鎏金铜佛像的鉴定基本点
康熙宫廷佛像的佛衣汲取了明代造像的特点,线条流畅排布,塑造出纺织物的垂坠感,在佛衣的边缘和裙角喜用阴刻花纹。此尊佛陀身披袒右肩式田相袈裟,腰系长裙,衣褶贴合身体结构,弧线如行云流水,纹线分布优美,造型立体灵动,将衣料柔软、垂坠的质感表现得淋 漓 尽 致。
明代铸造的金铜佛像工艺精湛,造型比较优美。内陆收藏家蔡铭超在香港以1.166亿的价格将“明永乐鎏金铜释迦牟尼坐像“成功拍下,创下中国艺术品迄今为止世界拍卖最 高纪录。近年来,中国古代佛像投资市场行情一路看好,升值空间较大,特别是高质量的明清金铜佛像,尤其值得收藏投资。而相比投资价值,其文化和艺术价值更甚。近日,在纽约举行的一场拍卖会上,一座“西藏11/12世纪铜瑜伽士坐像”以486.9万美元的成 交价创下西藏雕塑拍卖世界纪录,引发界内强烈关注。 据了解,明清之前的佛像多为高古佛像,即汉传佛像。而明清佛像多为藏传佛像。在佛像市场上,藏传佛像的收藏远好于汉传佛像,因为海内外藏家十分重视明清宫廷造像。
目前,国内不少收藏者在佛像收藏上常常陷入误区,他们把明清藏传鎏金佛像作为首 选目标,而对我国早期汉传佛像的收藏价值则认识不足,以至于拍卖市场上常常出现明清佛像大热,而早期汉传佛像却乏人问津。其实早期汉传佛像里也不乏精品,比如南北朝、隋唐、辽代等,中国佛教造像的高峰期铸造的佛像,以及南诏、大理等地所藏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佛像。这类早期汉传佛像因问世较早和存世量少而具备了很高的收藏价值和升值潜力。相对而言,西方很多的佛像收藏家则更看重佛像本身所含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而藏品外观是否漂亮则在其次。从近年来美国纽约拍卖市场的成 交情况来看,拍卖价最 高的中国佛像还是早期汉传佛像。
观察古代青铜质文物的表层和漆色,是鉴别其真伪的一个重要环节。金铜佛像同样如此,漆色的鉴别是关键手段。当从造型或铸造工艺上难以辨明其真伪时,可以通过其表面漆色的好坏来确定是真品还是赝品。
据了解,佛像一直是佛教的一个精神载体,是我国佛教的一种展示品。但是自从石雕行业有了一定的发展滞后,这种铜佛像艺术品就出现在了生活中,它的出现从艺术上来说,是一件艺术品,但是自从它的出现,让一些佛教信仰者更有了一种信仰的体现。
老古董商鉴别铜佛像,如果没有科学仪器去测定,仅凭眼看、手摸、耳闻、鼻嗅,即通过感官之视触听嗅味觉去感受,加以判断、推敲,辨别其年代和真 伪。尽管现代社会科学越来越发达,鉴定文物还是少不了用人的去感受和大脑长期的经验积累及知识储存。这种看似老旧的方法,倒也是有不少可取之处的。鉴别金铜佛造像首先要看材质。金铜佛像有青铜、黄铜、红铜和其它铜合金等,但不同时期所用的铜是不一样的,元代以前的铜佛一般都用青铜,也有一些红铜制品,元代以后则出现了较多铜锌合金的黄铜及纯铜制作的所谓红铜佛像,而在青铜上鎏金的佛像一般被称为金铜佛像,黄铜佛像大多是不鎏金的。
青海、西藏的藏传佛教供奉的佛像如果有条件每年都会鎏一次金,铜壁非常厚。非鎏金佛像,铜锈分布得十分散,斑斑点点,呈深绿色,不会成片,因为很少有佛像入土腐蚀。官制铜质好,长出特别多的锈迹的可能性不大。其次是真品佛像几乎都是熟铜,多次炼出的,而且铜壁很厚,仿制的壁就很薄,铜料质地好坏,一上手分量就不一样。