的表情,活像是过去那种运筹帷幄而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师爷!我常觉得倘若要拍一个关于戚继光的电视剧的话,那个大才子+天才师爷徐渭一定非我们雷老师莫属。不过不得不说雷老师这种淡然的样子虽然与他平日里的作风相似,但是却一点都不同于他讲课时的风格。当初第一次见到雷老师,我们都觉得坏了,语文课让这样一位老师教,那一定要变成睡觉课了。但出乎我们意料的是,雷老师讲课的时候富有激情,与他平日里那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作风判若两人。其上课时的激情演绎让人震撼。刘朔岑是语文课代表,我们之间相互了解自然就多一些。她曾为我写作小传:雷公传雷公乃吾师。先生其姓为雷,因以为号焉。公不慕荣利,超然如天上人。言不苟出,言不过辞,言必有据。言寡忧,行寡悔,性以仁厚为最。公于课堂之上,秉“生之优劣,其修行焉,多在个人”,于是常予生之长时以自研,及其愤悱而不得,则以一语点拨,生每大喜过望,如醍醐灌顶。先生育人如是,词简而意赅,其生绩优,有目共睹焉。公之待生,和而威,温而厉,不分优劣。尝有生久不交作业者,诸师皆无能为力,任其自然,唯先生不肯,千方百计终感化之,使其致力于语文作业,诸师皆惊诧。公长于文笔,每作文之时,稳坐泰山,沉思良久,顷刻间笔走龙蛇文不加点,俯仰间已为一文。诸生尝观一文,盖颂莲不独出淤泥而不染,更可贵化腐臭为清香,发人之所未言。先生行文如是,诸生受益,不可谓不多矣!呜呼!公为吾师两载,受益良多,自以为无见仁厚博识如先生者。余尝恃文笔尚佳而沾沾自喜,至遇先生,方自知浅薄。于是苦读诗书,自研哲学。先生亦时时敲打,推荐书籍,方使余能于文学领域更进一步。吾常思幸遇良师,不者,余也难以至此也。故为公立此小传,以表余钦佩感德之心。癸已年六月初一。孔子《论语》流传千古,他的学生功不可没。今有学生为我立传,不亦乐乎!(二)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花草树木,虫鱼鸟兽,日月星辰,风雨雷电,丰富多彩的自然风物都是写作素材。刘朔岑对自然万物保持着敏锐的感觉,有着细腻而深切的体味,并能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种种清声浑难忘曾经有一句很美的诗如此写道:“一种春声浑难忘,最是长安课归时。”简简单单地两句话,就将一群青衫的少年们在下课回家的路上边走边嬉戏的场景呈现在了我们眼前。我们甚至还能听到画面中传来的叫卖声,还能看到远处的酒幡正随风摇动。这是作者心中最美好的声音,这是作者对那青葱年华的追念。那么,我最爱的声音是什么呢?可能是雨声吧。记得从很小的时候我就很喜欢听磅礴的大雨打到窗户上的声音,清晰而又有力,还带着那么几分迫不及待。下雨的时候我喜欢一个人呆在屋子里写着作业,外面嘈杂的声音则被那铿锵有力的雨点声掩盖,就连外面刺眼的光线在透过雨帘之后也带上了几分柔和。雨轻轻地落在镏金的屋檐上,落在绛红的砖瓦上,落在萋萋的草坪上,落在湛蓝的池水上,像是在钢琴上弹奏着一首爱的圆舞曲,那白暂纤细的指尖带着温柔有力地砸在了黑白相间的琴键上。可能是风声吧。记得小时候读过一篇文章,说小孩子是风之子,结果读完之后一时冲动,顶着腊月的寒风没穿外套就冲了出去,最后以39度的高烧结尾。不过微风走过你的窗前时是不会发出声音的,它悄悄地溜进孩子们的梦里,又悄悄地溜了出来,不声不响地绿了江南的岸。微风静静地走过穿堂,撑着油纸伞,慢慢地向你走来。她半低着头,那双如秋水一般的眼睛躲在细密的睫毛下。她离你近了,近了,你若是悄悄地嗅呐,或许能嗅到一丝来自远方的香气,远方的消息;她近了,近了,与你擦身而过,只有一个指尖的距离。