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越俘虏的美军中校,千辛万苦回国之后,妻子却跟人跑了

有战争,就会有死亡,就会有俘虏,就会有背叛。

此背叛,有两层意思。

一层,是军人自身的背叛。

在北越的战俘营里,承受着铰链战术——犯人跪在地上,双腿捆绑在一起,双臂也被用力别在后背,胳膊肘紧挨着。审讯人员把囚犯的双臂用另一根绳子拴住,再把它不断往上抬高,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受刑者的肩关节脱臼……血液流通不畅,四肢麻木,肌肉和韧带撕裂的疼痛还是让人难以忍受。当绳子被去掉,血液重新开始流通,随着四肢恢复感觉,痛苦更是撕心裂肺——很多反映当时情形的文章,是如此描绘的——的美军战俘们,在肉体的折磨之外,还被当成宣传的工具,被逼迫着写下悔过书。内容,想来是我们不该来越南,不该帮着南越打北越之类吧。对他们而言,这些悔过书,意味着对自身及国家的背叛。帮助敌人宣传——哪怕是被迫的——都不应该。

然则,他们也并非没有斗争。上面这幅刊登在《生活》杂志上的照片的主人公,海军少尉保罗·加兰蒂,在“配合”越南人拍的宣传品里,其两个中指朝下竖着——竖中指,我们知道,那是在表示轻蔑。可笑,越南人却未能看出来。

待到1973年3月29日,美军的战俘们,终于都能回家了。

下面这幅照片,是空军中校罗伯特·L·斯特姆与家人团聚的情形。1967年,他33岁,驾驶的战机,被北越炮火击落、自己被俘虏。然对美方而言,他失踪,生死不明。

六年时间里,他在被俘虏们戏称“河内希尔顿”的火炉监狱度过。“经历过枪伤、虐待、疾病、饥饿和绝望 ”,至于有没有背叛自己和国家,不知道。但他的妻子,却背叛了她——这是军人们面临的第二层面的背叛。

这张获得普利策奖的照片,被命名为“爆发的喜悦”,之后登上美国各大报刊。

确实,光从画面上而言,喜悦,是不言而喻的。四个孩子与他们的母亲,都以抑制不住的热情,奔向他们的父亲和丈夫。这个他们以为再也见不到却天天祈祷他还活着的男人,此刻,穿着整齐的军装,活生生地站在他们面前——战争结束了。数万人再也回不来,只成为墙上镌刻着的名字——回来的人,都是幸运的,他们的归来,都是值得高兴的。

这张照片,作为那个时代的代表作,永远定格了。但对于照片主人公们的个体命运,却无法展示。

妻子确实是兴奋的,但在罗伯特·L·斯特姆回家之前三天,有牧师捎给他一封妻子写的绝交信。

中国古诗里有写,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还写,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中国女人的梦里,装着的,都是自己远在边疆的丈夫——然而,罗伯特·L·斯特姆的妻子,却已是别人的人了。

不到一年,他们离婚。之后,妻子与别人结婚。他亦再婚,再离婚……

他们的子女家里,都挂着那张著名的团聚照片,唯有他自己,不忍直视。

如果没有战争,如果没有六年的感情空档,他们会否白头偕老呢?其它也难说。但不得不承认,是战争,改变了太多事情。将很多美好生活,残忍地炸碎——或许,以此而言,那些战死者,反而是幸运的。他们不必再遭受痛苦,永远活在亲人心中;他们的名字,刻在纪念碑里,为人们所铭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