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观点系列 | 医疗体系的十大关系
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一次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做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阐述了当时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带有全局性的十个问题。
相似地,现在我国的医疗领域存在十大利益相关方——医护、病人、医院、药监系统、政府医疗管理部门、医学会、生产企业、媒体、医保,以及商业保险公司,他们之间也相互关联、构成关系。其中最关键的关系双方是谁呢?(文末有300余医生对此的观点)
△ 张奉春教授(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学系主任)
张奉春教授:“我投的是药监和医药管理部门,因为我觉得医药管理部门真的是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药监、医药管理部门有时候一拍脑袋就出了一个政策,但这政策适不适合下边使用?实际上其结果是给医生的临床工作造成了很多影响。比如说关于病历怎么写,如果按照要求去写病人的病历,就成了冷冰冰的那么几行文字了,而把医学的精髓-医生对一个病例的讨论、发表的不同观点全都抹杀了。另外,还有观点提出来,病人可以随便复印住院病历,今天看病明天就可以复印,那医生谁还敢在病历上发表个人的一些观点,因为病人拿出医生发表的观点,就可以打官司去了。所以,我们临床一线的工作人员总觉得医药管理部门有的时候没有充分调研,制定的政策翻来覆去,实际上给医学的发展,还有医生和病人之间的相处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 游苏宁教授(中国期刊协会副会长)
游苏宁教授:“我是选了医保与保险公司。现在把矛盾直接转化到病人跟医生这儿了,实际上如果我们有医保的话,保险公司把这些都做好的话,国外医生跟病人没有什么关系,他都是用医保来解决的。所以这个如果医保做得好的话,也不会有这么多医患矛盾。”
△ 肖飞教授(主持人,《康复·生命新知》采编总监)
△ 于伟勇律师(上海黄浦区法里医疗卫生律师调解工作室主任,上海市医患纠纷人民调解专家咨询会成员)
于伟勇律师:“我个人觉得医生和医院的关系比较重要。目前来讲,趋势是想要将两者分开,但是现在两者的利益还是绑在一起。医生要依靠某些大医院,才能获得他自身的利益,而大医院要靠某些医生来维持它的利益。这也造成改革的难度大。”
△ 何东仪院长(上海市中医药大学附属光华医院副院长兼风湿免疫科主任)
何东仪院长:“从一个医生的角度来看,我选了药监和卫生管理。现在许多我们在临床上碰到的问题,实际上某些政策、方针不一定适用,所以造成了一系列的矛盾。举例来说,一些基药,包括甲胺这类药物,是临床常用药物,但社区医院不能开,病人全跑到三级院去开。另外,现在为了防止医生乱开药,设置了药占比,但为了将药占比限制在低点,可以通过做大分母来达到,比如多做化验、检查,导致有些病人本来不用检查、化验,本来开药就可以了,但为了达到药占比,只能给他检查。有些科室,比如风湿病科相对好一点,因为病人的确需要查肝肾功能,血尿常规等等;可有些科,比如高血压,病人不要做什么检查,这就带来一些资源的浪费。”
肖飞教授:“刚才何院长反映的两个例子都是在临床一线确实存在的,而且确实造成了医疗体系中相关关系的不顺,希望未来的政策制定能切合实际。”
△ 陈凯先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凯先院士:“我觉得是最后一个-医保与保险公司。一个病人到医院去看病,他遇到的最大的突出的问题,最大的困难,往往就在支付能力上看不起。怎么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可能就是把医疗保险这些问题把它解决好。所以,我觉得这个如果能解决的话,可能相当大一个程度上可以缓解很多矛盾。” △ 刘毅教授(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副主委、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 刘毅教授:“我在国外待了十年,我知道国外的保险系统并不全是国家医保,大部分还是商业医保。比方说我到国外医院去工作,我首先要看医院给我买了什么样的保险。而我们国家真正由保险覆盖的内容只是很小一部分,老百姓掏的钱都是自己掏的,大部分的药都不能报销。所以我觉得建好医保系统,这是我们现在改善各种关系的一个重点。一旦大部分老百姓都能充分享受医保的情况下,不用再从自己兜里掏钱,不用一个月挣1000块钱要花800块钱去看病的时候,患者的心理就能理顺了。所以我觉得医保尤其是商业医保的开放,对于我们现在解决医疗中的各种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比方说成都市现在是我们国家若干城市里边唯一一个进行大病医保的。成都的大病医保是怎么做的?每一个成都市居民,每一个人一个月额外交21块钱就能享受所有的生物制剂,可以报销90%多,病人只拿10%不到,他当然愿意了。前段时间有单位请我调查生物制剂在中国的使用,我就说-医保的病人肯定比那些自己掏钱的人用得时间长、用得彻底、用得好。比方说我投入21块钱,万一我得了类风湿关节炎,我就可以享受好多人提供的21块钱,我就可以享受这些报销,反过来讲,只要我不得类风湿,那些钱我给别人我都心甘情愿。这才是“大河有水小河不干”的概念,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 肖飞教授:“刘教授给出了一个非常好的观点。成都尝试让全民都出力,只要支付很低的保费,当你患这个病的时候,就可以享受保险的保障,即使没有得这个病,也会心里踏实,这是一个比较好的尝试。” 张奉春教授:“在咱们国家,把这种模式推广下去其实挺困难的。别看只是21块钱,但有些人觉得自己没得病,又这么年轻,很多人就不出这个钱。另外,就保险而言,公司也是要盈利的,一个人今年刚得病保险可以给付,第二年大概就不让这人上保险了。而且一个人得了病再上保险的话,保费就使劲往上涨。所以,保险也只能解决一部分问题。” 肖飞教授:“的确存在这种现象,一旦生病,保险公司就不再承保了。但现在很多国家是强制保险公司,不论一个人是什么状态,都必须承保。”
△ 300余医生的投票结果
医生必备:帮你掌握国际医学动向、精准把握前沿理念。扫码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