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克尔卸任,德国将向何处去?

9月底,德国大选落下了帷幕,任德国总理16年的默克尔也正式卸任,德国一度成为了国际智库关注的重点。
德国接下来会往什么方向发展?哪些呼吁德国变革的声音能成为现实吗?德国对中、美的态度会有怎样的变化?在未来的竞争与合作中,我们可以重点关注哪些领域?
今天,我们请来了《徐弃郁·全球智库报告解读²》的主理人、清华大学资深研究员徐弃郁老师,带你看看各大智库是怎么分析以上问题的。

你好,我是徐弃郁,欢迎来到《全球智库报告解读》。这期我们聊一下9月底刚刚结束的德国大选。

应该说,这次德国大选是2021年西方国家最重要的一次选举,受关注程度可能仅次于去年年底的美国总统大选。为什么呢?

首先,当然是因为这个国家重要,现在欧盟的核心实际上就是德国。

其次,更关键的是,这次德国大选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大选以后,当总理整整16年的默克尔将正式卸任。要知道,在过去的16年里,默克尔可不光是领导德国,很大程度上她也是整个欧盟的主心骨。最近这十几年里,欧洲人的日子过得可不太容易,先是债务危机,好不容易债务危机差不多了难民危机又爆发,现在又是新冠疫情,但是由于默克尔的领导风格、处理手段和她本人的威望,欧盟这艘大船虽然内外问题一堆,但总体应对得不错,撑下来了。

这是从欧洲角度来看的。从全球角度看,默克尔的作用是什么样的呢?那就是在中美战略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默克尔抗住美国的压力,坚持不选边,在中美之间走中间路线。这对稳定中欧关系、间接地稳定中美关系还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现在,现在默克尔时代结束了,而且她选定的接班人拉舍特还输了这次大选。更重要的是,这场大选前后,在德国、欧洲甚至整个西方,呼吁德国做出重大变革的声音非常大。所以很多人都有疑问:接下来德国会怎么走?欧盟会怎么样?对我们中国人来说更关键的是,德国下一步对中国和美国的态度会怎么变?

要知道在现在这种中美竞争胶着的状态下,德国立场的变化可能会影响整个格局。所以说,这次德国大选引出的都是一些影响深远的问题,今天,我们就通过智库报告的角度分析一下。

1

变革呼声高涨
这段时间我们看智库报告也好,和欧洲学者交流也好,有一个最突出的感受就是,呼吁德国变革的声音空前高涨,而且基本的论调是一样的,那就是虽然默克尔领导德国做得不错,但时势变迁,德国不能再这么做了,下一步应该大胆变革。而且我还要告诉你,关于下一步德国往什么方向变革、该怎么变革这些问题,绝大多数西方智库说得也基本一样。所以要了解智库这方面的观点,我们挑一篇有代表性的报告看就可以。
我这里有一篇欧洲对外关系理事会(ECFR)9月14日发布的报告,题目是《超越默克尔主义:欧洲人对大选后德国的期望》,全文二十多页。ECFR这家智库我们以前介绍过,属于非常有影响力的欧洲智库,而且它还是尽量站在整个欧盟(而不是某个成员国)的角度来看问题。那这篇报告怎么说大选之后的德国呢?
首先,报告对默克尔的评价还是非常高的。它一开篇就说,默克尔是“21世纪初德国时代精神的完美代表”,对欧洲来说她的地位实际上很难被替代,因为正是默克尔在一系列危机中让欧盟保持了统一和团结,而且还让德国成为了欧洲人最信任的领导者。到这里,报告还用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比喻,说“欧洲峰会缺了她以后,就好像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侦探小说里没有马普尔小姐”。你看这些评价都相当可以。
但是接下来,报告的意思开始转折了。它说,默克尔主义存在一个悖论,那就是德国也好,欧洲也好,如果想保住默克尔主义的成果,就必须放弃默克尔主义的方式。这句话可以说是整篇报告最关键的一句。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2

什么是“默克尔主义”?

