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打开众妙之门

老子是中华文明的代表性人物,是中国的哲学之父。鲁迅说,不读《道德经》,不知生命真谛。《道德经》蕴含着博大的哲学智慧:“以正治邦,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教会你拥有豁达的管理智慧;“治大国若烹小鲜”让你拥有平静祥和、致虚守静的心态;“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则为我们指明了修道行道的原则和方法。

百度对道的解释:“道,自然也。自然即是道。”那么,何谓自然?自然就是本来的样子。“道”字怎么写?“首”字当头,“走之”随行,是知行合一的完美表达,是思想和行为的协调统一。中国最本源的东西,都从“道”说起。“天道”“王道”“公道”里,都是应该遵循的本原和规律。
老子的智慧无处不在。《道德经》有81章,分为道经和德经。道是探索,德是追求。什么是“道”,老子有一种哲学观:人世间幸福的生活方式,要像女性和婴儿那样,水般灵性,柔和坚强;无邪纯真、无为自然。
“道可道非常道”,老子的辩证法无处不在。大成若缺,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大音希声,都在《道德经》里。树有兴衰枯荣,人有生老病死,生命是一种转化。“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把生命置之度外,生命反而保全;心量大的人,格局大,福气也大。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真正富裕的人在于知足。有人不富有,却天天开心;有人很富有,却痛苦地奢望得到更多。幸福不幸福,心态很重要。我们的人生,要解决与万物的对立与疏离,完成与天地万物的亲近与合一。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江海很辽阔,是因为它比谁都低。上善若水,是一种情怀;以善下之,是一种境界。
老子告诫我们,对待金钱要求之有度,“少则得,多则惑。”对于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欲望和追求,少取了,反而有获得感;贪多了,反而会越来越迷惑。短短六个字,高度概括了放诸四海皆准的哲理。
老子告诫我们,要知常而养德。“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有其咎。”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传承良好社会风气和家庭教育,遵道贵德,守道积德,勤俭持家,勤劳致富。
老子用“见素抱朴”的哲学观,奉劝那些烦恼愁苦的人们:真没必要将自己宝贵的时间浪费在与人比较上。去除自己的成见,方有智慧的联通;去掉自己的小我,才真正懂得世界与苍生。
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人。所谓才华横溢、好出风头的人,往往招致嫉妒,其人生未必幸运;相反,坦诚地面对自己的弱点,不做作不虚夸,更易得到众人支持。“曲则全”的哲理告诉我们:阴阳和合,物极必反。如果你不够强大,另一扇门正在悄悄为你打开。站在另一个角度,我们会豁然和开朗。
老子强调要尊重自然法则,顺势而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是规律,规律从自然中来。只有遵循自然法则,人才能有所为;违背了自然规律,必然会受到惩罚。2020年的我们,如果都熟知熟读《道德经》,也许会幸免一场灾难。
老子“善行无辙迹”的哲学却告诫我们,善于行走者,不留痕迹。真正顺天道之善行,是不留痕迹、不求回报的自然行为。积善德,厚仁义,是一种修行。
《道德经》以朴素的方法论来审视世界,审视人生。老子强调“作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而不居”,一个人要踏踏实实做事,不能居功自恃。“知人者智,知己者明”,要学会谦虚谨慎,正确对待自己。“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人要居安思危,顺利时要预计或有损失,困境时要想到前途的光明。老子哲学观的积极性就在于,让我们辩证地面对人生中的沟沟坎坎,不畏惧不悲观,正视人生,善待人生。他的每一字每一句,都是苦口婆心,都是循循善诱,都在引领和点拨。
学习老子富含深邃思想的《道德经》,更要学习老子顺其自然的为人处世智慧,独立思考与洞察事物本质的能力,看待事物的长远眼光,适可而止的敏锐,知白守黑、以柔克刚的精神。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人生就是道场,活着就是一种修行。修道是去除自己心中垃圾的过程。你把内心修成什么样,你就会拥有什么样的人生。老子就像一个智慧的善者,当你沮丧失意时,当你痛苦烦恼时,当你心灰意冷时,当你迷惑无助时,读一读《道德经》,你都能从五千言的句句珠玑哲理中,找到答案。他总会引领你,学道悟道,走上人间正道!
《道德经》,一把打开众妙之门、调动心灵巨大能量的钥匙,一本让生命受益、让人生充实的经典之书。你真应该,时时拥有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