她走过你,又在不经意间回眸一笑,你若是静静地听呐,或许能听到她轻轻的呼吸声呢;她伴着细雨,撑着油纸伞,就在江南的小巷里,踏着青石板街渐渐远去。你若是仔细地看呐,或许能看到那长在青石板间的嫩草啊,正向着她远去的方向恋恋不舍地挥手。可能是落叶的沙沙声吧。记得幼时曾经听人说最美的是你独自走在校园的路上,听见脚下的落叶传来沙沙的声音。从那时起我就一直很想有那么一个机会来听一听落叶的歌谣。只可惜每一次得到在落叶上散步的机会时周围都是嘈杂的,无法听清那藏在嘈杂之下的童声合唱。落叶无声地落下,铺满了那山间崎岖的石板小路,将那慵懒的灰用烈焰的红来遮掩,整座山都是宁静的,落叶悄悄地陷入了沉睡。而就在秋日的一个黄昏,你不经意间走到这里,唤醒了整座山林。听啊,落叶就在你的脚下窃窃私语,说着最缱绻的情话。夕阳似火,染红了整座山林,而你一步步地走近,落叶的细语。雨声,风声,落叶声,动人的旋律时时在心底悠扬……声音无形,很难描摹,但作者灵活运用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把雨声、风声、落叶声描摹得形象生动,仿佛可视可嗅,可感可触。笔触细腻,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化用戴望舒《雨巷》诗的意境,引人入胜。刘朔岑勤于思考,并巧妙地将深沉的思绪寄托于自然风物之中。月季花与中国的国民性说起月季这种植物,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终究名气还是比不上玫瑰。现在的人说起月季,多半是与玫瑰进行比较,然后得出月季即便很像玫瑰但还是不如玫瑰的结论。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月季的悲哀。不过评论着月季的中国人并没有发现,月季其实是中国人人性的一个投影。古时候的月季本身是一种“血统”很纯正的植物,其美自然也是不言而喻的。当年叱咤风云的黄帝便是以它为图腾。到了后来,少数民族文化、西方文化与中原文化逐渐交融,月季也就飞出了国门奔向了世界,并在一次次的杂交中,获得了新的色彩与美丽。我们这个民族不也正是如此吗?在一次次文化冲击中不断地改变自我,吸收新的文化,却依旧保留着自己的本性,绽放出新的活力与光彩。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现在市场上流通的“玫瑰”其实并不是玫瑰而是杂交的月季。但是美丽与芬芳的生命却全部都归于玫瑰,也不知道月季有没有什么怨言。这正合了中国的一句成语:为人作嫁。中国人习惯为人作嫁,默默无闻地无私奉献,让别人取得荣誉,私底下或许会抱怨几句“不公平”,但终究还是忍下了这一口气。我们一方面可以说中国人软弱,在强权面前习惯低头,就如八国联军冲进中国家里把所有东西都抢走后宣称这些东西的主权是自己的,中国人便在自己家里不服气。岂止是不服气,那简直是你再噎他一句话一口气没上来没准就那么去了。但是中国人一出门就把这件事给忘了,见面依旧笑嘻嘻的。但是另一方面这也是中国人的美德。你听现在一些人说的,说什么中国人追名逐利,已经完全堕落了。首先追名逐利本身只要有底线就不算什么问题,现在市场经济了,成天到晚只是工作不求回报也不太现实,毕竟自己也得吃饭也得买房;其次这只是一小部分人的问题,绝大多数中国人其实正如月季,还是很淡名泊利的。现在很多人都是“被追名逐利”了,其实绝大多数人只要可以都希望自己能回家种点闲田,没事一群人聚在村头老槐树底下喝点茶唠唠嗑。现在为什么回归自然这个主题这么火,就是因为中国人潜意识里对追名逐利这件事情是很疲倦的。但问题在于总有那么一些人在跟你说:“不努力不行,会丢面子啊。”总有那么一些事情如没钱吃饭在强迫你参与到这个混乱的名利场中。中国人本身是一种与世无争的人种。