我这里先插几句,简单解释一下什么是“默克尔主义”。
报告所谓的“默克尔主义”,实际上就是德国总理默克尔的执政风格,总结起来就是四个特点,八个字:
第一,务实。西方价值观默克尔也接受,但不会让这些口号捆住自己,她还是更多地从德国的利益出发、从欧盟的利益出发。
第二,渐近。默克尔很少提宏大目标,这一点正好和法国总统马克龙形成鲜明对比。她在政策上喜欢走“小步”,这样便于及时做微调。
第三,沉稳。默克尔在面临问题和危机的时候,一般不急于出击,更喜欢用一种看似被动反应式的方式来处理,用这种办法为自己赢得时间和空间。
第四,平衡。她倾向于在复杂的利益关系当中尽可能地维持平衡,她用心最多的是两个平衡,第一是欧盟内部各国利益之间的平衡,第二就是中美之间的平衡。
西方所说的“默克尔主义”,实际核心内容就是上面这八个字:务实、渐进、沉稳和平衡。可以说,默克尔执政16年,能够领导德国、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领导欧洲走到今天的位置,背后的秘密也是这八个字。
了解了这个,你就能理解报告说的那句话“要保留默克尔主义的成果,就必须放弃默克尔主义的方式”是什么意思了。意思就是说,默克尔的那种务实、渐进、沉稳、平衡的风格和做法过去有效,但时过境迁,接下来行不通了,必须要变。

3

为什么说“默克尔主义”行不通了?

那报告为什么认为这一套接下来行不通了呢?主要理由有二个。第一,欧洲不一样了;第二,世界不一样了。
我们先看“欧洲不一样了”是什么意思。报告说,欧盟内部正在出现一些价值观上的裂痕,一些成员国和欧盟的价值观渐行渐远(这里主要指的是波兰、匈牙利等少数原东欧国家)。报告认为,在这种情况下,默克尔原来那种求同存异、以保持欧盟团结为主的做法就越来越不合适了。那该怎么办呢?按报告的意思,德国要“大胆变革”,在欧洲更加强调价值观,面对一些违反共同价值观的成员国要强硬,不能再一味追求内部团结。用它的原话来说,“捍卫欧洲核心价值观应该成为衡量一个负责任的欧盟领导人的标准”。
那第二点“世界不一样了”是什么意思呢?报告说,现在中美战略竞争越来越激烈,德国如果再像默克尔时期那样回避矛盾、保持平衡,最后将导致整个欧盟在新的地缘政治竞争中被边缘化。那怎么办?这篇报告认为,后默克尔时代的德国在对外政策上也要“大胆变革”,必须鲜明地表达自己的立场,捍卫欧洲的价值观,并且与美国密切合作。一句话,德国要选边站,不能再搞平衡了。说到这里,报告还加了一句“即使德国这种决定可能造成冲突和紧张局势”,报告的态度是够强硬的。
讲到这里,你可能感觉到了,这篇报告的建议和原来默克尔的方式确实是反其道而行之。而且我一开始就说了,这篇报告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很多德国智库和其他西方智库都是相似的论调,先表扬默克尔,然后说这套行不通了,再说德国要搞重大变革。你会感觉到这已经形成了一种风潮。

4

如何看待德国的变革风潮?
那对这股风潮怎么看呢?我个人认为,与其说它反映了一种对现实利益的考虑,不如说它反映了一种情绪,这种情绪指的是,很多人实际上对默克尔那种太极推手式做法的不耐烦,默克尔卸任了,好像这下终于可以痛痛快快地“分清敌我”、终于可以高举价值观大旗了。我这里补充一句,实际上从美国拜登政府上台起,这种情绪在欧洲就开始抬头。而且,由于情绪影响政策的情况在德国历史上也不是没有出现过。
所以,现在如果从多数智库报告的角度来看,德国的欧洲政策也好,中德、中欧关系也好,好像一场大变革就要发生了。对我们中国人来说,德国在欧盟问题上怎么做和我们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如果今后德国真的放弃默克尔外交路线,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那影响的可不光是中德关系甚至中欧关系,还会牵动中美战略博弈的整个态势,绝对是伤筋动骨的大事情。
不过到目前为止,这些还只是智库的呼吁和建议。关键在于,这些建议在多大程度上会变成新一届德国政府的行动?这个问题,在《全球智库报告解读²》中有详细解答。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