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黄邮梦•3︱挥不去的乡愁——邮览后黄
11
月
5
日
周
日
陈俊
作品之三
挥不去的乡愁——邮览后黄
序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呀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位于西天尾镇的后黄村是个很有底蕴的村庄,民国时期后黄村民漂洋过海去南洋一带讨生活的人不少。从现今后黄村的南洋楼和乡愁广场,就可以看出一个字~“侨”。
2017莆田集邮发展论坛如期在南洋楼里举办,在会场我见到了台湾而来的贵宾陈祥吉先生,我们互赠了礼物,并就今天我带来的三件信封作亲切交谈,28号刚好是九月初九,是妈祖羽化升天纪念日。妈祖是海峡和平女神,是两岸信众共同的精神家园,所以我送这本妈祖邮资邮资片的意义自然不言而喻。
这一封发黄的信封是由哪里寄到西天尾碗洋的?而且信封上也没有贴邮票和盖寄出地的邮戳。答案在封上找。信封正面左下角落款写着叻施春霖托。(叻是马来语Selat的音译,意为“海峡”。华侨原来称新加坡岌巴港水道为“石叻门”,由此称新加坡为“石叻”或简称“叻”,从而又称“叻埠”。莆田人称新加坡元为叻币,即由此而来),信封的左上角写着外唐银贰拾元,送西天尾碗洋蓝边施谈五六,可以看出这是一封家书。正面盖厦门AMOY38.4.15日三格点线戳,厦门于同年的5月10日沦陷。背面盖福建涵江38.4.18日三格点线戳。
抗战时期,日寇疯狂的在东南沿海一带入侵,封锁海岸线,在东南亚地区的华侨将来之不易的血汗钱托寄回家乡,力尽赡养父母妻儿及家(族)人的义务;有的还捐资家乡各种公益事业,扶贫济困;更为普遍的是通过积蓄谋求发展,争取早日返回祖国故里与亲人相聚。每一封侨批,都浸透着海外侨胞的血泪和汗水,蕴含着他们对祖国、故里和亲人的一片深情,昭示着他们对家乡、骨肉的责任感。
1948年福建莆田盘谷村寄台湾的家书,寄台湾(新营)台南县政府建设科陈家岱先生收。信封背面貼国父像梅花1版4000元、6000元,另永宁一次加盖5000元。合计邮资为15000元,是国内信函邮资。销福建梧塘37.10.02经HANKONG涵江02.10.48转水陆路到台湾基隆37.10.09、新营(乙)10.10.37到达(双十节是中华民国的诞生日)。一年后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
众所周知,1949年之后,海峡两岸同胞处于长期的隔绝状态,不少从大陆迁移到宝岛的民众都期待有一天能回乡探亲、落叶归根,无奈当时两岸处于敌视对峙的状态,乡愁成为台湾同胞挥之不去的梦魇。“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于右任这首著名的《望故乡》不仅强烈地表达了自己的有生之年不能见到海峡两岸统一的失望之情,也流露出对大陆深切的眷恋心声。
这一封是莆田本地邮史文物一一1949年6月福建省莆田西天尾代办所寄台湾航空封,西天尾·涵江·台北,邮路清晰,又是两岸通邮封,对地方邮史极具研究性、重要性及珍贵性!经由涵江中转,盖福建涵江1949年6月5日戳,用了两天时间抵达台北,盖1949年6月7日落地戳。贴印花税票改作基数票10分一枚(信函邮资4分+航空邮资6分)。
欣赏一件和未来后黄邮局相关的老封来收笔吧(上海华宇拍卖行2015年拍品,非本人持有)。这件是1949年后黄牧区(指基督教)一个姓林的人士寄出(我猜测此人是在涵江,地址留的是后黄,可能去涵江办事,刚好寄出这封信,不然以 后黄寄出的信,也得是西天尾代办局的戳),销戳是涵江,因为后黄没有邮局,所以不可能有后黄的邮戳。寄给莆田城内的陈牧师。
愿后黄村明天越来越美好
下一场活动我们再相聚
小编这么拼
记得关注哦
真爱和鼓励
打赏是美德
延伸悦读
CK1400
接触真诚
同享丰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