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告诉孩子:别让坏情绪,拖累你的人生

情商的高低,来源于家庭教育的培养。

今天小十点继续为大家带来「改变孩子一生的七节情商课」,帮助大家教会孩子认清自己的行为,培养孩子懂责任、善沟通的良好品质,让孩子获得独立面对问题的能力,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希望通过7期的学习,通过情商的提升,改变自己,改变孩子,让大家拥有一个更好的人生。

文 | 康妮 · 主播 | 安东尼

本文首发小十点

心理学家彼得·沙洛维提出:

情商最核心的三种能力是认知和管理情绪、自我激励、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这三个能力是层层递进的。

孩子首先要学会辨别、理解自己的情绪,才能在此基础上管理情绪,进而再去处理好内在的自我激励和外部的人际关系管理。

认知情绪是情商发展的基础,能够准确辨认和理解情绪的孩子,情商更高。

作为父母,我们该如何培养孩子认知和理解情绪的能力?

正确认知负面情绪

综艺《我们是真正的朋友》中有一幕让我印象深刻。

大s在录制节目时,听到台湾发生地震的消息,心系一双儿女的她立马打电话回家。

电话中儿子被地震惊吓到了不住的抽泣,就听爸爸汪小菲立严厉喝止:

“你又哭,你一个男孩子,地震有什么好哭的。”

看的电视机前的老母亲无限感慨:这简直就是育儿史上教科书式的负面案例。

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类似的情景,孩子哭了,大人想尽办法制止,耐心点的家长靠哄,没耐心的家长常常否定孩子的情绪,脾气暴躁点的甚至会打压孩子。

一旦孩子出现负面情绪,大部分人想的就是尽快消除它,好像负面情绪就是洪水猛兽一般,每个人都避之而唯恐不及。

其实,情绪是没有负面的,负面的是你处理情绪的行为和方式。

女儿小时候胆子小,常常一点大动静就吓得她哇哇大哭。

每当这时候她奶奶就会跑过来,用玩具吸引她注意力,或者捏着女儿的小脸说:

“让奶奶看看,宝贝的笑脸哪儿去啦?”

这种方法看起来是解决了问题,实际上是在否定、压抑孩子的情绪。

长此以往,孩子会变得不再相信自己内心的感受,自尊感也会下降。

父母对负面情绪不当的处理方式更容易对孩子造成负面的影响。

那么正确的处理方式应该是什么样的?

在孩子害怕的时候,抱抱孩子告诉她:“妈妈知道你很害怕,妈妈会保护你的。”

坦然接受孩子的负面情绪,再向孩子展现自己的支持,让孩子知道当自己处在困境中依然是被父母爱着、支持着的,孩子对负面情绪的恐惧感也会随之消除。

每一种负面情绪都有它存在的意义,作为父母,一定要正确自己的认识,告诉孩子不要以负面情绪为耻。

只有父母抱着和平的心态看待负面情绪,孩子才能正确认知情绪。

给情绪贴上标签

负面情绪有很多种,但小孩子是区分不出其中的差别的。

委屈、生气、愤怒,遇到了让人感到不舒服的情绪,他们就会用哭声来表达。

如果父母在教育的过程中忽视情绪认知的教育,当他们经历一些复杂情绪时,会因为不理解而感到不安。

每当他们在黑暗的情绪世界里摸索前行,或者经历强烈的负面情绪时,都会感到异常恐惧。

而父母面对孩子不同的负面情绪时间,都用同一种方式来处理对待,就像生病了却不能对症下药,疗效甚微。

只有孩子先明确自己的情绪是哪一种,我们才能做出行之有效的应对方式。

但情绪是很抽象的东西,用语言很难确切描述,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通过贴标签的方式教会孩子认知情绪。

感到孩子情绪有变化时,把他带到情绪脸谱墙边上,让他指出和现在的感觉相应的情绪表情,然后告诉孩子这种感觉的名字叫什么。

孩子在情绪脸谱和感受之间建立联系的过程,就是在给自己的情绪贴上标签。

有次出差答应回来给女儿带礼物,结果回程路上太累了忘记了这件事情,回家以后女儿眼见心心念念的礼物落了空,哭得上气不接下气。

我怎么安抚都没有用,后来带着女儿来到情绪脸谱墙边上,我指着一个表情问女儿:

“宝贝你是不是觉得很委屈?”女儿突然间情绪就稳定下来了。

让孩子认知到自己的情绪,这个行为本身,就能有安抚的作用。

孩子的右脑是情感中枢,左脑是理性的中枢,右脑感受到情绪,当孩子在思考自己处于什么样的情绪中时,左脑的理性思维开始发挥作用,情绪自然开始平复下来。

帮助孩子给自己的情绪贴上标签,只有告诉他们正在经历什么,才能让他们真正平静下来。

教孩子如何表达情绪

我们教会孩子认知情绪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引导孩子学会正确的表达情绪。

在引导孩子表达情绪的时候,家长要注意这几点原则。

① 拒绝质问

孩子犯错时,很多家长会直接指着孩子:“看看你,又干了什么?”

没有将自己的情绪感受告诉孩子,而是直接让孩子体会到负面情绪带来的后果,这和孩子生气了就哭有什么区别呢?

用质问的方式引导孩子开口,会让孩子觉得恐慌,孩子不敢表达情绪甚至会撒谎。

爸爸妈妈们直接说出自己的感受更有效果。

② 以身作则

学龄前的孩子会通过观察的方式学习父母的互动,孩子会观察他们如何谈论感情、表达感情,并逐渐形成自己表达情绪的方式。

所以父母在孩子面前要学会合理表达情绪。

有一个句式可供参考:当什么事情发生时,我感受到了哪种情绪,我希望你可以怎么做。

比如不肯吃饭,妈妈可以说:

“你不吃饭,妈妈辛苦做的饭没有人吃,觉得很伤心,希望你下次好好吃饭好吗?”

这样的表达方式首先陈述事实,再诉说自己的感受,最后还表达了诉求。

让孩子明白情绪的产生是有原因,也有解决办法的,这样既有利于锻炼孩子的情绪认知能力,也有助于孩子养成解决问题的理性思维。

③ 引导孩子表达

在父母和孩子的沟通过程,要注意一点,不要太懂孩子。

很多妈妈很了解自己的孩子,看到孩子一个神情就知道孩子在想什么,然后就急着采取措施,其实这样很容易让孩子失去表达情绪的能力。

情绪是双向流动的,哪怕你知道孩子在想什么,也要鼓励孩子把自己的感受也讲出来。

想起之前看到的一则新闻。

3岁的孩子不小心把小腿蹭上伤了,一个人拿着棉签不哭不闹自己处理伤口。

妈妈问她痛不痛,她皱着眉头告诉妈妈:“不痛,忍一忍就好了。”

妈妈问她需不需要帮忙,她还反过来安慰妈妈:“不需要,你好心疼我对不对,妈妈我没事的。”

知道自己受伤了妈妈会担忧,所以哪怕痛也要自己处理伤口,看的人不禁心里一暖。

网友评论:这孩子情商太高了,好暖心啊。

确实,能够敏锐的感受到他人的情绪变化,准确读懂他人的情绪并给出适当的安慰,总能让人打从心底里感到熨帖。

读得懂情绪的孩子,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都会传递给他人温暖和踏实的感觉,令人如沐春风。

教会孩子读懂情绪,就是一个家庭给予孩子最好的礼物。

-作者-

康妮,本文首发小十点(ID:sdikid),专业实用的育儿干货,睡前故事,亲子阅读,美妈提升,精选好物。集结专家及辣妈,让带娃变得轻松好玩。

-主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