从历史上看,中国除了元这个朝代,从来没有主动侵略过别的国家,即便自己强大如明朝初期,郑和下西洋,也是友好的帮助。中国人正如月季,与世无争,只要与自己的底线无关就都比较通融。月季较之玫瑰还易活。我小时候曾经在后院种过月季和太阳花。小孩子心性,总是想起来的话就去浇点水,高兴起来或许一天浇个三四次;要是忘了的话那两三周都扔在那里都有可能。这么折腾了一年多,俗称死不了的太阳花都被我折腾死了,那株月季不知为何反倒活了下来还开了花。月季在这一点也跟中国人很像。无论在怎么样的环境中,中国人都是能上能下,上得厅堂,下得厨房。中国人能够在最艰险恶劣的环境下爆发出顽强的生命力,绽放出神圣的光辉。我们的民族可以说是历史上最多灾多难的民族之一,先后被外族人、列强的铁蹄下残喘延息,但是我们不仅挺住了,还反击了,并且涌现出了无数的英雄,缔造了一个时代的传奇。我们不会向任何强权屈服,我们虽然看上去与世无争,但是当强权触犯了我们的底线时,我们一定会给予还击。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即便我们之间发生了任何小摩擦,那也只是人民内部的矛盾,当强权的铁蹄想要践踏我们的尊严时,我们会不分你我地团结起来。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兵,与子同仇。能够以一种仙人掌的生命力绽放出玫瑰的光彩,可谓奇花也,可谓奇人也。但是正如开头所说,月季也有月季的悲哀。想必月季每一次看到玫瑰都要默默慨叹一番“既生瑜,何生亮”之类的话。中国人很好面子,倘若被别人比过去往往会觉得心中不服。本来不服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偏偏有那么一群没有眼力件儿的总在你旁边说:“你看看你,再看看人家,真是……唉!”这种话是很容易激怒中国人的。所以听到这些话而奋起努力的中国人不在少数。而奋起久了发现自己依旧追不上,就干脆彻底认输的人也有不少。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不在爆发中成功,就在爆发中堕落。并且好面子是很容易吃亏的。面子与尊严不同,一个人必须要有自己的尊严,但是一味地好面子却是大错特错。为什么前几年的一个小品《有事您说话》虽然很无聊但是却能够在电视上来回地播?就是因为它切中了中国人好面子的弱点,切中了一种宁愿自己饿死也不能丢了脸面的一种迂腐。月季其实正如中国人,月季的特性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中国人的国民性。当你摘下一支月季的时候,你会惊叹它的魅力,但同时也无法忽视掉它的刺。但是你有没有看到过月季花聚集在一片盛开的样子?那真得像是油画中的场景,异常的炫目,让人能够忘掉它的刺。虽有之过,然瑕终不掩瑜也。“月季其实是中国人人性的一个投影。”作者以月季花为喻,揭示中国的国民性,褒扬其长处,贬抑其短处,语言生动活泼而情感深沉厚重。(三)(四)(五)部分后续

刘朔岑同学发表的部分习作索引标题刊物时间我看韩寒的代笔门作文指导报·高二版2012.06.05必修被遵守的法律求学·高分作文2012年12期我不喜欢隐士语文导报·高中版2012.09.03一种轻声浑难忘中学语文·中旬2012年11期最爱的声音新读写2013年01期自由学语文报2012.10.25我们的时代作文指导报·高一版2012.12.25专注于自己的专长作文周刊·高考版2013.02.02最后的独白——齐桓公之死语文周报·高二版2012.07.09被遗忘的春天帅作文·高中版2013.03.27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