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形义溯源(14):沙粒细小——谈“沙”与“小”
本文约3600字,阅读约需要7分钟
(本号逢双日更新,敬请关注)
汉字形义溯源
(14)
沙粒细小——谈“沙”与“小”
朱英贵
一、“沙”字跟“小”字有关系吗
“小”是“大”的对立面,“小”本应该是相对于“大”而言的。然而“小”与“大”这两个字的构字理据却毫无相同之处:“大”字的构字理据是像正面人形,双臂双腿分开正面直立即为“大”;可是“小”字的构字理据却跟人体形象无关,那么它跟什么事物有关呢?却原来“小”字跟“沙”字有关,因为“沙”字中含有一个构件“少”,而“少”字如果去掉下面的一撇的话,剩下的就是“小”。
有个成语叫“大浪淘沙”,它的意思是在大浪中洗净沙石,去掉杂质,比喻在激烈的斗争中经受鉴别与筛选。可见人们多是从河边海边来认识“沙”的,自古以来人居环境就离不开水,先民也就必然都熟悉水边之沙,所以“沙”字从水,这就是三点水的“沙”字的一部分构字依据。
至于“沙”字的另一部分构成要件为什么是“少”?古人云“水少沙即现”,说的是河床海滩水少的地方就现除了沙,其实这并不是“沙”字从“少”的构字依据。原来,“沙”字中的“少”所表示的含义也并不是少,反而是表现很多小沙粒的象形。那么“沙”字的构字理据也就可想而知了,即水边的很多细小沙粒。
也就是说,“小”就是小沙粒,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小”应该是“沙”的本字或初文。本文就来谈谈这个“沙”和“小”这两个字。
二、“沙”字的字形解读及造字本义
“沙”字的构字理据究竟如何?还是要依据它的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形体加以判断和确认。通常认为,甲骨文中未见“沙”字,但有“小”字,其字形类似于金文“沙”字除去“水”以外的部分,用几个小点表示象众多沙粒之形,可见“小”应该是“沙”的本字或初文。然而,甲骨文中还是有“沙”字的,例如《甲骨文合集》第279962片中就有一个 “沙”字形体(参见下图):
上图中甲骨卜辞的上下文大致内容为:“叀(惠)囗用囗沙于止囗(翦)囗方,不雉眾。”(其中的符号“囗”指代不能解读的甲骨文字形)
那么,我们就将这个甲骨文字形与“小”字的甲骨文字形一并看作是“沙”字的初文形态,来大体观察一下“沙”字的字形演变与字源演变(参见下图):
“沙”字的字形演变与字源演变
由上图可以看出,甲骨文的“小”就是细小沙粒的象形,甲骨文的“沙”就是水边与细小沙粒的会意。金文承继甲骨文“小”字与“沙”字形体的构字理据,特别是后世当“小”字已经专职表示大小的“小”,而它的“沙粒”本义逐渐弱化之后,金文便在细颗粒形象基础上强化“水”的辅助表意功用,借以表示水边的细砂,这便是用水和沙粒两种符号构成的会意字“沙”。
“沙”字的小篆字形将金文的沙粒形象(若干个小点)简化规范为四个,并将其写成“少”(也就是在“小”下边再加一笔)。隶书以后的现代汉字再将金文与小篆的“水”写成左偏旁“三点水”,即为现代汉字的“沙”字。
《说文解字》卷十一水部:“沙,水𢿱石也。从水从少。水少沙見。”
许慎这段话的大致意思是:“沙”,就是水中细散的石粒,它的字形用“水”与“少”会意。河床的水少了,沙就会现露出来。
许慎对“沙”字的解释是正确的,尽管学界对于其中“水散石也”的理解略有分歧,有的认为是水使石变得散碎(水散石也),有的认为是水中的散石(《诗正义》作“水中散石”),这都不妨碍对“沙”字本义的理解,“沙”字的造字本义就是指水边极细微的石粒。
浪淘作用可以形成沙,风化作用也可以形成沙,至于不是水边(比如山脚)的细微的石粒,“石”因“少”“水”(风化)而成“沙”,于是“沙”字又有了荒漠之沙的含义,于是人们又为由于风化作用而形成的岩石颗粒另造新字“砂”,现在已经很少用了。
当然,从汉语角度看:“沙”意指“水中散石颗粒”。一般从水中获得的细微颗粒状散石或与水有关的,均用“沙”表示,如“泥沙”、“沙滩”、“沙泉”等。但“沙漠”的颗粒却不同,于是“砂”字意指“石之细碎者”,泛指细碎如砂的物质。
其实,如果从英语角度看,“沙”和“砂”都用sand来表示,并无本质不同,所以现在受英语影响,通常都写作“沙”,这就是“沙滩”、“沙尘”的“沙”。
但是,“砂”字还是派有用场的:一般来说,“沙”是指自然形成的岩石颗粒,比如河沙、沙滩。“砂”是指人工将矿石粉碎形成的石粒,比如矿砂、丹砂。
现代简化汉字已经将“沙”与“砂”合并为一个字形,除了在“朱砂”、“砂糖”等词中还偶尔用到“砂”字之外,基本上就都写作“沙”字了。因此“沙”字的字义将会泛化为“细小的石粒”之义,而总有一天不再去计较它是水边之“沙”还是风化之“砂”或者人工之“砂”了。
二、“小”字的字形解读及造字本义
“小”字的构字理据如何?这要依据“小”字的古文字字形来定夺(参见下文):
“小”字的字形演变与字源演变
从甲骨文字形来看,“小”字由三个或者四个竖点构成,竖点是象细微的沙粒之形,可见“小”应该是“沙”的本字,因为沙粒很小,故含有小的意思。“小”字的金文字形承继甲骨文形体,由三个竖点构成,表示众多的小沙粒。晚期金文(见上图散氏盘铭文)将字形抽象化,三点微粒形象被写成类似于竖撇捺。小篆在这种类似于竖撇捺的字形结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化,写成了中间一根竖线,竖线两旁各有一根微微向外部弯曲线条的形态。隶书以后的现代汉字,则在小篆字形基础上进一步抽象化,将“小”字写作一竖一边一点的结构形态。
由此看来,“小”字的造字本义应该是“细微的沙粒”,也就是“沙”的初文,只是后来当“小”的“沙粒”本义逐渐弱化后,金文则再加“水”作偏旁另造“沙”来表示水边的细沙,“小”字则专门用来表示细微、细小的意思了。
《说文解字》卷二小部:“小,物之微也。从八,丨見而分之。凡小之屬皆从小。”
许慎所解释的意思是:“小”字表示物体细微的特征,它的字形用“八”作为表意构件,“丨”位于“八”中间,可以看出是加以细分的意思。大凡跟“小”相关的意思都可以用“小”来作表意偏旁。
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对许说“小,物之微也。从八,丨见而八分之。”这两句作了如下的补充解释:
“八,別也。象分別之形。故解从八爲分之。丨才見而輒分之。會意也。凡㮯物分之則小。”
《说文》段注所解释的大致意思是:“八”是分开的意思,字形就像分开之形,所以《说文》解“小”字为“从八”的意思就是使之分开;而“丨”位于“八”中间,意谓刚刚见面就要分开了,这是一个会意字。凡是完整的东西(《说文》解释“㮯”的意思是“梡木未析也”)离分它就会变小。
然而,东汉的许慎和前清的段玉裁两位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文字学家都没有见过甲骨文与金文,故无法想到“小”字的沙粒含义,只能够依据小篆字形来解读,而当时的小篆字形早已经脱离了“小”字初文的沙粒形象,所以许慎将其解释为“小”是由“丨”与“八”两个构件构成的合体字,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样解释还是很切合“小”字的基本常用义的。段注遵从《说文》的解释也是理所当然,只不过其后文的发挥阐释是距离“小”字的造字本义越来越远了。
我们在已经发现并解读甲骨文字100多年后的今天,就必须回归到“小”字的原始构字理据,即“小”的造字本义应为“细微的沙粒”,而表示大小的含义只是它的常用引申义。
四、含有“沙”字与“小”字的相关成语
含有“沙”字的成语比较多,其中的“沙”字基本上保留的是其造字本义。例如:【恒河沙数】像恒河里的沙粒一样,无法计算。形容数量很多。/【聚沙成塔】聚细沙而成宝塔。原指儿童堆塔游戏。后比喻积少成多。/【泥沙俱下】指在江河的急流中泥土和沙子随着水一起冲下。比喻好人和坏人混杂在一起。/【披沙拣金】拨开沙子来挑选金子。比喻从大量的东西中选取精华。/【沙里淘金】淘是指用水冲洗,滤除杂质。意谓从沙里淘出黄金。比喻好东西不易得。也比喻做事费力大而收效少。
含有“小”字的成语还要更多,依据“小”字在成语中的意思和用法,可大致分为如下三种情形:
一是用作形容词,单独使用或者跟“大”搭配使用。例如:【两小无猜】男女小时候在一起玩耍,没有疑心和忌讳。/【大同小异】两个事物之间大体相同,略有差异。/【事无大小】事情不分大小。形容什么事都管。
二是用在名词性词语之前,以形容词意思作定语。例如:【不拘小节】拘是约束的意思。意谓不为小事所约束。多指不注意生活小事。/【小家碧玉】旧时指小户人家美丽的年轻女子。/【小鸟依人】象小鸟那样依傍着人。形容少女或小孩娇小可爱的样子。/【羊肠小道】曲折而极窄的路(多指山路)。/【蝇头小利】比喻非常微小的利润。
三是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以副词意思作状语。例如:【不无小补】多少有一点补益或多少有一点帮助。/【非同小可】小可意思是寻常的。指情况严重或事情重要,不能轻视。/【牛刀小试】牛刀指宰牛的刀,小试的意思是稍微用一下,初显身手。比喻有大本领的人,先在小事情上略展才能。也比喻有能力的人刚开始工作就表现出才。
“沙”和“小”这两个字的构字理据既如上述,正所谓:
沙粒细小,分子原子,内含微观世界小宇宙;
宇宙庞大,星系星云,不过宏观世界几粒沙。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